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蠶桑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蠶桑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蠶桑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前身是1996年農業部命名成立的“農業部家蠶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建設依託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2007年通過第5輪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評估,並改為現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蠶桑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 前身:家蠶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
  • 更名時間:2007年
  • 實驗室面積:7000平方米
成員及設備,取得成就,優點,

成員及設備

實驗室現有科技人員45人,其中研究員11人、副研究員19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0人。研究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25人、碩士學位15人。實驗室面積7000平方米,儀器設備1000多台(套)、原值200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大中型儀器設備39台(套)。
本實驗室以蠶桑套用基礎研究為著力點,開展蠶桑種質資源創新利用與新品種培育、蠶桑現代育種技術、重要性狀基因功能分析、蠶桑生物開發套用、蠶桑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學與重大病蟲害控制技術等研究,在蠶桑種質資源創新與品種培育以及家蠶生物反應器開發套用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取得成就

實驗室成立以來,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1項,部省級項目94項。取得獲獎科研成果1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農業部科技進步獎5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獎6項。培育家蠶新品種13對、桑樹新品種3個,通過國家或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並在全國主要蠶區推廣,成為各蠶區的主推品種。發表學術論文900多篇,其中SCI論文30篇;出版科技專著16部;獲得10多項發明專利授權。
實驗室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的培養了一大批高級科研和技術開發人才。共培養博士研究生26名,其中18名已經畢業;培養碩士研究生171名,其中112名已經畢業。有多篇博士論文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多篇碩士論文獲得江蘇科技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

優點

實驗室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每年組織全國蠶桑科研學術交流會議1-2次。與國內外多個著名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邀請多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實驗室講學、指導。每年派出2-3名科技人員到國內外進修、5-10人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
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注重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積極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通過建立科技示範基地等,將培育的優良桑樹品種、家蠶品種和新技術等套用於生產,提高蠶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我國蠶業科技進步和蠶絲業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