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袁世凱

亂世袁世凱

《亂世袁世凱》是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帕特南·威爾 (Putnam Weal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亂世袁世凱
  • 作者:帕特南·威爾 (Putnam Weale)
  • 譯者:秦傳安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頁數:29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1721457
  • 外文名:The Fight for the Republic in China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亂世袁世凱》敘述的是從清室遜位、民國建立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中國決定正式參戰為止的這段歷史。這段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其間波譎雲詭、山重水覆。作者帕特南·威爾是辛博森的筆名。辛博森1877年出生於中國寧波,父親是寧波中國海關稅務司辛盛之。辛普森是著名的中國通,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在中國度過。作者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書中所記述的這段歷史,大多是其親歷;在當年信息閉塞的情況下,此書幾乎就是一份內幕報告。
《亂世袁世凱》所記述的那個時代,這段“歷史三峽”的行程尚未及半,其後又有多少崎嶇坎坷,多少艱難挫折。風高浪惡,一波數回,沉舟側畔,關山萬里。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帕特南·威爾(Putnam Weale) 譯者:秦傳安
帕特南·威爾(Putnam Weale),即伯特倫萊諾克斯·辛普森(BertramLenoxsimpson1877—1930),英國人,生於寧波,是中國海關一位英籍官員的兒子。早年留學瑞士,除母語英語外,還能流利地運用法語,德語和漢語。回到中國後,曾在中國海關的北京總稅務司署任職,1902年辭去海關職位,投身新聞業,先後任幾家英國報紙駐北京的通訊員、倫敦《每目電訊報》(TheDailyTelegraph)駐北京記者,1916年被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聘為總統府顧問,負責對外宣傳,1922—1925年兼任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顧問,期間還主持了當時北京最大的英文報紙《東方時報》(TheFarEasternTimes1923—1928)。辛普森是著名的中國通,他以“帕特南威爾”為筆名,出版過《遠東的新調整》,《滿人和俄國人》,《來自北京的有欠審慎的信函》、《東方的休戰及其後果》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門終於打開了
第二章袁世凱之謎
第三章共和亂局
第四章通往獨裁之路
第五章險惡的鄰居
第六章日本的最後通牒
第七章暗中的勾當
第八章楊度的小冊子
第九章古德諾博士的備忘錄
第十章梁啓超橫空出世
第十一章夢中的帝國
第十二章雲南起義
第十三章夢斷黃粱
第十四章新政權有什麼變化
第十五章兩個難以置信的案例
第十六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
第十七章最後的難題

序言

譯者前言
套用唐德剛教授關於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歷史三峽”理論,清末民初這十數年,應該算是一段灘險浪急的艱難航程了。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千年帝國眨眼間轟然崩塌。民國肇建,創業殊艱;共和締造,前路尚遙。本書所敘述的,正是從清室遜位、民國建立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中國決定正式參戰為止的這段歷史。這是一段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其間波譎雲詭、山重永覆,每每令後世讀史者為之廢書而嘆。
本書作者署名帕特南·威爾,其實是辛博森的筆名。在中國近代史上,辛博森算得上是一位大名鼎鼎“洋鬼子”了。他1877年出生於中國寧波,父親是寧波中國海關稅務司辛盛之。辛博森早年在瑞士留學,除母語英語外.能流利運用法語、德語和漢語。回中國後進入進入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在赫德爵士手下任總司錄司事,義和團期間亦曾被困使館。1902年,辛博森辭去海關職位,投身新聞業,先後任過一些英國報紙駐北京的通訊員。辛亥革命後,任倫敦《每日電訊報》(The Dail3,Telegraph)駐北京記者。1916年被黎元洪聘為總統府顧問,1922—1925年兼任張作霖的顧問。期間,他還創辦了當時北京最大的英文報紙《遠東時報》(The FarEastern Times)。1930年.協助閻錫山接收海關,引起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9月閻錫山反蔣失敗,遂將海關交出,11月遇刺身亡。辛普森是著名的中國通,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在中國度過,畢生關注遠東問題。他以“帕特南·威爾”為筆名,出版過不少討論遠東問題的著作,除本書外,還有《遠東的新調整》、《滿人與俄國人》、《來自北京的有欠審慎的信函》、《東方的休戰及其後果》、《中日兩國真相》等書。
本書最早於1918年在倫敦出版,在西方引起廣泛的關注。因為此時作者依然是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書中所記述的這段歷史,也正是作者在中國政壇和報界最活躍的幾年,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在當年信息尚不透明的情況下,此書幾乎就是一份內幕報告。
民國初建,百廢待興,在一個帝制的香火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古老帝國,要建立現代議會民主制度,一切還得從頭學起。當國者似乎也願意擺出一副虛心學習姿態,於是,聘請洋顧問成了一時風氣。莫理循之於袁世凱,辛博森之於黎元洪,皆一時之選。辛博森充任總統府顧問期間,看來也並非只是白拿薪水的花瓶,現存《黎元洪藏函電稿》中收有《辛博森外務報告》計30件.時間從1916年9月至1917年6月。不管這些報告對當時中國的外交政策有多大影響,這樣的數量至少說明,辛博森對顧問這份閒差,還是頗能勤勉盡力的。
書中對黎元洪頗多溢美之詞。以我輩這等小肚雞腸度之,大約也是“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吧。不過話說回來.黎元洪雖然素有“黎菩薩”的雅稱.做事缺乏果敢,但考其生平,應該說大節還是無虧的:武昌首義,舉國憬從;洪憲封王,數次嚴拒,張勛復辟,通電反對。這些,在那個風雲變幻、泥沙俱下的時代.並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知人論世,殊為不易,後世讀史者,不可不察。
辛博森雖然號稱中國通,但畢竟是洋鬼子,與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到底有些隔膜。書中許多言之鑿鑿的預言,在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看來,實在是太過樂觀了。按照唐德剮教授的估計,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從1840年算起,大約需要2000年,方能走出“歷史三峽”,才能“享受點風平浪靜的清福”(參見《晚清七十年》)。在本書所記述的那個時代,這段“歷史三峽”,行程尚未及半,其後又有多少崎嶇坎坷,多少艱難挫折。風高浪惡,一波數回,沉舟側畔,關山力里。讀史者披卷至此,能不扼腕唏噓,撫案長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