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迎河鎮土地面積11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8萬畝,總人口61215人(2017年),下轄25個
農業行政村和5個街道
居委會,是壽縣人口大鎮之一。人均純收入達2000元,GDP近2億元。鎮區主街經過近百年的改建、擴建以“井”字狀向外擴展,占地面積已達5.4平方公里,集鎮功能完善,近5000米的大街側巷道路硬化,下水道暢通,夜晚路燈通明,20多個企事業單位星羅棋布在各主街的兩側,
花園式單位已達8個,
農貿市場1個,菜市場2個,停車場1個,
木材、草蓆、糧油等專業市場6個。市級
酒店、娛樂場所11家,
程控電話、無線傳真、移動通訊、
網路電視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迎河鎮環境優美,衛生清潔,處處呈現一派文明而欣欣向榮的景象。廣袤的田園更是風景秀麗:北有煙波浩渺的肖嚴湖,西有貫穿淠史杭水利工程的
淠河,康居工程沿縱橫交錯的鄉村公路一線擺開,農田治理已成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渠配套的新格局。
迎河鎮交通方便,有
310省道、十迎、迎戰、迎隱三條縣道橫穿全境。每天都有數班直達國際大都市上海、
安徽省城、六安市府和周邊各大中城市的豪華快客。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業促進了商業的興旺發達。個私經濟有了新契機,穿越小鎮的南北主街,門面富麗堂皇,前所未有的高檔品牌商品琳琅滿目。
迎河鎮沐浴改革的春風,高揚發展的風帆,積極實施“依託優勢抓經濟,興鎮富民奔小康”的發展戰略,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一年一個台階,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綜合實力躍升
六安市“十強鄉鎮”行列,農民人均純收入以年12%的速度遞增,1999年達到2100元,財政收入1580萬元。
歷史沿革
迎河鎮原名迎河集,瀕淠河東岸,傍水為市。民國時為建制鎮。南與
張李鄉接壤,北與
正陽鎮毗鄰,東連草蓆基地
板橋鎮。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經濟繁榮、水陸交融,是
壽縣西南邊陲的重鎮。迎河鎮土地面積11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8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2個街道。
農業結構
迎河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趨於成熟,以大店片灣區為基地的1350畝的科技示範園,歷經6年,總投資200萬元,已向周邊鎮、村輻射,面積已達5000多畝,畝均利益創4000元以上。園內生產的蘆蒿、脫毒草莓、
日本紅蘿蔔、黃心烏白菜等20多種優質產品,已遠銷省內外。該鎮將繼續加大園區投入,使之成為科研、培訓、試驗、生產、加工、銷售經營一體化的高規格農業示範區。精品農業形成特色,積極圍繞市場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糧油、蔬菜、席草、畜牧、水產等精品農業,全鎮糧、經、飼比例達58:32:10。200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4億元,其中開發性農業總產值占70%以上。
鄉鎮企業
迎河鎮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鎮私有、集體企業累計已發展到108家,經濟效益躋身於六安市、壽縣十強行列。建立起服裝、化工、建材、糧貿、運輸、席草加工、建築安裝等骨幹企業群體,開發生產了服裝、榨菜、長毛絨玩具等10多個名牌產品,服裝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鎮區建設
到2008年為止,迎河鎮的投資環境大為改善,政府投資拉動社會投入,加快了城鎮建設和市場建設。先後吸收利用鎮外資金2400萬元開發新建長1100米,寬60米,有504套樓房的商貿街,完善配套了立新街、迎賓街等4條街道,鎮區面積由原來3.2平方公里發展到5.1平方公里。相繼開通了程控電話、無線傳真、移動通訊,用上了有線電視和有線廣播。
醫療條件
迎河鎮醫療條件也得到極大的改善:迎河鎮中心衛生院已建成中國國家乙級甲等醫院,擁有“安樂卡630”B超機、動態心電圖機、CT機、彩超機等醫療設備,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達到全市同類醫院的領先水平,為全鎮及周邊縣、鄉人民健康提供了良好的診治條件。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有高中一所,國中兩所,安徽省級農村示範幼稚園一所,國小24所,在校學生達7000多人,每年有近千人完成高國中學業,有60%左右的學生跨入大學、大專門檻,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學校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全鎮建成教學樓13棟,初步形成了區域教育體系,掃盲、普九順利通過安徽省省政府和中國國家級驗收。
文化建設
隨著經濟
文化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的豐富多彩,滿足人民日益需求的文化、娛樂、休閒等業餘生活,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以迎河鎮老年大學為主的老年活動站成立了文藝宣傳隊,他們表演的
舞蹈、
戲劇深受廣大農民的青睞。老年大學群英薈萃,很多老同志的
書法、
繪畫已達到很高的藝術造詣,被
中國國家級刊物登載的作品不盡其數,有的還被一些名人志士收藏。凡此種種不僅凸現了迎河鎮豐厚的文化底蘊,更為集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人氣。
