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是由文化和旅遊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論壇,論壇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

2023年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於9月17日至18日,在中國黃河中游的國家中心城市、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300餘位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進行了廣泛深入地探討,並達成九項共識:

本次論壇包括主論壇會議和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樣性與交流互鑒、中華文明與黃河文化傳承弘揚、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4個分論壇,討論並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論壇前後舉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採訪調研、第三屆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等配套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 活動時間:2023年9月16日 至 9月18日
  • 舉辦地點:河南省鄭州市
  • 內容主題: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 
背景,活動進程,活動安排,活動內容,鄭州宣言,

背景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大河奔騰天地間,文明綿延古今傳。金秋九月,地處黃河之濱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迎來了一場文明交流互鑒的盛會。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在鄭州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300餘位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主題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世界大河文明與人類未來,達成一致共識。
9月,一個特殊的月份。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座談會,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時代號召,並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會上,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活動進程

2023年9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召開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新聞發布會,介紹論壇相關情況。
2023年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
2023年9月,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歌曲《黃河認得我》戴玉強獨唱版推出。

活動安排

時間
說明
9月14日至16日
舉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採訪調研活動。
9月16日
論壇嘉賓報到
9月17日
舉行主論壇會議和四個分論壇交流研討,會商討論並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9月18日
進行參觀考察。同時,在論壇舉辦前後,安排為期一個月的配套文化活動——第三屆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

活動內容

論壇期間,將會商討論並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本次論壇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設定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樣性與交流互鑒、中華文明與黃河文化傳承弘揚、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四個分論壇,旨在充分弘揚黃河文化,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本次論壇擬邀請約360名中外嘉賓與會,其中包括約60名外國專家學者、駐華代表,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實現對大河文明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力爭把論壇打造成為中國考古學成就和中華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增強各國學者交流的國際化學術平台、以考古學為代表的各領域學者開展創新性探索的重要合作平台,助力中國考古學國際化傳播及中國考古國際話語權的構建。
據悉,論壇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主體論壇、分論壇、圓桌會議、體驗考察、黃河文化月、中外媒體黃河行等各類活動,通過專題報告、交流討論、成果發布、實地考察、文化展演等不同方式,力爭多側面、多角度、全景式展現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此外,在論壇舉辦前後,安排為期一個月的配套文化活動——第三屆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進一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推動形成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廣泛共識。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胡和平指出,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在河南鄭州舉辦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也是大力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成果。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實施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考古項目,加大文物、古籍等保護利用力度,推動文化遺產“活”起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堅定不移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要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發掘好、利用好黃河、長江等文化和旅遊資源,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為促進文明互學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樓陽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關心支持論壇舉辦的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及沿黃兄弟省份表示感謝。他說,黃河文化蘊含著敢於鬥爭、堅韌不拔的剛健風骨,蘊含著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創新精神,蘊含著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生態理念,蘊含著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蘊含著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博大氣象,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近年來,河南堅定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持續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加強考古發掘,做好研究闡釋、賡續歷史文脈;推進文旅融合,強化品牌塑造、打造文化地標;持續廣泛宣傳,講好黃河故事、凝聚精神力量;堅持開放合作,深化交流交融、促進文明互鑒,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現代化河南建設之路。河南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加強同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烏干達駐華大使奧利弗·沃內卡、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作發言。
摩爾多瓦駐華大使杜米特魯·貝拉基什等駐華使節,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吉福,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林峰海,青海省政協副主席王絢,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劉仲奎,省領導王戰營、陳星、安偉、李亞、張震宇出席。
此次論壇由文化和旅遊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設有主論壇和四個分論壇。論壇還將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埃及盧克索神廟文物處負責人艾哈邁德·巴德爾、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研究員瓦桑特·辛德、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長王獻華、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等在主論壇上發言。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代表300多人參加論壇。

