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棉花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棉花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於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正式命名。喻樹迅任實驗室主任,常務副主任王坤波、趙新華和袁有祿。陳曉亞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固定人員36名,其中研究員15人,副研究員11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棉花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 命名時間:1996年
  • 總面積:5000平方米
  • 實驗室主任:喻樹迅
簡介,榮譽,

簡介

本重點實驗室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實驗室擁有配套齊全的科研儀器設備,設備總值460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65台套,包括基因晶片分析系統、膜片鉗、熱成像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棉花纖維檢測儀、基因槍、超速離心機、螢光定量PCR儀、流式細胞儀、蛋白質純化系統、紅外熱成像儀等生命科學研究的科研儀器設備。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66.5%,開放和共享程度高。
近5年,實驗室共承擔各類科研計畫項目95項,項目總經費達9119萬元。主持國家973項目2項、課題6個,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10項,863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項目10項、國家支撐計畫課題2項、其他66項。
本重點實驗室立足我國棉花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和學科前沿,針對棉花產業中存在的優異基因缺乏、育種效率低、周期長、育成品種產量增幅不大、優質棉少、棉花生長環境逆境條件增多等關鍵問題,綜合利用生物學研究技術,從遺傳因子上對棉花進行研究,突破常規育種局限,採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在棉花高產優質、抗逆等功能基因、棉纖維基因及其調控機理、棉花逆境信號、棉花逆境生理生態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和創新。重點開展了棉花功能基因的挖掘與最佳化、核心種質創建、纖維品質性狀形成機理、棉花超高產分子機理與分子設計育種、棉花抗逆機理與環境調控等研究。

榮譽

在規模化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新品種培育,優異新材料創製,四倍體棉種的起源進化研究方面,轉基因抗蟲棉的安全評價及品種的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仍具有較強的優勢,並初步建立了棉花主要經濟性狀相關基因的克隆與驗證技術體系。轉基因技術方面,首次在國際上建立了以田間活體棉株葉柄為外植體的棉花成熟組織培養高效再生技術體系與高分化率材料選育方法;建立了棉花早熟不早衰生化輔助育種技術、棉花分子標記輔助聚合育種技術、雜交轉基因棉花簡化制種技術體系,並根據各不同棉區的生長特點,選育出已通過國家或省級棉花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新品種(組合)30個。共取得成果30餘項,獲獎成果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獎4項;獲得發明專利13項。發表論文370多篇,著作13部。培養碩士研究生150多名,博士生20餘名。主(協)辦全國(國際)雙邊會議13次,參與《棉花學報》的編輯出版。國內外知名專家200人次到本室講學, 28個院所的300多人次來室從事科研工作或學位論文研究。與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巴基斯坦等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