招商引資
2004年迎河鎮正以劃時代的速度迅猛發展,對外開放卓見成效,
招商引資抓出特色、抓出亮點。全面實行“無償代辦制”,制定“五零工作目標”:“零收費、零等待、零摩擦、零抱怨、零距離”。採取“養
雞下蛋,讓利留人”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共吸納日本、
上海、
蘇州等國內外資金897萬元,先後興建了中日合資蘇迎服裝有限公司、周宇液化氣儲備站等一批骨幹企業,年上交
稅金達440萬元。
在六安市市政協牽引下,以開發淠河鐵砂為主業的總投資800萬元的壽縣鑫濤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已正式投產,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年利稅100萬元;投資150萬元創建於老街中心地段的永信
超市已隆重開業;投資150萬元的壽縣
黃泥崗輪窯廠正在興建之中。引資金額達千萬元超額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為了進一步營造誠信的發展環境,打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投資環境,形成找商、招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在招商引資服務質量上,逐步建立健全“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一個視窗對外”的服務體系。
治鎮方針
壽縣迎河鎮鎮黨委、政府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制定了抓“五真”的治鎮方針。
一、是思想要真解放。以發展
經濟為軸心,以招商引資為主題,革新觀念,把“安商、穩商、富商”作為服務宗旨,真有甘當“
保姆”的精神,提倡會掙錢的
幹部才是好乾部。
二、是思路要真清晰。在“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新思路指導下,提出趨動兩輪,即促進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發揮兩翼,即鼓足集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兩隻翅膀比翼雙飛;抓住兩穩,即牢固抓住穩定低
生育水平和社會穩定。確保經濟建設有序地發展。
三、是精力要真集中。思想再統一、認識再提高,制定與全鎮幹部切身利益相關聯的
規章制度,調動廣大幹部的精力高度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
四、是能力要真發揮。黨委、政府制定新的規章制度,充分調動鎮村幹部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五、是獎懲要真兌現。黨委、
政府承諾言必行、行必果,一切按照鎮黨委、政府制定的檔案精神執行。真正做到獎勵的要讓人眼紅,批評的要讓人臉紅。
集資修路
迎河鎮是
壽縣的西大門,境內310國道6公里,省道李石路迎河段9.5公里,縣道十迎路6.2公里,全鎮石碴路65公里。壽縣“村村通”工程建設全面展開以來,迎河鎮搶抓機遇,激發民力,廣泛發動捐資,乾、群合力,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19公里,超額完成縣下達的16.1公里的建設任務,代表壽縣接受了六安市的“村村通”
工程檢查驗收。
在壽縣全面部署“村村通”工程的前夜,迎河鎮已帥先謀劃“村村通”。鎮黨委、政府說了一句話,算了兩筆帳,開了三個會,以此推動“村村通”工程的實施。迎河鎮以前開展過集資修路,由於政策的變化,造成一部分村至今還沒有通砂石路,民眾心中有籌資之痛,實施“村村通”正是抓住國家政策機遇還多年欠民眾情、還民眾帳的大好時機,不實施“村村通”就會坐失良機。兩筆帳是:一是時間帳。“村村通”只有五年時間,五年時間彈指一揮間,誰也等不起,到時候就會“破路依舊在,民眾罵聲來”。二是大局帳。實施“村村通”或許有20%的人反對,但也會有20%的人贊成,60%的人在等待觀望。如果堅定信心實施,三年過去了,100%的人都會贊成,如果不實施,三年過去了,就有80%的人反對,20%的人笑話。三個會是:村書記
座談會,讓村書記樹立信心、心裡通;黨代會,以黨的會議進行決議;人代會,把“村村通”以議案的形式通過。通過宣傳教育,堅定了各村書記的信心,為該鎮實施“村村通”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006年6月初,迎河鎮開始按照直接受益村每畝50元、間接受益村每畝30元安排捐資,6月底基本完成240萬元的捐資任務。7月份該鎮有關領導到
淮南、六安、
合肥考察路橋公司和“村村通”工程,仔細研究工程造價,最大限度降低建設成本。8月份通過壽縣招投標事務所進行公開招標,以平均每公里21萬元的價格,落實了兩個標段16.1公里的招標任務。8月下旬,兩標段施工企業進駐工地開工建設。11月底兩工地全面竣工,受到民眾的普遍稱讚。
在“村村通”開始建設之初,該鎮根據民眾要求和各村的實際情況,在
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一方面增加了4公里多的水泥路面修建任務,使民眾更多的受益,一方面實行以獎代補政策,按每
公里補助的標準,激勵通車裡程少的村進行砂石路修建,極大的緩解了各方面矛盾,讓社會看到心繫民眾的政府形象。三是嚴把質量,採取死看硬守加強監理工作,讓民眾看得到政府為民辦實事。同時,為取信與民,該鎮全面發動民眾,讓工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永遠在民眾的視線之內,不按標準決不放過。對此,民眾評價極高,說政府幹事乾淨,工程質量一流。迎河鎮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通過一系列措施,截至目前,全鎮
農村公路基本實現“暢、潔、綠、美”的工作目標。
人口數據
61215人(2017年)。
地圖信息
地址:淮南市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