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

《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是200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竇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
  • 作者:竇坤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1日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72 頁
  • ISBN:7533439902, 9787533439903
  • 開本:16, 0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莫理循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先後擔任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政治顧問。在當時時局動盪、制度轉折的重要時期,他一身而幾任,既是旁觀的記者,又深深地捲入中國的高層政壇;既是外籍人士,又對中國內部事務多有參與,並與中國的政界、文化界的諸多重要人士多有交往。深入研究他的言論活動與中國內外政治事件的關係,是一件具有比較重要學術價值的工作。我院竇坤所著的《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確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
莫理循曾任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中華民國政府政治顧問,從1897年至1918年在中國工作、生活了20多年,與清末民初的中國關係密切.本書大量運用莫理循未刊檔案檔案及英國倫敦《泰晤士報》原文,對莫理循與清末民國中國的關係進行了比較客觀的研究與分析,同時依據原始資料考證了莫理循在華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史實,如他在北京的居住和社交狀況、辛亥革命時期南北議和過程中他赴鄂的情形及對袁世凱的支持、1915年日本侵略中國的“二十一條”內容透露的內幕和莫理循對袁世凱帝制自為的態度。

圖書目錄

引言
結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研究回顧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對中國的初步認識
第一節 青少年時代
墨累河探險——販奴船上的普通船員——在紐幾內亞受傷——在中國的短暫停留
第二節 與澳大利亞華人的接觸
與中國花匠交朋友——在廣東人的船上——“白澳政策”與華人
第三節 《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及對中國的初步認識
從上海到雲南——出版遊記《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中國:山川美麗、人民熱情——鴉片對中國人的毒害——災害帶給中國人民的苦難——從中國人的角度理解中國人的習俗——歌頌廉潔官吏、揭露腐敗現象、傾向洋務官員
第二章 在《泰晤士報》駐京記者及其對中國的宣傳
第一節 獲取新聞的途徑
結交中外人士——四位關鍵人物:畢德格、巴克斯、曾廷乾——王府井大街上的莫理循圖書館——“莫理循文庫”與“東洋文庫”——張謇欲購莫氏藏書
第二節 中國:從列強瓜分的戰場到覺醒的古老帝國
維護英國利益,低制俄國——推動日俄戰爭的爆發——揭露帝國主義暴行——清廷推行“新政”——譴責日本在東北的擴張
第三節 莫理循對清末“新政”改革的報導
尚武精神——西式教育——禁菸運動——邊疆哨所的近代化——推崇袁世凱
第三章 莫理循與辛亥革命
第一節 報導辛革命的情報網
……
第二節 莫理循對辛亥革命的報導
第三節 莫理循支持袁世凱的活動面面觀
第四章 任北京政府政治顧問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節 袁世凱的政治顧問及其行事原則
第二節 對民初袁世凱的認識
第三節 莫理循與“二十一條”
第四節 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
第五節 莫理循與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語
莫理循生平簡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竇坤,1963年生。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從事中外關係史的研究工作。現就職於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研究員。已發表《評珀爾》、《中法漢學研究所與中法文化交流》等文章多篇,並翻譯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

媒體推薦

書評
莫理循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先後擔任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政治顧問。在當時時局動盪、制度轉折的重要時期,他一身而幾任,既是旁觀的記者,又深深地捲入中國的高層政壇;既是外籍人士,又對中國內部事務多有參與,並與中國的政界、文化界的諸多重要人士多有交往。深入研究他的言論活動與中國內外政治事件的關係,是一件具有比較重要學術價值的工作。我院竇坤所著的《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確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
《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所以她嚴格按照學術論文的規範要求去做。《緒論》是開宗明義之篇,包含研究意義、研究回顧和研究思路三個小目。作者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較大篇幅對這一課題進行了回顧,既顯示自己研究工作的起點,又為自己提出原創性見解奠定了基礎;之後作者從政治史、社會史、中外關係史和史料等角度論述選題的研究意義,著重探討了莫理循在清末民國中國政治史中的活動及歷史地位,以回答莫理循在中國20年如何認識中國、產生過怎樣的影響。這篇《緒論》是閱讀本書的鎖鑰,也為本書及其作者確立了遵守學術規範的地位。縱覽全書,尚有這么幾個特點值得介紹:
首先,本書對該學科及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動態有頗為深入的了解,對前人的學術成果有評述、有判斷、有批評,特別是對其中的學術源流有清晰的梳理,對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有系統的把握。在本書撰寫期間,作者曾與人合作翻譯出版了《北京的莫理循》一書,又推動國家圖書館引進了莫理循檔案的縮微膠捲,並系統地參閱了相關時段的英文《泰晤士報》及與論題有關的各種文集、函電和檔冊等。此前,中西學者多有對莫理循其人其事的研究,但應該說,該書是迄今為止對莫理循的相關資料掌握得最為全面的研究作品。
其次,本書對研究對象的評價比較客觀公允,結論是建立在翔實可靠的材料基礎之上的,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作者認為,“認識中國、實踐自己的認識並試圖影響中國,是莫理循在華活動的三步曲”。對莫理循這樣一個長期生活在中國的英國來說人,如何協調祖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是此類“兩棲”人物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引起後來研究者極高興致的問題。在這方面,本書做出如下結論:“作為一個對中國充滿同情之心的英國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也熱愛他生活二十載的國度。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中英雙方都得到利益。然而當雙方出現衝突的時候,他則毫不猶豫地向母國傾斜,莫理循始終以維護英國在華利益為其行事的基本原則”。應當說,這一結論是建立在對大量史料、史實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
再次,注重發掘、利用第一手原始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實事求是的研究分析,進而提出自己獨到創新的觀點,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作者也因此揭示出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史實真相,澄清了既往研究中的一些謬誤和謎團。如莫理循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為,中日“二十一條”向外界披露的真相,莫理循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莫理循在巴黎和會上的作用,等等,都多發前人所未發。
古德諾以一篇《共和與君主論》而留下百年罵名,所以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中要為古德諾鳴冤叫屈。袁氏另一個重要的外國顧問莫理循,則長期以來被史家忽略了。莫理循在中國生活、工作了二十幾年,並在這裡成了有世界影響的記者,北京王府井大街曾被叫做“莫理循大街”,他本人也被稱為“北京的莫理循”(或“中國的莫理循”)。北京女學者竇坤在合作翻譯了莫理循的英文傳記之後,又獨立完成了《莫理循與清末民初的中國》,這大概是第一本研究上個世紀之交莫理循與中國社會轉型的專著。
莫理循在中國的職業記者生涯始於1897年,他留在北京的16年,正是中國變化最急劇的年代,一方面動盪不安,一方面又在腐朽沒落的夾縫中露出了希望。他見證了六君子的頭顱和熱血,並親身介入了對張蔭桓的救援;他曾在東交民巷的交火中受傷;1902年他第一次採訪袁世凱就被吸引,他對當時的改革寄予厚望,認為改革可以把衰弱老朽的中國帶入新時代。他在第一時間向世界提供了許多獨家報導,先是他以自己的方式鼎立支持袁世凱,再是袁世凱有意利用他作為大報名牌記者的特殊身份贏得國際勢力的支持。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袁世凱的一顆重要棋子,他在《泰晤士報》連篇累牘地發表挺袁的報導、訪談,對西方列強的政策取向所產生的微妙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莫理循的重要性不僅是他留下了大量日記、書信、備忘錄、照片等珍貴的歷史資料,也不僅因為他與袁世凱的密切關係,以及他對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局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對中國時局、社會變革等方方面面的報導,成為國際社會認識這個古老、神秘的東方國度一個極為重要的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