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醫易學派

近代醫易學派

《近代醫易學派》是由張其成教授主編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清末民國醫易匯通學派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成果之一。全書以近代醫易學派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六個章節。第壹章梳理了近代以前醫易理論的發展情況,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闡述了學派的時代背景、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代表論文,第六章對近代醫易學派的發展脈絡、學術成就、特質及意義做整體評述。

基本介紹

  • 書名:近代醫易學派
  • 作者張其成 王彥敏
  • ISBN:9787513235617
  • 類別: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 頁數:176
  • 定價:38.00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9-0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近代醫易學派》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清末民國醫易匯通學派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成果之一。
全書以近代醫易學派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梳理了近代以前醫易理論的發展情況,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闡述了學派的時代背景、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代表論文,第六章對近代醫易學派的發展脈絡、學術成就、特質及意義做整體評述。
《近代醫易學派》在編寫過程中,受到諸多師友的幫助,感謝錢超塵教授、柳長華教授、張瑞賢教授、朱建平教授、王育林教授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目錄

第一章 近代以前醫易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二節 隋唐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三節 宋金元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二章 近代醫易學派的背景
第一節 近代早期(1840-1897年)
第二節 近代中期(1898-1928年)
第三節 近代晚期(1929-1949年)
第三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表人物
第一節 鄭欽安
第二節 唐容川
第三節 惲鐵樵
第四節 彭子益
第四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表著作
第一節 《醫原》:以易理闡發“人法天地、燥濕為患”之道
第二節 《醫理真傳》《醫法圓通》:以易理言人身陰陽合一之道
第三節 《中西醫粹》:構建易象陰陽臟腑體系
第四節 《醫易一理》:醫易比附,纖毫不爽
第五節 《醫易通說》:從易學角度全面解讀醫學理論
第六節 《群經見智錄》:醫易同源,源於天運
第七節 《臟腑通》:以易理闡發臟腑相通之理
第八節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依河圖之理構建人體氣機圓運動模型
第九節 《天人轉度》:以易理闡發“天人理體合一”之論
第五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表論文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論文
第二節 20世紀30年代的論文
第六章 近代醫易學派的評述及啟示
第一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發展脈絡及歷史意義
第二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學術成就及啟示
第三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特質及現實意義

出版背景

一、“醫易學派”何以能成立
學派是指同一學科中由於觀點、學說的不同而形成的派別①。有學者總結學派的形成,主要有三種途徑,即師承、地域和問題。因出於同一師門而學術觀點相同,可稱為“師承性學派”;因出生或工作在同一個地域,導致學術觀點相同,可稱為“地域性學派”;因研究同一個問題,其研究旨趣、方法相同而導致學術觀點相同,則為“問題性學派”②。可見,學派的劃分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學術觀點一致。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師承在學派的劃分中只起到提示學術淵源和明確各家之間關係的作用。因此,師承不是學派成立的必要因素,只是有助於學說的認同而已。
醫易學派是以易理闡發醫理,以易學會通醫學的派別,屬於問題性學派。醫易學派研究的核心問題是醫易會通、援易入醫。“醫”指中醫學理論,“易”指易學原理,“會通”也可寫作“匯通”,有交會、融通之義。醫家將易學的原理、象數有意加入到醫學理論的建構中,形成醫易融通的理論框架和象數思維方式。
醫易學派,自《黃帝內經》奠定格局,隋唐以後,醫家有意援易入醫。各時期的醫易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隋代楊上善,唐代孫思邈、王冰,金元時代劉完素、朱丹溪,明代張景岳、孫一奎、趙獻可,清代陳修園、黃元御,近代唐容川、惲鐵樵、彭子益。
縱觀醫易學派的歷史,有四個特色鮮明的時期,即漢代、唐代、明代、近代。漢代醫學得益於《周易》原典,唐代醫學得益於漢易的興盛,明代醫學得益於宋代圖書易學的興起,近代的先興後衰則是時局所致。
“鴉片戰爭”之後,面對西方醫學的衝擊,近代醫易學派始終恪守“陰陽、五行、六氣”等傳統中醫理論,始終堅持中醫理論體系的獨立完整。他們從易學探尋中醫存在的理論依據,並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中醫,成為捍衛傳統中醫的重要力量。然而,由於與時代主流思潮格格不入,近代醫易學派最終漸漸隱沒。
新中國成立後,與傳統思維方式漸行漸遠的中醫,儘管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卻在發展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因此,堅守中醫傳統思維方式、堅守醫易經典理論,找回那份迷失的自性和勇氣,已是勢在必行。在此大勢下,重新審視近代醫易學派走過的坎坷之路,顯得尤為必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