迷果芹(學名:Sphallerocarpus gracilis)是傘形科迷果芹屬的植物。分布在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遼寧、青海、山西、黑龍江等地,生長於海拔580米至2,8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菜園地以、山坡路旁、村莊附近及荒草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塊狀或圓錐形。莖圓形,多分枝,有細條紋,下部密被或疏生白毛,上部無毛或近無毛。基生葉早落或凋存;莖生葉2-3回羽狀分裂,2回羽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0.5-1厘米,頂端長尖,基部有短柄或近無柄;末回裂片邊緣羽狀缺刻或齒裂,通常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或疏生柔毛;葉柄長1-7厘米,基部有闊葉鞘,鞘棕褐色,邊緣膜質,被白色柔毛,脈7-11條;序托葉的柄呈鞘狀,裂片細小。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傘輻6-13,不等長,有毛或無,小總苞片通常5,長卵形以至廣披針形,長1.5-2.5毫米,寬1-2毫米,常向下反曲,邊緣膜質,有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25;花柄不等長;萼齒細小,花瓣倒卵形,長約1.2毫米,寬1毫米,頂端有內折的小舌片;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葯卵圓形,長約0.5毫米。果實橢圓狀長圓形,長4-7毫米,寬1.5-2毫米,兩側微扁,背部有5條突起的棱,棱略呈波狀,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4-6;胚乳腹面內凹。花果期7-10月。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生長在山坡路旁、村莊附近、菜園地以及荒草地上;海拔580-2800米。分布於蒙古和蘇聯西伯利亞東部、遠東地區。
是以迷果芹為主輔料,再配以一定的配料而成,其中迷果芹(按鮮重)占0.01%以上。迷果芹為塊莖或汁。迷果芹是自然界沒有污染的野生植物,含有多種胡蘿蔔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其主要成分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的2-3倍,蛋白質是胡蘿蔔的1-2倍,並富含鐵、鈣等多種有效礦物質、多種維生素、胺基酸及植物多糖,製成的飲食品營養價值高,具有天然風味,有一定的保健性能,無毒,無副作用。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為傘形科植物迷果芹的根及根莖。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花果期7~10月。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 於秋季挖取根部,洗淨泥土,曬乾備用。
【藥用部位】 以根及根莖入藥。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根莖圓柱狀,長7~9cm,直徑0.5~0.7cm,頂端常帶有莖基殘基,表面棕褐色,具縱向細紋理及橫向環節,斷面黃色,細膩,中空。主根短,約1cm,下有支根4~6,直徑0.3~0.1cm,表面棕黃色,具橫向棕色皮孔樣疤痕及支根痕,斷面黃白色,纖維狀。氣微香,味微麻舌。
顯很鑑別:1.根莖(直徑0.6cm)橫切面:木栓層淺棕褐色,5~9列細胞,細胞長方形,排列整齊,壁稍厚,微波狀彎曲,木栓化或木質化。皮層較窄,細胞大,切向延長,外側排列整齊,具橢圓形油管,長徑37~130μm,短徑22~38μm,周圍分泌細胞9~12個。韌皮部占根莖直徑的1/4有較小的油管分布,射線細胞2~3列。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寬廣,約占根莖的2/3,導管徑向排列,木質部細胞均木化。髓中空。薄壁細胞中有草酸鈣晶體。
2.根(直徑0.3cm)橫切面:似根莖,區別在於:油管分布於皮層外側,斷續環列,內含紅棕色分泌物,無髓,中央導管大。
【粉未鑑別】:淡灰黃色。油管碎片多見,常破碎,完整者直徑22~38μm,橫斷面觀周圍分泌細胞呈類圓或長圓形,直徑9~15μm,壁薄,稍皺縮,胞腔內大多含有紅棕色分泌物,縱斷面觀分泌細胞長條形或長方形,周圍細胞界限常不清楚。木栓細胞斷面觀長方形、類方形,壁微厚,木栓化或木質化,微彎曲,常多層細胞呈重疊狀,內有淺黃棕色顆粒物;表面觀類方形或多角形。導管眾多,為網紋導管,直徑22~75μm。草酸鈣方晶較多,直徑6~37μm。木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稍厚,木化,壁孔明顯,直徑12~19μm。
【藥物配伍】 方一:六味迷果芹散:迷果芹,黑粉菌,鐵線蓮,高原毛茛,蕁麻子,草玉梅子。方二:迷果芹,玉竹,短葉石刁柏根,馬先蒿,蒺黎,蓽茇,白鬍椒,薑片,薔薇果,石蓮於,大托葉雲實,鐵棒錘。方三:五根散:迷果芹,喜馬拉雅紫茉莉,蒺黎,黃精,天冬。
【藥性】 味辛、苦而甘,性溫、重。《味氣鐵鬘》:性溫、重。《形態比喻》:味辛,苦而甘。《藏藥配方新編》:味苦,性溫。《新編藏醫學》:味苦、微辛而甘,性溫。《藏醫百科全書》:味辛、微苦而甘,性溫、重。
【歸經】
【功效】:祛腎寒,斂黃水。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方一:六味迷果芹散:迷果芹300g,黑粉菌175g,鐵線蓮200g,高原毛茛200g,蕁麻子175g,草玉梅子150g。粉碎成細粉,混勻,即得。可治腎腰疼痛,尿頻,腹脹。用於腎寒病。不消化症。口服一次3g,每日2~3次。
方二:迷果芹5g,玉竹2.5g,短葉石刁柏根1.5g,馬先蒿4g,蒺黎1.5g,蓽茇2.5g,白鬍椒2.5g,薑片4g,薔薇果1.5g,石蓮於1.5g,大托葉雲實1.5g,鐵棒錘0.5g。共研細粉。每晚用1~1.5g,兩碗水煎成一碗,服之即可。主治月經不調、產後腰酸背痛、淋病、關節痛、睪丸炎等病。
方三:五根散:迷果芹100g,喜馬拉雅紫茉莉100g,蒺黎100g,黃精100g,天冬100g。共研細粉,混勻即得。用於寒性黃水病、關節腫脹、病後體弱。一次1.5~2g,一日2~3次。
考證 《晶珠本草》記載:加哇治黃水病、腰腎寒症。分為上品(加果)、下品(加永)和哇浪加哇三種,藥用主要為前二種。《味氣鐵鬘》記載:加哇溫、重,對培根木布病不利。《如意寶樹》記載:加哇根煎湯內服,治腰腎寒氣痛。《形態比喻》記載:加果生於陰山坡,葉如玉絡,花紅色傘狀,全身被粗毛,功效解蛇毒,為治痹症的良藥五根散之首;加永生於田邊地頭,莖、葉、種子狀如茴香,莖紫色,花白色,味辛、苦而甘,治培根寒症、胃病、黃水病;哇浪加哇生於樹林或石山,形態與上品加哇相似,可熏治腫瘤,一般不作藥用。讓鈞多吉說:加哇、蒺藜、天冬、黃精等藥滋補,可治腎寒病。
上述加哇分哇浪加哇、加果、加永三種。據查證,前二種僅為產地不同,臨床使用未分,儘管各地資料記載的原植物不同,均為傘形科稜子芹屬(Pleurospermum Hoffm.)和迷果芹屬(Sphallerocarpus Bess.)植物,為便於整理,收載了使用較多而且接近典著描述的品種。加果即本品,加永的原植物為野胡蘿蔔Daucus carota L.。迷果芹生於林緣或山坡路旁;莖粗糙具細條紋,密被或疏生白毛;花白色等特徵與《晶珠本草》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