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狀水系

辮狀水系

辮狀水系又稱辮流。辮流的多分支、寬深比大、彎曲度小、散亂無章、變化迅速的河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辮狀水系
  • 外文名: Braided River
  • 性質:名詞
  • 類別:河道
定義,特點,形成,

定義

辮狀水系指發育在三角洲、沖洪積扇、山前傾斜平原上,由許多汊流構成的水流交錯、形似髮辮的水系。
辮狀水系

特點

辮流所以有這些特徵主要是因為流量不穩定,暴漲暴落,相對於流量而言,含沙量很大,並且不均一。當洪峰到來時,這種河流迅速拓寬它的河床,並沿許多深泓線堆積,形成水下淺灘。洪峰過後,許多淺灘出露水面,成為沙島;沙島與沙島之間是多股的河道,它們忽分忽合,交織如辮。再次洪水來時,有些沙島不被淹沒,有些被淹沒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過,其上形成新的槽道。這樣,到下一次枯水位時就會看到槽道的分布面目全非,有的槽道作了大幅度的遷移,因此這種河道也稱為遊蕩型河道。

形成

辮狀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條件是流量很不穩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後者使河岸易被侵蝕,易於崩塌,更增加了河水的含沙量。這一切都有利於河床的展寬,河水變淺,堆積旺盛,河道遷徙。辮狀河流常出現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構成,或出現在水流不穩定,含沙量大的山區與山前河流上。黃河下游雖發育在大平原上卻為典型的辮狀河,那是因為黃河黃土高原獲得了大量泥沙,並且泥沙粒級主要是粉砂、細砂和粗砂,河岸易蝕而不穩定。黃河易淤易徙易決,自古已然。由於黃河下遊河床即使在自然條件下,也是高出兩旁地面的,所以從衛星影像圖和航空照片上都很容易判讀出華北平原上的黃河古河道來。歷史時期黃河曾多次大致以鄭州為頂點作大規模的擺動,有時擺到山東以北,有時擺到山東以南,這是大家熟知的事實。
河道的類型指河流流路在平面上的圖形,就像我們從空中看到的一樣。河道類型可以分為曲流、辮流、分汊順直4種,其中曲流與辮流是主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