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剩餘勞動力

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在一定的物質技術條件下,農業勞動力的供給量大於生產一定數量的農業產品所必需的勞動力的需求量。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農村人口和勞動力比重大,增長快;(2)人均耕地逐年減少,農業生產資料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量逐漸減少;(3)生產條件改善,農業勞動生產率和集約化程度提高;(4)長期以來,農業產業結構單一;(5)城鎮發展緩慢。上述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基本原因,即人口壓迫生產力和生產力壓迫人口。其餘的都是這兩個基本原因基礎上派生的原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剩餘勞動力
  • 外文名: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 主要來源:農村人口
  • 形成原因:農村勞動力供大於需
形成原因,現狀,

形成原因

農村人口數量龐大,人均耕地面積少,工業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大農村並存,城鄉二元結構突出,這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特徵。這一國情導致農村勞動力一直供大於求,只不過在計畫經濟時期處於隱性狀態。改革開放後,農業生產體制發生革命性變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解除了對農民經濟活年代以來,農業領域容納勞動力出現了絕對量下降的情況,平均每年下降0.83個百分點。現在,農村勞動力供大於求依然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動的諸多限制,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短缺經濟和計畫經濟下將農民禁錮在農村的糧油副食品定量供給徹底改觀,人多地少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現狀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總數達1.5億以上,2000年底達到1.8億。這種矛盾短期內還會更為突出:隨著農業要素的不斷投入,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農業勞動生產率會不斷提高,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將不斷減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農業就業的餘地越來越少;鄉鎮企業的發展在新的發展時期也遇到了結構性困難,其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明顯減弱,比如,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上年增長7.3%;鄉鎮企業的貢獻不足2%,鄉鎮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下降;加入WTO後,短期內我國農產品不僅會面臨國際市場的價格壓力,使農民收入難以通過農業大幅度提高,而且進口農產品勢必導致國內農產品的需求減少,造成農村剩餘勞動力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大,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10年全國農村每年還要新增勞動力600多萬。如果從勞動力供給的角度看,隨著農業投入的增加和技術含量的進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資本素質的逐步攀升,由傳統農業本身排斥出的勞動力將會越來越多,2010年預計達到1.9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