鄭州宣言

《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大河奔流,文明潮湧!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分別孕育了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大河孕育了農業,農業的發展為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各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每一種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都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百花園。”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黃河文化核心區,承載中華文化主根主脈,在賡續中華文明、推動傳承發展上承擔重要使命。鄭州則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關鍵區域,是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八千年農業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年建都史、三千六百年建城史的主要實證地之一。
追溯各個國家的文明起源,繞不開“河”;促進各個文明的交流互鑒,離不開“和”;推動互利合作、融合發展,撇不開“合”。
《鄭州宣言》就是以“河”為紐帶,注重和而不同、和諧共處,促進和合共生、合力發展。
在文明對話中,《鄭州宣言》形成了哪些共識?翻看《鄭州宣言》,9項內容引人注目。
“大河孕育了世界主要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具象化,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動力、攜手合作的紐帶。”
“大河流域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基因。”
“倡議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
“倡議採取有力措施,保護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遺產。”
“倡議加強對包括大河文明在內的世界文明的研究。”
“倡議加強對文明的傳承和弘揚。”
“倡議保護大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實現文明和生態和諧共生。”
“倡議發揮古代文明的時代價值,促進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發展。”
“倡議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實現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鄭州宣言》最后庄嚴宣告:在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我們應搭建與各國人文交流合作的橋樑,共同推動人類文明在互鑒中綻放光彩,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雖在鄭州,但觀照的是世界。此次論壇是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發展等進行研討交流的國際論壇,《鄭州宣言》注重國際視野,其內容之廣,其意義之遠,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貫的開放胸懷,尊重的是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擴大的是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王巍深有感觸地說。
“《鄭州宣言》的站位是全世界、全人類的高度,有助於提升大家對文明的認知、思考文明與現代的關係,從古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貢獻。”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河文化遺產實驗室副主任侯衛東說。
與會者對論壇會標饒有興致。底色是藍色指紋,蘊藏著人類基因的密碼;中間的“河”字是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兩者有機融合,體現了河流與文明的關係,也傳遞著“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的美好寓意。
黃河潮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由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出發,向世界發聲。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文明互鑒之光必將照亮發展新路。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
一、大河孕育了世界主要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具象化。大河奔流不息,象徵著文明綿延不絕;大河一往無前,代表了人類創新前行;大河匯聚眾川,體現了人類文化的開放包容;大河連線不同區域,為不同膚色、語言的人群搭建起友誼的橋樑,是激發人類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大河,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動力、攜手合作的紐帶。
二、大河流域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基因。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分別孕育了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這些文明各有所長,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文明的足跡沿著大河的脈絡走來,一部分成為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永恆遺產,一部分在交流互鑒中變得更為璀璨。
三、倡議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世界大河流域的環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構成絢麗多彩的世界文明百花園。各個文明儘管起源時間有早晚、延續時間有長短之分,但並無高下優劣之別。應當尊重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創造的文明,保護文明的多樣性。
四、倡議採取有力措施,保護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遺產。大河流域的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城市化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受到威脅,甚至消失,亟待全人類攜手應對,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對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
五、倡議加強對包括大河文明在內的世界文明的研究。搭建文明探源、文明交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球性學術研究交流平台,深化對人類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研究。
六、倡議加強對文明的傳承和弘揚。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人類文明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七、倡議保護大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實現文明和生態和諧共生。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優良、環境宜人的大河流域孕育了眾多文明古國。傳承文明,既要尊重歷史,也要敬畏自然。我們應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大河流域的發展。
八、倡議發揮古代文明的時代價值,促進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發展。古代文明是人類智慧和經驗的重要承載,對人類社會的歷史貢獻和時代意義不容忽視。四個大河流域古文明雖然有些未曾延續至今,但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源頭。今天,我們更應重視發揮古代文明的時代價值,為人類現代文明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九、倡議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實現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在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我們應搭建與各國人文交流合作的橋樑,共同推動人類文明在互鑒中綻放光彩,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
2023年9月1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