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留日學生與直隸省教育近代化研究》是2016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國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留日學生與直隸省教育近代化研究
- 作者:樊國福
- ISBN:9787554534793
- 頁數:222頁
- 定價:37元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近代留日學生與直隸省教育近代化研究》是2016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國福。
《近代留日學生與直隸省教育近代化研究》是2016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國福。內容簡介鑒於直隸省的特殊地位,留日學生歸國後,絕大部分留在直隸省供職。他們或任職於教育管理機構,或執教於各級各類學堂。在他們...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近代留日學生與直隸省教育近代化研究》《日本新教育運動的一面旗幟——成城國小發展研究》《日本校園暴力及其演變》《日本近代普及義務教育研究》《統一與多樣——戰後日本國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演進》《日本私立大學與臨時教育會議研究》。
呂復先生在國立中山大學服務近7年,與燕京大學任教時間基本持平。親屬關係 呂復兄弟六人,呂復排行第三。長兄某,清選拔貢。六弟鹹,字箸青,畢業於北京大學畢業,曾任湖北省行政督察專員、河北省政府工商廳及民政廳廳長、江西省財政廳長、督辦中俄事宜公署秘書長、中央銀行國庫局局長,1970年在台灣逝世 。
該刊還刊登有《本國留學日本學生表》的調查報告,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主要在東京高等師範大學、東京高等工業大學、東京明治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和仙台專門醫學校等。從全國的留日情況來看以直隸省和江蘇省的人數較多,這與國家的政策和地方的經濟實力及地理位置都有著密切的聯繫。留學生的留學費用又分為公費...
一、中學教育宗旨的演變 \31 二、中學教育課程的演變 \32 三、中學教育的師資問題 \32 第三節 清末中學的發展 \34 一、清末中學發展的基本概況 \34 二、清末中學發展的典型省份分析 ——以直隸省為例 \36 第四節 清末中學教育的成就與問題 \41 一、清末中學教育的成就 \41 二、清末中學教育發展的問題 \...
嚴修(1860年4月2日—1929年3月14日),名修,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直隸天津(今天津)人,出於直隸三河(今河北三河),祖籍浙江寧波慈谿(今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費市村)。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學者,與華世奎、趙元禮、孟廣慧並稱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驅。嚴修...
工業學校畢業學生先後千餘人,為發展北方工業作出了貢獻;且設研究社交流、研討職業教育的經驗和心得,成績斐然。直隸當局以其興學有功,向朝廷保薦選用為知府。辛亥革命後,任眾議院議員。生年未詳,1931年7月30日病逝於北平。著有《職業教育》。人物生平 1909年,直隸提學司委任張良弼為直隸省實業補習學堂堂長;...
1901年10月,中國留學生會館在日本東京成立。發起這一組織的宗旨是為了加強各省留日學生之間的聯繫,吳祿貞把會館比喻為"美國費城之獨立廳"。留學生會館成立後,留日學生得以"常常聚會,縱談政治'。學習軍事 1902年3月20日直隸總督袁世凱奏準選派武衛軍學堂55名學生前往日本,入陸軍學堂學習,以培養"高級將才"。在...
王葆真(1880—1977),河北省深澤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勛。1902年王葆真考入保定西關農務學堂。由於刻苦攻讀,成績優異。王葆真學生時代就有反帝反封建思想,1903年組織同學數人,成立天足會,宣傳革命思想。1904年,王葆真考取國家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進東京經緯學堂讀書。1905年,王葆真參加了歡迎孫中山...
直隸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大學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04 留美學生與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河北大學青年基金,2004 從亞洲文會看近代西人中國觀的演變,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批准號:07CZS019;第一參與人,中原工學院王毅先生主持 近代留美生與中美文化交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01BZS023,主要...
19.《鐵路與石家莊城市的崛起:1900-1937》,(合作),《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期。20.《留日學生、東遊官紳與直隸省的近代化進程(1900-1928)》,《史學月刊》2005年第5期。《中國近代史》2005年第9期全文轉載。21.《全面抗戰與中國社會變動述評》,《歷史教學》2005年第9期。22.《中國直隸省の近代化(...
潘宗禮(1866年—1905年),字子寅,中國直隸省順天府通州人,晚晴殉國志士。學識淵博,志行純潔。曾為通州優等廩生,但多次參加科舉未中,於是淡於名利,而應時代潮流,專門研究歐美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關心中外時事,慨然有拯救天下之志。1904年(光緒三十年),他為通州學董,創辦學堂,不辭勞怨,以興辦...
王錫彤朝考雖未得官,但獲得到一個“直隸~'判”的虛銜,吏部給他發了一個證書,花去四兩銀子。其時正值維新變法,王錫彤一路上經過諸多通都巨埠,盡情遊歷,大大增長了見識。王錫彤居家授徒凡8年,1892—1897、1899一900,1900年初他照例開塾授徒,設塾普渡庵,學生中還有數名是慕名而至的新生。七月舊曆,因...
