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毗羅衛

迦毗羅衛

釋迦牟尼之父淨飯王,又名首圖馱那,為迦毗羅衛城推選出來的執政官,(不是世襲的國王)。是一位剎帝利武士階級)王。

據現代學者考證,因為迦毗羅衛國採取部落共和制,他是迦毗羅衛國的大王,也就是釋迦族中剎帝利貴族選舉而出的領袖,而不是世襲的國王。

迦毗羅衛城與末羅(Malla)、迦屍(Kasi)、拘薩羅(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闍羅(Panchala)和跋耆(Vajii)為鄰。因為有考古學的證據,我們可以非常準確地推斷“釋迦部落”的所在位置。它位於現今尼泊爾西南境,與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濟河東岸,羅泊提河的北部。當初的“釋迦部落”,以“迦毗羅”小城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等約10個村落組成。面積約320平方里。(相當於我國雲南、西藏邊境山區的一個鄉的面積),王城周圍十公里。由於國內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奉拘薩羅為宗主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迦毗羅衛
  • 簡稱:首圖馱那
  • 所屬洲:亞洲
  • 國家領袖淨飯王
  • 國土面積:320平方里
  • 國體部落共和
簡介,社會觀點,今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就是迦毗羅衛,迦毗羅衛的遺址應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

簡介

人口據《增一阿含經》云:“流離王殺九千九百九十萬人,流血成河,燒迦毗羅越城。”《法句譬喻經》云:“琉璃王伐舍夷國,殺三億人已引軍還國。”

社會觀點

今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就是迦毗羅衛

有人認為,今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就是迦毗羅衛。它距相傳釋迦牟尼誕生地藍毗尼不遠。這是印度考古學家穆吉克根據玄奘的記載,以1895年在尼泊爾泰雷地區發現的阿育王拘那舍牟尼佛石柱及1896年在藍毗尼發現的阿育王釋迦牟尼佛誕生石柱為線索,於1899年在提羅拉科特試掘後認定的。發掘工作已擴展到提羅拉科特周圍地區,並發現了一些城壘和佛教遺址、文物,但尚不能完全確證該地就是迦毗羅衛古城。

迦毗羅衛的遺址應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

另有一些人認為,迦毗羅衛的遺址應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距尼泊爾邊境1公里處的庇浦拉瓦。它距藍毗尼和提羅拉科特都不遠。早在1898年,英人佩普曾在此地一佛塔中發現一個滑石制的舍利壺,上有婆羅跡字型的銘文:“這是釋迦族的佛世尊的遺骨容器,是有名譽的兄弟及姐妹、妻子們(奉祀)的。”不少學者認為這可能就是在所謂“八分舍利”時釋迦族分得的那一份。1972年印度考古局在上述同一佛塔的下層,又發現兩個形態與質料同上述舍利壺完全一樣的舍利壺,但兩壺的大小不同,且無銘文。從出土情況判斷,安放這兩個壺的年代約在公元前5~前4世紀。不久,又在佛塔旁的僧院遺址中發現了四十多枚赤陶製的印章和缽蓋,其中一枚印章上有婆羅米字型刻文:“奄!迦毗羅衛的提婆跋陀羅僧陀的比丘僧伽(所有)”。另一枚印章上為“大迦毗羅衛的比丘僧伽(所有)”。在一個缽蓋上也刻有迦毗羅衛的字樣。另在附近發現有若干用大磚砌成的建築物和其他一些文物。據研究,庇浦拉瓦的地下文化可發4期,最古老的一期約屬公元前8~前6世紀。因此,沙學者認為這裡就是迦毗羅衛遺址,但仍不能確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