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勞動經濟學理論、職業教育學理論、就業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為其論述的理論基礎,通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的建模分析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分析的典型案例,從規範研究和實證分析兩個角度深度探索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問題。
基本介紹
- 外文名: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for Transfer
- 書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研究
- 作者:朱占峰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133679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狀
1.2.1 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實效相關概念的界定
l.2.2 國外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及其培訓實效的相關研究
1.2.3 國內影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的相關研究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2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勞動經濟學理論
2.1.1 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
2.1.2 勞動力再生產
2.1.3 勞動的效率
2.2 職業教育學理論
2.2.1 職業教育的功能
2.2.2 職業教育的價值
2.2.3 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
2.3 就業理論
2.3.1 就業結構
2.3.2 就業質量
2.3.3 就業培訓
3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的建模分析
3.1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聯度分析
3.1.1 灰色關聯度分析原理
3.1.2 灰色關聯度實證模型的構建
3.1.3 灰色關聯度分析
3.1.4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灰色預測
3.2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適配度分析
3.2.1 適配度分析原理
3.2.2 適配度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
3.2.3 適配度評價結果分析
3.3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培訓的工作契合度分析
3.3.1 契合度分析原理
3.3.2 幾種常見的契合度分析模型
3.3.3 契合度評價分析
3.4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投入產出分析
3.4.1 投入產出分析原理
3.4.2 投入產出效益模型
3.4.3 投入產出效益分析
4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典型案例的實證分析
4.1 河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證分析
4.1.1 河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
4.1.2 河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趨勢
4.1.3 河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供求分析
4.2 山東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證分析
4.2.1 山東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
4.2.2 山東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趨勢
4.2.3 山東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供求分析
4.3 浙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證分析
4.3.1 浙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
4.3.2 浙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趨勢
4.3.3 浙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供求分析
4.4 新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證分析
4.4.1 新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
4.4.2 新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趨勢
4.4.3 新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供求分析
5 影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的主要障礙
5.1 體制與機制的障礙
5.1.1 政出多門的領導體制
5.1.2 政績導向的運行機制
5.1.3 政府主導的監管體系
5.2 區域分布的障礙
5.2.1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供需分布不均衡
5.2.2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條件不一致
5.2.3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評價的體系不統一
5.3 供需單位的障礙
5.3.1 供需雙方利益的博弈
5.3.2 信息不對稱增加的成本
5.3.3 師資不匹配造成的浪費
5.4 勞動力個體的障礙
5.4.1 農民“小富即安”
5.4.2 勞動力個體“過早輟學”
5.4.3 勞動力個體“特長缺失”
6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有關要素的整合
6.1 培訓政策的整合
6.1.1 培訓政策整合的基礎
6.1.2 培訓政策整合的思路
6.1.3 培訓政策整合的方略
6.2 培訓方式的整合
6.2.1 培訓方式整合的基礎
6.2.2 培訓方式整合的路徑
6.2.3 培訓方式整合的措施
6.3 培訓內容的整合
6.3.1 培訓內容整合的基礎
6.3.2 培訓內容整合的方法
6.3.3 培訓內容整合的對策
6.4 績效評價體系的整合
6.4.1 績效評價體系整合的基礎
6.4.2 績效評價體系整合的方式
6.4.3 績效評價體系整合的戰略
7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增效的特色模式
7.1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增效的瓶頸
7.1.1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新情況
7.1.2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績效提升的制約瓶頸
7.1.3 破解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績效提升制約瓶頸的應對策略
7.2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內在機理
7.2.1 個體層面的作用
7.2.2 企業層面的作用
7.2.3 政府層面的作用
7.3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評估模型
7.3.1 既有模型原理
7.3.2 套用優劣分析
7.3.3 特色模式構建
7.4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利益最大化的路徑
7.4.1 放大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獲利的動力源
7.4.2 抑制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博弈的失策點
7.4.3 拓展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增效的協同圈
8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增效的政策性建議
8.1 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法制化
8.1.1 轉移培訓主體的法制化
8.1.2 轉移培訓客體的法制化
8.1.3 轉移培訓過程的法制化
8.2 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常態化
8.2.1 轉移培訓任務的常態化
8.2.2 轉移培訓管理的常態化
8.2.3 轉移培訓評估的常態化
8.3 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國際化
8.3.1 培訓理念的國際化
8.3.2 培訓體系的國際化
8.3.3 轉移保障的國際化
9 主要結論、政策建議及套用展望
9.1 主要研究結論
9.1.1 理論研究結論
9.1.2 實證研究結論
9.2 政策建議
9.2.1 基層政府層面
9.2.2 企業層面
9.2.3 培訓機構層面
9.2.4 中介機構層面
9.2.5 勞動力個人層面
9.3 本研究成果的創新點及套用展望
9.3.1 本研究成果的創新點
9.3.2 本研究成果的套用展望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