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帶

農業地帶

農業地帶Agricultural zone是農業部門、作物種類和耕作制度基本相同的廣闊地域,或者說是面積比較廣闊、且與生物氣候帶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地域。帶內農業結構複雜,包括農、林、牧、副、漁各部門,反映農業的現實狀況。地帶內具有類似的自然條件(主要是水熱條件)和農業生產特徵,是反映大範圍內農業生產分布規律的地域單元,並為農業生產地帶性差異和農業生產地域分異的一種表現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地帶
  • 外文名:Agricultural zone
  • 影響:受人為農業活動
  • 來源:人類改造利用自然
農業地域分異,影響,分類,

農業地域分異

大範圍的農業地域分異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農業地帶是隨著緯度高低和海拔高低而起變化的。從高緯度向低緯度大地域農業地帶的作物變化是:喜涼作物(如燕麥、黑麥、蕎麥等)→中溫作物(玉米、高粱等)→喜溫作物(棉花、水稻等)→熱帶作物(橡膠、咖啡、椰子等);作物的熟制變化是: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區,農業也具有帶狀分布的特徵。可見,農業在大的地域內具有與生物氣候帶相適應而呈地帶性的特徵。

影響

農業地帶和自然地帶不同。農業地帶因受人為農業活動影響,已和原來自然地帶不同。農業地帶界線並不完全與自然界線相符,而且隨著人類改造利用自然的日益加強,農業地帶與自然地帶界線的差異不斷擴大。

分類

農業地帶按受人為因素影響的深淺不同,分為兩大類:①按集約化程度高低分帶,稱為自然農業地帶;②按專業化程度高低分帶,稱為農業專門化地帶。前者如蘇聯П.А.列圖諾夫所稱的自然-經濟地帶,他根據農業集約化程度和農業商品產品構成指標,把全蘇劃分為18個農業生產地帶。這些農業地帶的劃分,是與生物氣候帶相適應的,自北而南大致是:北方養鹿(馴鹿)業—狩獵地帶、歐洲北部與西伯利亞林業地帶、西部西伯利亞乳酪用養畜業地帶、西北部亞麻、馬鈴薯、穀物及發達的乳用養畜業地帶、西南部穀物、向日葵、其它經濟作物及乳—肉用養畜業地帶、小麥養畜業地帶、南方作物(葡萄、菸草等)地帶、植棉業和南方多年生作物地帶、亞熱帶多年生作物地帶等。農業專門化地帶則是由於人類較充分地利用農業自然資源、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而發展形成的,在商品性生產高度發展的條件下,反映人類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而發展形成的農業地帶,如美國按專業生產類型把全國劃分為北部玉米帶、小麥帶、南部棉花帶、東北部濱湖乳業帶、加利福尼亞州和墨西哥灣果蔬帶等。
農業地帶有時亦稱農業區,但又與一般農業區不同。農業地帶範圍一般比農業區廣闊,一個農業地帶往往包含若干個農業區。如中國廣東省從北到南明顯地分為北、中、南3個農業地帶,包括全省7個一級和36個二級農業區。
劃分農業地帶的目的,是了解各地農業現狀,探討分布規律,查清各地農業生產上的差異和存在問題,從而合理安排農業地帶內的農業布局和農業地域分工,作為劃分農業區的基礎和依據。
農業地帶包含若干農業區,內容複雜,屬於大範圍內的巨觀農業布局研究,可為國家和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