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起源(origin of agricultur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起源
- 外文名:origin of agriculture
- 所屬學科: 自然辯證法
- 公布年度:2003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農業起源(origin of agricultur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農業起源 農業起源(origin of agricultur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公布時間 2003年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
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表明,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遺址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分布在從嶺南到漠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的廣闊大地上,尤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最為密集。黃河流域迄今最早的農業遺址,屬於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較有七、八千年...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達八九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農業曾經有過許多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創造,但也經歷過漫長的停滯時期。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農業日益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結構開始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南北各地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表明,中國的原始農業不是起源於一地,而是呈多中心的發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最主要的兩大起源發展中心,一個以旱作粟為代表,一個以水田稻為代表,它們各自在擴展、傳播中交融。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的種植已推進到河南、山東境內,而粟和麥類也陸續傳播到東南和西南各地,...
中國是世界上農業發生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許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大麻、經濟林木和茶、漆等,都是中國首先栽培的。中國在原始時代畜牧業已有發展,已馴養了豬、狗、羊、牛、馬、雞等六畜,它們的野生祖先在中國絕大多數可以找到。中國是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二 各地原始農業遺址...
《中國農業通史:原始社會卷》為中國農業通史的原始社會卷,介紹了農業起源理論和中國農業起源的探索,中國農業起源的神話和傳說,考古發掘所見的中國原始農業、中國原始農業的植物栽培與利用,原始畜牧業、原始農業的工具、原始農業與原始信仰,原始農業與科技、藝術的萌芽,原始農業對後世社會發展的影響等內容。內容簡介 《...
《農業起源和人類活動與環境關係研究》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燦,呂厚遠。內容簡介 《農業起源和人類活動與環境關係研究》系統總結了早期農作物遺存鑑定的新技術、新方法,包括植物大遺存、微體遺存和生物標誌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紹了部分早期農業起源、發展和傳播的新證據,以及氣候環境背景等...
《史前的現代化:中國農業起源過程的文化生態考察》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勝前。內容簡介 農業起源與人類起源、文明起源是考古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三個“起源”問題。本書從狩獵採集者的文化生態學角度來研究農業起源。全書共分十二章,分別從理論角度、當代氣象站提供的資料模擬、具體的考古材料與古...
《人類生態視野中的長江下游農業起源》是2017年6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內容簡介 長江下游是國際學界公認的八大農業獨立起源中心之一。距今10000—6000年間,在此發生的“農業革命”長久地影響甚至改變了地球上大多數人口的生存模式。這些變化為何發生?較早的農業人群如何應對挑戰?今天的考古學家又...
《中國農業史概論》是科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圖書,作者是李群。內容簡介 《中國農業史概論》是一本全面、系統介紹中國農業起源、發生與發展歷史過程的教科書。本書從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到夏商西周粗放農業的發展,再到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傳統農業產生及其發展,以及近代農業順應歷史潮流發展...
清代康熙年間又在蘇州地區推廣雙季稻,畝產顯著增加,成為政府最關注的農業區。直至近代東南地區仍然是中國糧食的主要產地。綜上所述,中國幾個主要農業區變化的大致過程是:黃河中下游的山麓地帶農業起源很早,以後迅速向平原地區發展,大致到 8世紀中葉前,成為中國主要農業區。以後由於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漸趨...
《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是2004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丁夢麟。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黃土高原古環境背景、黃土剖面、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農業社會及農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先秦以來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新時期水土保持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一些構想和建議等。圖書目錄 第1頁 上編:黃土...
《世界歷史上的農業》是馬克·B.陶格所著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出版。內容簡介 人類文明伊始,便仰賴農業獲得食物、纖維物等其他生存必需物資。Mark B.Tauger所著《世界歷史上的農業》著眼於農業、農民以及與農業有關的社會關係,採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按照時間順序描繪了自農業起源到21世紀初期的世界農業史。該書研究了...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農業》講述了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精耕細作農業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萌芽於夏商周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展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為了提高土地...
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用八個字來概括,這就是:多元交匯,精耕細作。它是中國古代農業強大生命力的來源,而中國古代農業的這種強大生命力,正是中華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華文明火炬長明不滅的主要奧秘之一。目錄 第一章 自成一體的農業起源 一考古發現所展示的原始農業面貌 二關於中國農業起源的若干問題...
傳統農學起源於公元五六千年前,是指封建時期以農為主、以畜牧業為輔的農學體系。起源 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我國的黃河、長江流域就已出現農耕作業。到了西周時期,以農為主、以畜牧業為輔的生產格局已經形成。由於農業是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歷代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我國很早就形成獨具特色的農學體系。古代傳統...
原始農耕一詞,遵從教育部新發之歷史課程標準,其《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一節內容為:“以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為例,簡述中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根據李根蟠等著《中國原始社會經濟研究》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我國原始社會若按“生活資料生產方式的演進”劃分,可分為“原始採獵業”和“原始農業牧業...
自然依賴型農業最主要的特徵是沒有大型的農業灌溉系統,缺乏與自然對抗的能力,被動接受自然作用,其主要工具一般為石器與銅器。這是農業的起源時期,反映了人與自然關係中人類受自然環境支配的地位。這時的人不是具有主體地位與活力的人,人類的文明固然是偉大的,但其仍然是被動的文明。獨立型農業 大約在5000年前,...
簡言之,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中國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農業起源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在低緯度地區,農業起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稻作起源。在稻作農業起源的問題上,出現過印度起源說、東南亞起源說、長江下遊說、長江中遊說、華南說甚至淮河流域說等多種說法。廣東出土1.4萬年前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