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

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是一種支持農業的補貼政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
  • 目的:支持農民農業
  • 設立時間:2002年
  • 補貼標準:10元/畝
名詞解釋,水稻良種補貼政策,小麥良種補貼政策,玉米良種補貼政策,大豆良種補貼政策,棉花良種補貼政策,油菜良種補貼政策,

名詞解釋

農作物良種補貼指國家通過建立良種推廣示範區,對農民選用農作物良種並配套使用良法技術進行的資金補貼,目的是支持農民積極使用優良作物種子,提高良種覆蓋率,增加農產品產量,改善產品品質,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目前實施的作物品種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四大糧食作物及棉花、油菜兩種經濟作物

水稻良種補貼政策

2004年設立。從2004年至2007年一直按照以計稅水田為基數的實際種植面積補貼。2004年—2006年,補貼區域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7省,補貼標準為早稻10元/畝,中稻、粳稻15元/畝,晚稻7元/畝。2007年,國務院決定補貼區域增加四川、廣西、重慶3省區。2008年,國務院決定對全國4.4億畝水稻全部實施補貼,同時將晚稻補貼標準由7元/畝提高到15元/畝,執行早稻10元/畝,中稻、粳稻、晚稻15元/畝的補貼標準,按照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貼。

小麥良種補貼政策

2003年設立。補貼標準為10元/畝,補貼品種主要為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品種,兼顧優質高中筋和中筋小麥品種。2003—2004年,每年安排1億元,補貼面積1000萬畝,補貼區域為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5省。2005—2007年,補貼規模增加到每年10億元,補貼面積1億畝,補貼區域擴大到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陝西、甘肅、新疆11個省區。2008年,國務院決定將補貼規模增加到20億元,補貼面積2億畝,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3.44億畝)的58%,補貼區域增加內蒙、寧夏2省區,擴大到13個省區。

玉米良種補貼政策

2004年設立。補貼標準為10元/畝,補貼品種為青貯玉米、高澱粉、高油等專用玉米。2004—2005年,每年分別安排1億元,補貼面積1000萬畝,補貼區域為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和四川8省區。2006—2007年,補貼規模擴大到3億元,補貼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繼續在原有8省區實施。2008年,國務院決定將補貼規模擴大到20億元,補貼面積2億畝,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4.3億畝)的46.5%,補貼區域擴大到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的省份,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13個省區。

大豆良種補貼政策

2002年設立。補貼區域為東三省和內蒙古高油大豆生態適宜區,補貼標準為10元/畝,補貼品種主要為高油大豆(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21%以上、蛋白質含量不低於38%,主要用於榨油的大豆)。2002年安排1億元,補貼面積1000萬畝;2003年補貼規模增加到2億元,補貼面積2000萬畝;2004—2007年,每年分別安排1億元,補貼面積1000萬畝。2008年初,國務院決定將補貼規模擴大到4億元,補貼面積增加到4000萬畝,占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29億畝)的31%。該項政策對提高大豆單產水平、大豆品質起到積極作用。

棉花良種補貼政策

2007年設立。補貼區域為黃淮海、長江流域、新疆等三大棉花主產區,補貼省份為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新疆等8個省區,補貼規模5億元,補貼面積3333萬畝,補貼標準15元/畝。

油菜良種補貼政策

2007年設立。補貼區域為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優勢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省(市)以及河南的信陽地區(10+1),補貼面積1億畝,補貼標準10元/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