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

我國是畜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為提升畜牧業綜合競爭力,保障畜產品供給安全,現就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關於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
  • 發布單位:農業部
我國發展形勢,二、總體要求,三、主要任務,四、保障措施,

我國發展形勢

(一)畜禽種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近年來,農業部和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認真貫徹《畜牧法》及配套法規,啟動生豬等主要畜種遺傳改良計畫,實施良種補貼、良種工程、資源保護等政策,推動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不斷完善,種業基礎進一步夯實。一是育種自主創新水平大幅提升。核心育種場良種登記、性能測定等基礎性育種工作穩步推進,生豬、奶牛和肉牛等引進品種的本土化選育進程加快;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了135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其中國產高產蛋雞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打破了對引進品種的依賴。二是商業化育種蓬勃發展。畜禽種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初步建立。三是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成效顯著。原產地保護和異地保護相結合、活體保種和遺傳物質保存互為補充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建設了國家級保種場154個、保護區22個和基因庫6個。
(二)畜禽種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畜禽種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愈發凸顯。一是部分優良品種核心種源依賴進口,全部白羽肉雞祖代、大部分優質種牛精液和胚胎從國外引進。二是聯合育種機制缺乏,育種企業上下游聯合與橫向聯合的育種機制不健全,育種素材難交流,資源共享難實現。三是種畜禽企業綜合實力偏弱,數量多、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足,尚未形成市場普遍認可的優勢品牌。四是種業市場監管基礎薄弱,種畜禽生產經營執法隊伍不健全,執法手段單一,質量評價和執法監管滯後。
各地畜牧獸醫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加快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全面提升畜禽種業國際競爭力,為建設畜牧業強國奠定堅實的種業基礎。
 

二、總體要求

(三)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以培育自主品種、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和擴大良種覆蓋面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堅持高產高效的育種方向,全面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畫,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加強地方資源保護與開發,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完善體制機制,鼓勵自主創新,提高畜禽種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基本原則
自主育種,有序引進。堅持地方品種原始創新和引進品種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加快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的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形成自主品牌,提升畜禽種業的核心競爭力。引導國外優良品種有序引進,提高引種質量。
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堅持市場導向,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構建商業化畜禽種業體系。加強政策扶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金融、保險、土地等政策多渠道支持畜禽種業發展,調動種畜禽企業的積極性。
科技支撐,提質增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激發種畜禽企業和科研機構活力,構建畜禽種業科技創新平台。支持開展常規基礎性育種,積極套用分子育種等先進技術和前沿技術,降低育種成本,提高育種效率。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重點突出生豬、奶牛、蛋雞、肉雞、肉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種,突出生產性能好、適應範圍廣的主導品種。結合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加強水禽、蜜蜂等地方特色品種資源開發利用,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五)發展目標
主要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取得明顯進展,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利用,畜禽育種評價體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品種、配套系和品系,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種業集團和民族品牌。形成以育種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發展機制。到2025年,主要畜種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國家級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達到95%以上,基本建成與現代畜牧業相適應的良種繁育體系。
(六)育種路徑
以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為基礎,堅持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家畜突出本品種選育,充分挖掘地方品種資源優勢,培育新品種、配套系,家禽突出商業配套系培育。生豬以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白豬等品種為主,系統開展本土化選育,打造“華系”種豬品牌;奶牛以荷斯坦牛為主,肉牛以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秦川牛、延邊牛等品種為主,重點培育優秀種公牛;肉羊以小尾寒羊、湖羊、杜泊羊、薩福克羊等品種為主,開展本品種持續選育;蛋雞以配套系培育和持續選育為主,肉雞以培育黃羽肉雞配套系和新品種為主,支持開展白羽肉雞育種攻關。

三、主要任務

(七)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全面實施遺傳改良計畫,提升自主育種能力。繼續開展國家核心育種場遴選,指導企業紮實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工作。以生豬、奶牛為突破口,支持和鼓勵育種企業成立縱向或橫向聯合育種組織,探索建立家畜聯合育種機制。支持建立國家畜禽遺傳評估中心,提高遺傳評估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指導育種企業合理開展選種選配。建立畜禽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平台,開展奶牛、生豬、肉牛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八)完善育種評價機制。依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完善新品種和配套系審定製度,探索開展新品系審定。建立健全種畜禽性能測定體系,堅持場內測定和集中測定相結合,加強第三方測定機構條件能力建設,提高集中測定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提升遺傳評估中心育種數據分析能力,定期向社會發布遺傳評估成績,推介優良種畜,引導廣大養殖場戶選良種、用良種。通過種畜拍賣等多種形式,加快建立畜禽良種優質優價機制,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育種水平。
(九)加快優良種畜推廣。結合各地資源條件和養殖基礎,明確優勢區域主推品種,健全畜禽良種推廣體系。支持建設國家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引導種業企業與規模養殖場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一批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支持種公畜站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擴大優質種群規模,確保采精種公畜全部具備性能測定成績。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建設,完善冷鏈運輸體系,提高人工授精服務站點社會化服務水平,打通良種推廣的最後一公里。
(十)強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努力確保列入保護名錄的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組織實施畜禽地方品種登記,建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開展藏區等區域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實現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全覆蓋。開展地方畜禽品種種質特性評估與分析,挖掘優良特性和優異基因。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理論和方法,制定國家級、省級保種場個性化保種方案,評估保種效果,提升保種效率。
(十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將畜禽種業納入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支持範圍,採取股權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育種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種畜禽企業,整合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培育一批大型畜禽種業集團。鼓勵種業企業建設現代化育種科研平台,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校共建高標準實驗室、育種研發中心和良繁基地。以優勢品種為基礎,以優勢種畜禽企業為載體,通過繁育推廣、市場推介、產業開發、媒體宣傳等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畜禽種業品牌。
(十二)加強種畜禽疫病淨化。以核心育種場為重點,加強種用動物健康管理,推動主要動物疫病淨化,從生產源頭提高畜禽生產健康安全水平。堅持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自主參與、多方技術支撐,採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範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開展種畜禽疫病淨化。將疫病淨化與核心育種場建設、標準化示範創建等相結合,在政策、項目、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開展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淨化試點、示範,推動種畜禽場主動開展疫病淨化,保障種畜禽質量。

四、保障措施

(十三)加大政策扶持。現代畜禽種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戰略性、長期性、公益性。各地要抓緊編制現代畜禽種業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將畜禽種業發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落實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良種補貼、種質資源保護等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等育種基礎工作的支持力度。圍繞種畜禽企業用地、金融保險等需求,加強政策創設,完善現代畜禽種業發展政策體系。
(十四)強化科技支撐。充分整合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和種畜禽企業等資源,形成科技支撐合力。以新品種培育、遺傳物質保存、特色資源開發等為重點,開展聯合攻關,研發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健全遺傳改良計畫專家組工作機制,指導企業制定完善育種方案,開展經常性技術服務。開展性能測定、疫病淨化等技術培訓,提高種畜禽企業良種繁育技術水平。
(十五)依法加強管理。加強種畜禽市場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種畜禽進出口管理,科學評價引進種畜禽的生產性能,防止低水平重複引種。提高種畜禽場準入門檻,提升企業生產經營軟硬體水平。繼續實施種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檢驗項目,加大抽檢力度,督促企業提高種畜禽質量,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