迆

<動>

形聲。《說文》本作“迆”。從辵(chuò),也聲。“迆”當從施(yì)省聲。本義:地勢斜著延伸

同本義 [extend obliquely]

林公[友遁]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世說新語》

又如:迤迤(斜向延伸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迤衍(地勢斜延而平坦廣闊)

延續 [extend;continue far and long]。如:迤邐(曲折連綿的樣子);迤靡(相連的樣子);迤長(連綿不斷的樣子)

基本介紹

  • 拼音:yǐ;yí
  • 注音:ㄧˇ;ㄧˊ
  • 鄭碼:WYI
  • U:8FC6
  • GBK:DE7E
  • 筆畫數:6
  • 部首:辶
  • 筆順編號:525454
  • 出處:《說文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動>
(形聲。《說文》本作“迆”。從辵(chuò),也聲。“迆”當從施(yì)省聲。本義:地勢斜著延伸)
同本義 [extend obliquely]
林公[友遁]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世說新語》
又如:迤迤(斜向延伸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迤衍(地勢斜延而平坦廣闊)
延續 [extend; continue far and long]。如:迤邐(曲折連綿的樣子);迤靡(相連的樣子);迤長(連綿不斷的樣子)
<介>
相當於“往”、“向” [to]
聞一路迤西,莫盛於大理永昌境。——《徐霞客遊記》
另見yí
迆邐
yǐlǐ
[winding;tortuous] 曲折綿延的樣子。古多作“迆邐”
瞿塘迆邐盡,巫峽崢嶸起。——蘇軾《巫山》
方其迆邐,莫不闊步。——朱熹《近思錄》
隊伍沿著山道迆邐而行
ㄧˇ
同“迤”。
ㄧˊ
同“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𠀤音以。《說文》邪行也。
《正韻》迆邐,連線也。邪倚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旣建而迆。《注》謂著戈於車
邪倚也。
《廣韻》弋支切,音移。亦邪行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