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金融發展權

農民金融發展權就是基於農業發展和農民自身發展目的,農民要求平等享有金融發展成果的權利主張。從其本質內涵分析,它既是依據國家憲法33條規定的公民平等權的具體表現,也是在資本時代,農民維繫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基本權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民金融發展權
  • 外文名:Farmers' financial development rights
理論淵源,權利特徵,

理論淵源

第一.公民權理論和資源平等主義理論。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全面論述了公民權.認為公民權由公民的民事權利、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組成.而社會權利主要體現在教育制度社會福利方面.即所有擁有完全公民資格的公民都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福利的權利。農民應享有與社會共同發展、平等發展並共享社會資源的社會權利。從這個角度來說.獲得金融發展的權利.是農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其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與拓展其事業的必要基礎。
第二,弱勢群體理論。弱勢群體是指在經濟、政治、社會、生理、心理等方面處於相對不利地位或狀態的人群共同體。社會弱勢群體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權利分配不公和社會結構不合理等制度性障礙的產物,是社會轉型期不可避免的結果實踐證明.弱勢群體是社會中經濟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較弱的群體.是社會結構的薄弱帶.從根本上影響著社會與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在我國.農民是最大的弱勢群體.對農民的金融發展權給予保護是政府義不容辭的義務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應當“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況”。矯正社會權利分配不公和社會結構不合理.是對弱勢群體保護的最基本的法律理念。
第三.普惠制金融理論按照羅納德.麥金農的金融發展理論.為消除貧困地區嚴重的金融抑制.必須採取以放鬆金融管制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深化手段.使被排斥於金融服務之外的農民能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普遍可獲得性和平等性.這就是普惠制金融理論。在中國的農村金融體系中.由於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給機制.眾多的農民和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在金融市場運作實踐中.必須建立以多元化為特徵的普惠性金融體系.保障社會每個經濟主體金融權利的平等。
第四,利益與利益機制理論。馬克思說過,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把人的利益、人的價值放在最高位置利益與利益機制問題關係到農村金融市場的具體法律制度的構建。縱向看。農村金融市場中主要形成了四大利益主體:國家、地方政府、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在市場博弈中.這四方的利益基本上實現了動態的均衡.各方利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但是.本應該充當最大利益主體的農民的利益卻始終難以實現。橫向分析。在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金融市場分為農村金融市場和城市金融市場。相比城市金融市場密集的金融網點、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顯得極不完善。所以,利益主體的權利與利益的實現程度也存在著城鄉地域的差異。

權利特徵

農民金融發展權從金融資源最佳化配置的視角來考察金融發展與農民發展之間的關係.突出強調金融發展與農民發展的適應與協調程度.其基本目標是促進金融資源在不同主體之間、不同地域之間實現合理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深層次的目標是從農民的需求出發.通過保障社會各類主體平等地享有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權利。來實現農民自身的發展和滿足。農民金融發展權作為一種實體性權利.主要具有以下特徵:
首先,主體的集合性。農民金融發展權不僅僅是指農民個人金融需求的滿足.所有的由農民組成的農村地區.也享有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全面發展的需求和權利。
其次,客體的層次性。農民金融發展權客體的層次性即金融資源的層次性。筆者認為.農村金融資源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性金融資源,包括最基本最常見的貨幣資金:第二層次是實體性金融資源,即各類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金融機構:第三層次是運行性金融資源.指銜接貨幣資本和金融機構的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制度和環境.它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起著關鍵性的協調作用.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整體運行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再次.內容的綜合性。農民金融發展權作為一項基本的發展權,它對農民的經濟發展程度、社會地位、文化層次、心理自我實現等方面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弱勢群體改變其弱勢地位,實現金融發展權的過程.就是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發展需求得到實現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