范鐵權的研究領域有:中國近代文化史、中國近代教育史、科技史。獲獎記錄 1、《中國科學社與中國科學的近代化》(論文),獲河北省第九屆(2004)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體制與觀念的現代轉型——中國科學社與中國的科學文化》(專著),獲河北省第十屆(2006)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3、河北大學...
這裡一切有我,請夫人放心回家!”匡夫人離去不久,匡一病情不斷惡化,不久病故於熱河,終年44歲。匡一病逝,孫中山垂胸頓足,呼號不已,一切後事均有他全權處理,將屍體從熱河運往北京,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公祭,參加公祭的有民國政要、同盟會會員、留日學生代表、黑龍江和直隸省特派地方大員等。
李鴻章任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時,對部屬十分挑剔,然對婁春藩卻十分尊重,凡奏摺、刑錢、鹽務等皆委婁辦理。其時永定河常有水患,婁經多次實地考察,查明泛濫原委,為李鴻章制定出一個治水計畫,河患大減。在他主持總督府文案期間,直隸省無冤獄發生。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督署同僚皆聞風而逃,婁春藩獨留不去...
”,遂萌生退意,離開海軍界,杜門不出,潛心研究海政與教育。改執教鞭 後受政府力請,改往教育界工作,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先後在山東、天津等地主持山東高等學堂(今山東大學)、北洋譯學館、直隸大學堂,創辦新式教育,培養人才。山東大學堂1904年易名山東高等學堂,學堂管理總辦改稱監督,第一任監督由原...
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行切實整頓外,著將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並多設蒙養學堂。……”於是,各地紛紛遵旨辦理,很快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個書院改學堂的熱潮,山東大學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辦的。大學堂成立 光緒皇帝有關書院改學堂的上諭發布時,山東...
2005年,被武漢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關歷史 張之洞 張之洞:字孝達,又字香濤,號壺公,晚年自號抱冰老人。清末重臣,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清光緒七年(1881年)授山西巡撫。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調湖廣總督,建立湖北鐵路局、湖北槍炮廠...
1919年9月,南開大學成立,周恩來免試入該校文科學習,成為南開大學第一期學生。1920年1月29日,為反對山東問題中日直接交涉,周恩來率領南開等校數千名學生赴直隸省公署請願,遭軍警逮捕,直至7月17日被當局釋放。羈押期間,南開大學校方迫於政府壓力,將周恩來等學生領袖開除學籍。出獄後,反動當局要求校方開除周恩來,...
參與省政 興利除弊 民國成立後,效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體制,中央組成國會(參眾兩院),各省成立省議會,各縣成立縣議會為立法機關。民國元年(1912年)選舉直隸省臨時議會議長時,胡源匯當選為議長,邊守靖以留日學生和同盟會員身份當選為副議長。民國2年(1913年),正式成立省議會,邊守靖被選為議長。邊氏當選議長...
他提倡剪辮子、女子上學及義務教育等,不同意康、梁改良式的變法,主張從根本上推翻清王朝。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開設的政法特別班學習 。回國後本擬先回高陽繼續教書,剛至天津,因直隸省財政廳長高凌蔚挽留,任財政廳課長數月,即辭職創辦天津私立法政學校。教師多是早稻田大學的同學。期間,另一些留日學生邀請齊為...
2003年,教研成果《中國近代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3年度池州師專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3年,論文《略論周馥對直隸河道的治理》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1-2002年度)優秀成果獎;2004年,被評安徽省模範教師;2005年,教研成果“三年制師專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體系研究”獲安徽省教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起,在黑龍江、湖南、湖北、北京、廣西、內蒙古等地興辦教育。民國6年(1917年),憤於“外人謀我之急”,在中國地理學會發起編纂《大中華地理志》,出任總纂。編纂出版有浙江、江蘇、安徽、福建、京師、京兆、湖北、直隸、山東、湖南、吉林等省地理志,以及《大中華直隸省易縣誌》、《察哈爾...
十二月初十日,唐景崧離開富春,因曾國荃已致函告知法國駐華公使寶海正在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談判越南問題,唐景崧認為局勢緩和,暫時不必前往保勝,便決定先回廣東謁見曾國荃,完成了《越南情形稿》,曾國荃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建議改寫為奏摺。十二月二十九日,唐景崧將《奏為詳度邊情敬陳管見恭折仰祈聖...
同時,梁鼎芬還彈劾直隸總督袁世凱,說他“權謀邁眾,城府阻深,能陷人又能用人”。連張之洞最初也不知有此疏,聞而嘆息,懼受牽連也。果然,忠心不得好報,再度被激怒的慈禧下詔“訶責”,梁乃“引疾乞退”,以江蘇鎮江焦山海西庵為清靜之地,與世隔絕,閉門讀書。光緒卅四年(1908),皇帝和太后先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