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態視野中的長江下游農業起源》是2017年6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生態視野中的長江下游農業起源
- 作者:潘艷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頁數:330 頁
- 定價:8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2648870
《人類生態視野中的長江下游農業起源》是2017年6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
《人類生態視野中的長江下游農業起源》是2017年6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內容簡介長江下游是國際學界公認的八大農業獨立起源中心之一。距今10000—6000年間,在此發生的“農業革命”長久地影響甚至改變了...
野生動物有28目62科173種。草場水系呈樹枝狀分布,年均降雨量1718.5毫米,沅水長江水系一支發源於此,地下水年天然資源量0.7億立方米,水質為低礦化淡水。世界草原 在歐亞大陸,草原植被西自歐洲多瑙河下游起,呈連續的帶狀往東延伸,經羅馬尼亞、原蘇聯、蒙古,直達我國境內,形成世界最寬廣的草原帶。在北美洲,自...
〔24〕記一位安樂椅上的民族學家,載《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北京:2008年第4期,第33–41頁 〔25〕社會人類學家伍銳麟先生逸事述略,載嶺南大學《嶺南學報》,香港:屯門嶺南大學,2006年9月新第三期,236–248頁 〔26〕(第一作者)論青藏高原和南亞一妻多夫制的起源,載《中山大學學報》,廣州:...
長江下游稻作起源的研究 “阿薩姆一雲南”稻作起源論 游修齡的稻作起源研究 結束語 雲南農耕低濕地水稻起源考 一、有關雲南的亞洲栽培稻起源諸說 二、從野生稻生態環境及生態特性看低濕地水稻起源 三、從歷史文獻記載看低濕地水稻起源 四、從史前農業遺址看低濕地水稻起源 五、從稻作民族生態環境及文化生態特徵看...
一般認為非種子作物農業的起源要早於種子作物農業。從現有條件看,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是熱帶與副熱帶地區,那裡高溫多雨,適於植物常年生長。特別是地形複雜的地方,地形在高度與方位上的不同使局部環境具有多樣性,也給植物的個體和群體的多樣性創造了條件。第二是人的條件。要馴化植物,人就要認識植物、熟悉植物...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分別孕育了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大河孕育了農業,農業的發展為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各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每一種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都留下了...
黃河流域,是指黃河水系從源頭到入海這條河流所影響的地理生態區域。習慣上,人們多把黃河流經省區的相關面積稱之為黃河流域。該流域從西到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四個地貌單元。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
15~17世紀是地理大發現時期,人類的地理視野大大地擴展,不但最終證實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和地球存在著一個統一的世界大洋,還發現了洋流,確定了南北半球的信風帶和對季風形成作出科學解釋。這一時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現象資料,為17世紀下半葉探討海陸起源、植物和動物的分類等理論問題,以及綜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
學科起源 早在2000多年前,人類由於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的需要,開始從各方面觀察並記述地理環境、生產活動和各種有關現象的分布情況,逐漸積累經濟地理知識。早期有關經濟地理的記述,大多見諸歷史學者的著作,如:古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著有《地理學》17卷,描述當時歐洲人所了解的世界各地的自然特徵、物產、居民、...
使用、製作工具並非是人類獨有的智慧,但人類似乎是用造出的工具製造出另一些工具的唯一生物。,並且知道如何保存工具。簡·古多爾(DameJaneGoodall)在坦噶尼喀湖野外研究顯示,黑猩猩能夠選擇和加工工具,用以從蟻巢中釣取螞蟻,這一發現打破了長久以來“只有人類才會製造工具”的觀點。科學起源 原始科學技術的時期...
梨起源於中亞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河北、山東、陝西、甘肅等省,在義大利、美國、西班牙、俄羅斯、法國也有栽 培。梨耐寒、耐旱、耐澇、耐鹽鹼、根系發達,喜光喜溫,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緩坡山地種植,尤以砂質壤土山地為理想。梨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嫁接繁 殖。《圖經本草》中記錄梨有潤肺、祛痰化咳、通便秘、...
