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2010年將向全國農民重點開展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推廣普及發展低碳農業、建設低碳農村的知識技術,並編制通俗易懂的農民科學素質宣傳教育優秀科普作品向農村推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 外文名:Action plan for farmers' scientific quality
  • 時間:2010年
  • 領域:教育
  • 類型:檔案
介紹,任務,措施,

介紹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是2006年由農業部、中國科協牽頭,聯合中組部、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9個部門在全國組織實施的。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各成員單位結合農民科學素質現狀和科技需求,積極探索、不斷豐富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途徑。中宣部、科技部、衛生部、農業部堅持開展每年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農業部在繼續開展陽光工程培訓的同時,結合新啟動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大力開展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和科技示範戶培訓。 從2009年起,農民科學素質試點村建設工作全面展開。各個試點村結合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入戶工程、“一村一品”、科普惠農興村計畫、星火計畫、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等項目、工作和活動的實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並取得了典型經驗,對周邊農民起到帶動作用。

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防災減災,倡導健康衛生、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內容的宣傳教育,促進在廣大農村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科學生產和增效增收,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科技意識,提高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並將推廣實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
——提高農村婦女及西部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措施

——逐步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需求的農村科學教育、宣傳和培訓體系。制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規劃》和《中國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指導面向農民的各類科學教育活動。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
——大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結合實施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黨員基層幹部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計畫、綠色證書工程、星火科技培訓專項行動、雙學雙比、巾幗科技致富工程等,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多渠道加大培訓力度。使參加綠色證書培訓達1000萬人;重點培育100萬個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2000萬個農戶。發揮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農業科教與網路聯盟、有關大中專院校和其他農村成人教育機構在農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
——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和民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總結推廣科技特派員、科技入戶、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專家大院、科技諮詢服務站、科技大王下鄉、科教興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員與農民互動的科技諮詢服務長效機制。
——開展農村科技、科普示範活動,建立和完善示範體系。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縣、區)和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鄉(鎮)、村、戶等建設活動,大力發展科技、科普示範基地,發揮好它們的示範作用。
——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科技培訓。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按照《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要求,積極開展農民工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
——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路和人才隊伍。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扶持1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專家諮詢服務和志願者隊伍,形成動員科技人員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培養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傳播能力。
——加強農村基層科普能力建設。依託農村中國小、村黨員活動室、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站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推動鄉村科普櫥窗、宣傳欄等建設,開發和充實適應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內容。加強民族地區科普工作隊建設,提高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基層的科普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