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迫武器系統

近迫武器系統

近迫武器系統的原文是Close-In Weapon System,簡稱CIWS,又稱近防武器系統。近迫武器系統裝設、配屬在海軍船艦上,用來偵測與摧毀逼近的反艦飛彈(也稱:攻艦飛彈)或相關的威脅飛行物,功效只在戰艦的近身防衛。而CIWS這個縮寫念起來像"Sea-whiz",whiz指的是子彈在空中掠過的聲音,言下之意近迫武器系統是海上的子彈飛掠聲,其實際近衛功效也與此類似,因為用機炮密集射擊以擊落來襲的飛彈是CIWS的其中一種防衛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迫武器系統
  • 外文名:Close-In Weapon System
  • 類型:武器系統
  • 又名:近防武器系統
  • 功效:偵測與摧毀逼近的反艦飛彈
部件構成,武器系統,裝備現狀,

部件構成

一套近迫武器系統通常由以下的構件所組成:雷達、電腦、多管快速開火的中型口徑機炮,某些近迫武器系統可能裝備對空飛彈,且炮座基台可進行方位性角度旋轉。

武器系統

“密集陣”近防系統
最為人熟知的一種近迫武器系統是美國海軍的“密集陣”(Phalanx)近防武器系統。
美國海軍從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認識到防禦反艦飛彈的重要性,立即著手研製“密集陣”武器系統。“密集陣”系統於1980年首先裝備在“美國”號(CV 66)航空母艦上, 它採用搜尋雷達跟蹤雷達和火炮三位一體的結構,其全部作戰功能由高速計算機控制自動完成,不需人工操作,反應速度極快。
其作戰過程大致如下:在高速數字計算機控制之下,當目標進入搜尋雷達波束之後,計算機對雷達回波進行都卜勒頻率分析;如果確認是應攔截的目標,火炮便指向目標;待雷達捕獲目標後,火炮開始射擊,射速為3000發/分,最大有效射程1850米,最小有效射程約460米,彈丸初速達1.1千米/秒。值得一提的是,“密集陣”在作戰中使用一種叫“閉環多點”的新技術:一般開放式迴路設計在炮彈飛向目標時,通過偵測兩者間的方位差來修正誤差,而“閉環多點技術”則同時偵測目標和剛射出的炮彈,再計算航線間的誤差,使得第一批炮彈飛抵目標前,就可以修正射擊誤差,提高下一批炮彈的命中精度,從而更有效地殺傷來襲目標。
“密集陣”系統最初只能攔截非掠海飛行、亞音速、沒有機動能力的反艦飛彈,隨著反艦飛彈突防技術的發展,“密集陣”的技術性能也在不斷改進提高,陸續裝備了Block 1、Block 1B等後續型號,而且還在研製更先進的型號。
Block 1型是現役數量最多的近防系統,1988“威斯康星”號戰列艦(BB-64)上開始服役。它比基本型型有更強大的搜尋和跟蹤能力,據說能攔截現役的各種高亞音速、掠海飛行和有機動能力的反艦飛彈
最新的Block 1B型是1998年安裝在“佩里”級護衛艦上進行試驗並於2000年才裝備在“泰勒”號(FFG 50)飛彈護衛艦上開始服役的。Block 1B型在Block 1型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改進,如增加了光電搜尋器,使用最佳化的炮管和更有毀滅性的彈藥等等。
Block 1B型“密集陣”增加的紅外前視儀提供了可靠的24小時被動搜尋和跟蹤能力,具有多光譜探測和跟蹤能力,使“密集陣”對掠海飛行的目標有更高的對抗能力,從而改善了“密集陣”在複雜環境下的對空作戰能力。
Block 1B型近防系統的最佳化炮管比當前的M16A1炮管更長和更重。新系統通過簡化炮彈的散射模式和使用新型的炮口抑制系統提高了近防系統的射擊精度。“增強毀滅性彈藥”(ELC)是現在使用的MK 149彈藥的改進型,在發射初速不變的情況下,打擊目標時提高了近50%的貫穿動能。
密集陣”系統技術數據
作戰目標:防禦各種反艦飛彈
重量:5625千克;改進型6120千克
火炮型號:M61A1型6管加特林機炮
火炮口徑:20毫米
射程:大約1.6千米
射速:3000發/分鐘;Block 1/1B型4500發/分鐘
彈艙容量:989發/桶;改進型1550發/桶
彈藥類型:BLOCK 0:MK149 MOD2貧鈾脫殼穿甲彈(APDS-DU)BLOCK 1:MK149 MOD4鎢心脫殼穿甲彈(APDS)、MK244 MOD0增強型鎢心脫殼穿甲彈(APDS-ELC)