自然,是指大自然中各個事物的總體:指宇宙一切事物的總體,人類文明的起源、人類怎樣認識宇宙、萬物生長靠太陽、對太陽系的新探索、星空巡禮、天地之間、宇宙學與科學世界觀。自然資源 如何保護自然資源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口多與資源少的矛盾,生產擴大與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的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經濟不斷 發展和...
凝練重大考古研究課題,系統確定考古發掘重點,圍繞考古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深入實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科學闡釋中國境內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問題,揭示中華...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並且在中國歷史上,給黃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以及長江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等。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水道同時也解決了運輸問題。現代工業農業更是需要大量用水。因此水的分布對經濟...
“人之源”指小廟鎮廟東郢東南遺址的出土使小廟鎮成為合肥古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暨優秀田野考古工地”評選結果,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廟東郢東南遺址入選“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這是合肥市區首次發現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遺存,改變了合肥市缺少舊石器...
東南百越與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地區的南島語族關係密切,以更為廣闊的學術視野考察百越民族歷史是百越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太平洋考古學與中國東南》就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將百越先民的主要分布區——中國東南沿海地帶與太平洋考古學相聯繫,分析其在南島語族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白蓮洞文化與東南亞史前文化的比較研究》則...
鄖縣發現的兩塊古人類頭骨距今約一百萬年,在這個化石被發現以前,全球各國所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最古老的是非洲發現的非洲人化石,早於我國北京人化石,所以有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但鄖縣人頭蓋骨化石比非洲人的更古老,顛覆了人類起源非洲一源說。鄖縣才是人類的老家,這一發現也具有巨大的學術與倫理價值。春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經濟社會大系統,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為了讓“母親河”生機盎然、煥發新顏,傳承保護好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啟動系統治江方略,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沿線省份推進生態...
1983年6月,蘇州市和吳縣文化界的領導,和一批相關人士來三山開會,商討三山古人類遺址和風景資源的保護、開發事宜。因村裡的招待所過於簡陋,客人們便分散住宿在條件較好的村民家中。二十年之後,有人將這次會議的住宿方式,稱之為蘇州地區“農家樂”的“起源”。也就在這時,因為採石礦停辦、長毛兔熱“降溫”、...
本章另闢蹊徑,指出源自伊朗高原山側的“麥與羊的文化”被來自長江流域的“米與豬的文化”予以補充,後者亦更適合季候風帶的印度次大陸,此“二度奠基”亦與文明朝恆河方向的發展平行——先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則更為接近阿富汗與伊朗板塊。第四章-中國文明起源的一些問題… 065 是以古代近東與古印度為參考來處理...
反排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木葉 木葉,我國古代許多民族流行的一種樂器,是苗家富有古風色彩的天然樂器...
為探索脊椎動物起源提供了參考證據。在古人類方面,1949年後很快就恢復了北京周口店古人類遺址的發掘工作。並先後在陝西發現了“藍田人”化石、在安徽發現了“和縣人”化石,以及其他不少代表不同階段的古人類化石。中國的昆蟲學家、生態學家對中國幾種主要害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馬世駿等闡明了...
發源於太子山的廣通河在甘肅中部的黃土高原上蜿蜒奔流,最終匯入黃河,它橫穿廣河縣境,用甘甜的河水滋養著兩岸,孕育出這片土地的繁盛。據《廣河縣誌》記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第853集 甘肅廣河篇) 第854集 廣東陽西篇 字跡斑駁的拓本,記載下守護家園的英雄讚歌;盤根錯節的密林,...
紫鵲界梯田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最早為苗瑤兩族祖先開創,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瑤山地漁獵文化交融揉合的歷史遺存,是人與自然的偉大傑作。她集自然美、古樸美、形態美、文化美於一體,兼有廣西龍勝梯田的秀美、雲南哈尼梯田的大氣、菲律賓巴納韋梯田的險峻、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特色鮮明、風格...
16、《人文重鎮形成的文化生態》,載《江漢論壇》2013年第3期。17、《唐代茶葉及茶文化域外傳播考》,載《武漢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18、《茗菜與苔菜考辨——兼談茶事之起源》,載《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19、《鄂東文化的人類學考察》...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有關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科學從未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從未如此充滿驚奇和美妙。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