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研究

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研究

《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研究》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羅必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羅必良
  •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農村土地市場發育與農村勞動力及農村金融市場發育具有相互依存性,並對現代農業發展績效具有決定性作用。. 本項目基於我國特殊國情與農情,對工業化與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進行綜合研究。通過構建“三動-三化-三市場”的分析框架,梳理“人動-地動-錢動”的互動機理,揭示農村土地“財產化-資本化-商品化”的市場發育邏輯線索,結合農地土地市場改革的各類試驗與國際經驗,探索農村“土地-勞動力-金融”三大市場發育的匹配機制以及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實現機制,從而提出“耕地保護、農業安全、農民增收、制度轉型”多重政策目標相容的配套改革方略與政策建議。. 本項目將理論與實證研究結合。在大樣本調查和典型案例研究基礎上,建立農村土地市場化的測度指標,對農村土地與相關要素市場化的動力機制、影響因素、空間格局及其溢出效應進行系統考察,提出市場化改革的制度設計與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結題摘要

1、項目背景。本項目立足於中國“大國小農”特殊的國情與農情,試圖對我國工業化與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土地及相關要素市場培育與改革進行綜合研究。全部研究聚集於現代農業發展問題,並著重研究農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及相關要素市場的培育與改革問題。 2、研究內容。本項目按照“農地產權特性—要素市場發育—農業分工深化—農業轉型發展”的邏輯框架展開討論。基於對中國農地產權及流轉市場特殊性的理解,分別從分工、契約、要素匹配三個維度分析農業要素市場互動的理論邏輯,從時間、空間、農戶三個層面對農業要素市場發育的現實格局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對農業要素市場的發育機制進行實證分析,把握其互動關係,並由此揭示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兩類方式與農戶捲入分工經濟的可能性路徑,另一方面對農業要素的匹配機理進行實證檢驗,揭示農地產權的制度含義,並由此闡明農業轉型發展的績效決定。 3、重要結果。(1)農民的土地情結所導致的較高稟賦效應,決定了農地流轉市場並非單純的要素流動市場,而是一個具有身份特徵的情感市場,隱含著重要的制度含義;(2)已有研究大多將“人動”帶動“地動”的邏輯過於簡單化了。必須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在要素市場體系中的關聯性作用及其所內含的分工經濟本質;(3)農業要素的相互替代及配置方式的調整,依賴於農戶對要素相對價格及其潛在收益的有效反應,而一個不減弱的產權是農戶做出有效反應的前提。理解農地產權、要素配置及其分工深化的邏輯,有助於增進對農戶行為回響與經濟績效的理解,並為傳統小農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提供重要政策啟迪與制度創新空間。(4)一旦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走向開放並捲入分工,必然是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權、盤活農地經營權的基礎上,向多元化經營主體以及多樣化、多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