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是2014年12月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士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 作者:張士偉
  • ISBN:9787310047291
  • 頁數:220頁
  • 定價:40元
  •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張士偉著的《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研究對象是近代中國與法國的教育交流,把其放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加以考察,涉及史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相關學術領域。本書在吸收前人研宄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所蒐集的大量檔案資料,從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三種渠道入手,即法國天主教組織的教育交流,民間人士李石曾、吳稚暉、蔡元培等組織的教育交流和中法兩國政府主持的教育交流,來分析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對於中國教育走向現代化所起的作用,並總結其經驗教訓,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為中外教育交流提供可資借鑑和利用的資源。

圖書目錄

引言
一、選題原因及研究意義
1.選題原因
2.研究意義
二、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界說
1.高等教育
2.教育交流
3.時間和地域的界定
三、研究現狀
1.中法教育交流的整體研究
2.專題研究
四、本書的主要內容
五、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法國天主教在華教育交流
第一節 法國天主教在華辦學概況
一、天主教在華學校和師生的數量
二、天主教教會學校的地理分布
三、法國在華建立高等院校的努力
第二節 中華的曙光——震旦大學
一、第一震旦——太陽升起
二、第二震旦——如日中天
三、政府接收——薪火相傳
一、師資隊伍的國際化
二、增設院系和學科課程的現代化
三、完善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制度
五、與其他教會大學的差異
第四節 對法國天主教在華所創立的兩所大學的比較
第五節 法國在華教會學校與中國女子教育
第二章 中法民間教育交流——從勤工儉學到中法大學
第一節 李石曾與世界社
一、新聞出版事業
二、科學文化研究
三、教育
四、社會事業
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序曲——華工教育
二、出現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高潮的原因
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與中國革命
四、最後一批留法勤工儉學生的命運
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留學方面的突破
六、與研究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同仁的商榷
第三節 中法大學
一、學術之意義——中法教育交流的典範
二、組織之意義——學校構成及沿革
三、學制之意義——中法大學實行大學區制
第三章 中法政府組織的教育交流
第一節 留歐教育
一、晚清留歐學生及其管理
二、民國留歐學生及其管理
一、里昂中法大學的建立
二、里昂中法大學的自費生
三、里昂中法大學學生的遣返問題
四、里昂中法大學與庚子賠款
五、留法勤工儉學生與里昂中法大學的關係
六、里昂中法大學停辦
第三節 中比大學
一、中比大學的建立
二、中比大學的特點
三、中比大學學生爭庚款的鬥爭
第四章 巴黎大學中國學院
第一節 巴黎大學中國學院的籌建
第二節 巴黎大學中國學院的教學情況
第三節 在歐美各國普遍籌建中國學院的計畫
一、葉恭綽與中國學院
二、班樂衛與中國學院
三、韓汝甲與中國學院
第四節 社會主義中國的孔子學院走向全世界
第五章 法國教育管理體制在華試驗
第一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
第二節 蔡元培在華試行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構想
第三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實施背景
一、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實行的社會思想基礎
二、教育受制於政治
三、軍事甫定,教學停頓,經費困難
四、教育獨立思潮
第四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實施經過
一、大學院剖析
二、大學區剖析——以北平大學區為例
第五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失敗
第六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成果
一、設立研究機構
二、廢止春秋祀孔典禮
三、籌措款項,恢復教學
四、進行教育改革
第七節 大學區制和大學院制的啟示
第六章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特點
第一節 中法教育交流的基本特點
一、宗教、政府和民間力量齊頭並進
二、在管理體制上,基本上採取中法平等管理的模式
三、在資金投入上,前期中法共同擔負,但中方經費
困難;後期依靠庚款
四、以法國教育制度為藍本
第二節 對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評價
一、促進了中法文化交流
二、彌補了我國教育投入的不足
三、刺激了我國教育的創新
四、引進了西方的大批新專業和新課程
五、培養了大批人才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