感測器:獨立跟蹤搜尋雷達
AK-630M近程防禦系統
該系統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製造設計院從20世紀年代開始研製,於6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蘇聯海軍,逐步取代AK-230型雙管30毫米艦炮。該炮的主要任務是防空反導,兼顧對水面艦艇射擊。由於該炮的體積小、重量輕、射速高,非常適合噸位較小的艦艇安裝。此外,該炮還出口到古巴、原東德、印度和波蘭等國。
AK-630M型艦炮系統主要由發射系統、供彈系統、炮架、搖架、炮塔防護罩、隨動系統和彈藥等部分組成。發射系統採用AO-18M型自動機,自動機工作循環藉助於艦炮發射時的火藥氣體能量維持而無需外能源,採用電擊發方式和等齊膛線,6根炮管外帶有冷卻水套,採用循環淡水冷卻炮管以提高身管壽命。供彈系統採用彈鏈供彈方式。炮塔防護罩內充2個大氣壓的氣體起密封作用。
隨動系統為液壓隨動系統,彈藥配有殺傷爆破燃燒彈、殺傷爆破燃燒曳光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K-630M型艦炮採用加特林型轉管自動機,射速5000發/分。採用火藥燃燒後的內能源作為維持自動機工作循環的動力是該炮的另一技術特色,這在“加特林”型轉管炮中實現起來難度更大,但與外能源型“加特林”型轉管炮相比耗電量更小。此外,該炮採用彈鏈供彈方式,減小了供彈系統的接口,可靠性也隨之提高。在炮架以及機械其他部分廣泛採用了鋁合金鑄造和鋁合金焊接件,因此,艦炮的全重不到 2000公斤。該艦炮由MR-123型火控雷達提供目標指示,可完成對低飛目標的防禦任務,成為末段端防禦的好手。
俄羅斯“卡什坦”(Kashtan)彈炮合一近防武器系統 “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武器由2門6管30毫米艦炮與8枚 SA—N—11近程防空飛彈組裝在同一基座上組成,兩者可同步行動,不論是迴旋、俯仰,還是接收同一火控系統的控制信息都運用自如。這種巧妙的結合,可以使防空飛彈和小口徑速射炮在不同距離攔截來襲飛彈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卡什坦”的戰鬥單元由跟蹤雷達、光學系統、制導雷達和2門AO-18M 6管30*165毫米火炮、8枚SA—N—11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以及飛彈再裝填設備等組成,其火炮射速為10000發/分,這在現役武器系統中射速是最高的。但“卡什坦”個頭大,體重19噸,占用面積65平方米,只能在大型戰艦上才能順利裝備,因而通用性較差。
荷蘭“守門員”系統
該炮主要用於近距離反航空器,特別是對抗反艦飛彈,“守門員”系統可以在探測和跟蹤目標後開火,並能同時對幾個目標做出毀傷評估。連續搜尋和邊掃描邊跟蹤方式保證了系統在多目標情況下,可自動操作快速轉向下一個最有威脅的目標,即使在強雜波和干擾下,也能及時探測到小型超音速目標。除了荷蘭外,英國、韓國等許多國家也裝備使用。
“守門員”系統技術數據 :
火炮型號:GAU-8復仇者30毫米7管加特林機炮
射速:4200發/分
口徑:30*173毫米
射程:3000米
體制:三位一體
通常裝彈數:1150發
應急彈數:1190發
最大容量:1350發
初速:1020米/秒
重量:6.8噸
其他近迫武器系統
其他也有土耳其的海天頂(Sea Zenith)系統、西班牙的MEROKA、瑞士厄利孔的Millennium“千禧年”、義大利的DARDO或Myriad“巨數”以及中國大陸的730型、1130型(裝備遼寧號航母及054A護衛艦)近迫武器系統。

裝備現狀

現在幾乎所有各級各型戰艦都配屬了數種近迫武器系統,類似近迫武器系統概念的更小型化防禦系統也正在研發中,且計畫用在主力戰車(也稱:主戰車,MBT,全稱:Main Battle Tank)上,包括美國、以色列、中國大陸、俄羅斯都有類似的發展計畫,有美國的LAV-AD、M163火神、M167火神,中國的CS/SA5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