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堂,男,1963年10月生,湖北大悟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禮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信仰:馬克思主義
- 性別:男
- 籍貫:湖北大悟
個人簡介,主要著作,
個人簡介
劉禮堂,男,1963年10月生,湖北大悟人,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寫作教研室教師,社會兼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特聘專家,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理事,武漢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大學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學畢業留校後一直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與研究,同時在隋唐文化史研究領域有所涉獵。已出版隋唐文化史、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專著1部,主編3部,譯著1部,參編著作5部;發表論文40餘篇,多項成果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紅旗文稿》、《光明日報》、《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報刊全文轉載或論點摘要、新論集萃、篇目輯覽。
主要著作
一、著作(參撰)
1、《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主編,60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愛默生超驗主義思想》(譯),合著(劉禮堂、李松),23萬字,崇文書局2007年7月版。
3、《探索集》,主編,18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4、《問徑集》,獨撰,24萬字,湖北人民出版2005年版。
5、《理論研究與實踐》,撰寫1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6、《資政史鑑》,蕭致治主編,撰寫10萬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7、《楚俗研究》,撰寫《楚國飲食文化》,撰寫1萬字,湖北美術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8、《外戚傳》,朱雷主編,獨撰1萬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
9、《中國稅收通史》,合著,獨撰12萬字,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二、歷史類論文
1、《黃侃手批(爾雅義疏)》所見“相反為訓”,載《人文論叢》2018年第1輯(總第29卷)。
2、《日本奈良時代對唐朝長安佛教建築文化的吸收》,載《江漢論壇》2018年第6期。
3、《試論唐代南方少數民族對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載《江漢論壇》2018年第2期。
4、《雲南丙中洛鄉多元宗教的碰撞與融合——以基督教為例》,載《紅河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5、《信息不對稱與近代華茶國際貿易的衰落》,載《歷史研究》 2016年第1期。
6、《基於需求視角的中華茶技藝保護傳承研究》,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6年第2期。
7、《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研究》,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第3期。
8、《宋代筆記及類書中的歲時民俗研究》,載《江漢論壇》2014年第11期。
9、《人文重鎮形成的文化生態》,載《江漢論壇》2013年第3期。
10、《唐代茶葉及茶文化域外傳播考》,載《武漢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1、《茗菜與苔菜考辨 ----兼談茶事之起源》,載《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2、《鄂東文化的人類學考察》,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3、《唐代的寡婦葬夫與遷葬夫族》,載《江漢論壇》2011年第7期。
14、《采銅于山,沾溉學林》,載《光明日報》(國學版)2010年3月22日。
15、《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服飾文化考》,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6、《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飲食文化》,載《江漢論壇》2009年第6期。
17、《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歲時節令》,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6期。
18、《受命不遷 深固難徒》,載《紅旗文稿》2007年第19期。
19、《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社會環境》,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4期。
20、《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生態環境文化》,載《江漢論壇》2007年第4期。
21、《陽春集序作者陳世修小考》,載《文學遺產》2007年第4期。
22、《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民間道教信仰》,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第6期。
23、《唐代長江流域民俗文化散儀〈中英文〉》,載《聖彼德堡大學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25周年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聖彼德堡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4、《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民間佛教信仰》,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4期。
25、《論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飲茶風習》,載《江漢論壇》2005年第2期。
26、《試論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農業稅》,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第1期。
27、《唐代長江流域“信巫鬼、重淫祀”習俗考》,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年第5期。
28、《唐代長江流域民俗文化散論》,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第5期。
29、《簡論秦國的人才開發》,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30、《楚國歷史文化與南方都市續篇》,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6期。
31、《楚國歷史文化與南方都市》,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32、《試論楚對異族文化的吸收》,載《荊州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4期。
三、考古類論文
1、《<爾雅·釋詁>校勘四則》,載《語言研究》2019年第2期。
2、《唐代峽江地區“借室為墓”葬俗試析》,載《江漢考古》2019年第1期。
3、《古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語言服務狀況考》,載《江漢考古》2018年第2期。
4、《淺析鄂西北地區“楚長城”遺蹟》,載《江漢考古》2016年第6期。
5、《舊石器時代中國南方礫石工業初探》,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5期。
6、《新石器時代湖北地區的科學技術》,載《炎黃文化研究》2001年第8期。
7、《從〈唐代墓誌彙編〉窺探唐代安史之亂後北人的南遷》,載《江漢考古》2001年第4期。
8、《關於周昭王南征江漢地區有關問題的探討》,載《江漢考古》2000年第3期。
9、《炎帝神農氏生地揭秘》,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
10、《炎帝神農與中華文明》,載《炎黃文化研究》1999年第6期。
11、《炎帝·神農氏·烈山氏的分合因由》,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12、《揚越地望考》,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3期。
13、《隨州出土豫南古國銅器考述》,載《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2期。
四、散文類
1、《西雅圖,一杯星巴克》,載《寫作》2008年第2期。
2、《巴基斯坦花車》,載《寫作》2007年第8期。
3、《洛杉磯紀行》,載《寫作》2007年第3期。
4、《拉合爾紀行》,載《寫作》2006年第10期。
五、成果轉載、獲獎情況
1、《信息不對稱與近代華茶國際貿易的衰落》,載《歷史研究》2016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近代史》2016年第8期全文轉載。
2、《宋代筆記及類書中的歲時民俗研究》,載《江漢論壇》2014年第11期,被《新華文摘》2015年第4期篇目輯覽。
3、《人文重鎮形成的文化生態》,載《江漢論壇》2013年第3期,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4、《唐代茶葉及茶文化的域外傳播》,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3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5、《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歲時節令》,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6期,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稿》2009年第1期學術卡片轉載。
6、《唐代長江上中游地區的飲茶風習》,載《江漢論壇》2005年第2期,被《光明日報 新論集萃》2005年4月18日轉載。
7、《唐代長江流域民俗文化散論》,載《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被《新華文摘》2001年第1期篇目轉載。
8、《秦國的人才開發》,載《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被《新華文摘》1999年第11期篇目轉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9、《毛澤東成人教育思想初探》,載《武漢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1995年第6期全文轉載,獲中南地區普通高校優秀論文一等獎。
10、《楚國歷史文化與南方都市續篇》,載《武漢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被《中國社會科學要目摘要》1995年第1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第2期轉載。
11、《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初探》,載《高校成人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獲中南地區普通高校優秀論文三等獎。
12、《楚國歷史文化與南方都市》,載《武漢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被《新華文摘》1993年第7期篇目轉載。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1993年第7期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