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爭議

轉基因食品爭議

轉基因食品爭議是指關於食用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在食品生產中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爭議。這場爭議與消費者、生物技術公司、政府管理者、非政府組織和科學家都密切相關。關於基因改造食品的爭論核心包括:轉基因食品的上市標註、政府管理者的責任、相關科學研究的目的、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對害蟲之抗藥性的影響、對農業生產者的影響和轉基因作物對滿足全球糧食需求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基因食品爭議
  • 外文名: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dispute
  • 起因:轉基因作物
  • 影響:生產生活
  • 內容:轉基因作食品安全性
  • 套用範圍:糧食,健康,環境
簡介,內容,啟示,結語,

簡介

公眾往往擔心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但科學界的共識是此類轉基因作物及其副產品的健康安全風險並不高於傳統食品,也就是說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估始於鑑定該食品是否與同類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後者是那些已經被確認無害的傳統食品。目前還沒有報告宣稱轉基因食品在人身上造成疾病。雖然針對轉基因生物產品的標註在許多國家是強制性的,但美國和加拿大並不執行類似政策,在市場上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是沒有差別的。

內容

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體健康的爭議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證明轉基因食品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只有口頭的辯白。從1998年到2009年幾乎每年都有轉基因食品的負面訊息。從美國批准“星聯”轉基因玉米僅用於動物餵養,加拿大的轉基因油菜周圍雜草泛濫,到墨西哥的轉基因玉米污染了其他物種的基因等,越來越多的事實都表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都表示,這種轉基因物種可能令生物產生“非預期後果”,正是這種“非預期後果”說明目前對這種產品的安全性並無定論,國際消費者聯會也表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轉基因食品威脅環境的爭議
轉基因糧食作物中存在外源基因,這種外源基因可以通過花粉和種子在種植過程中發生基因轉移,轉基因會轉移到相鄰的同類型非轉基因品種中,與其相近的植物雜交,產生雜種,這種雜交植物會對自然植物群產生不良影響,造成大範圍內的基因污染。如果這種外源基因是與周圍的雜草之間產生了基因轉移,那么會增加雜草的野性,使雜草更加肆無忌憚的成長,這就需要更多農藥抑制雜草的生長,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威脅人類健康,長此以往會破壞生態環境。除此之外,轉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還會通過其根部的分泌物或者其枝葉腐爛後進人土壤,殘留在土壤中,對土壤中的微生物產生負面影響,從而破壞土壤的生態平衡。其次,轉基因植物擴散還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眾所周知,生物圈是一個鏈條聯繫起來的,即食物鏈,任何一個環節的破壞都會影響整個食物鏈,使另一種生物滅絕,上面已經分析外源基因對於周圍微生物和植物的影響,它間接破壞食物鏈,而且轉基因植物中的有毒蛋白或過敏性蛋白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既影響人體健康又影響生物多樣性。
轉基因食品引發倫理爭議
任何新技術的產生,都要考慮正反兩個方面,先進的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轉基因食品也是一樣,當轉基因食品解決了人類的難題,例如糧食危機,它在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時候,我們應該支持它的發展,但是當它產生倫理問題,如猶太人和穆斯林厭惡含豬基因的食物,而我們卻用不同動物基因培育出了轉基因動物(如羊中含有豬或牛的基因),這就會引發一些宗教問題,在這裡要把6個基本倫理原則,即整體性原則、不傷害原則、效用原則、尊重原則、公正原則、責任原則作為分析和評價轉基因倫理問題的理論依據。目前大部分人還不願意吃轉基因食品,但轉基因食品已無處不在,從尊重原則來看,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還無定論的條件下,把轉基因食品大量推向市場,使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對消費者健康權和知情權的不尊重。例如,金龍魚食用調和油瓶身上用很小的幾乎看不到的小字標著:大豆油由轉基因大豆提煉,菜籽油由轉基因油菜籽提煉。金龍魚的品牌行銷做得相當好,可想而知,在中國有多少人已經吃了由轉基因大豆提煉的油。從效用原則來看,轉基因食品可以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是極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效益造成危險,通過以上對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體健康的爭議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可能違反不傷害原則。
轉基因食品帶來國家安全爭議
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把轉基因小麥當做商業用途來種植,這是因為消費者和食品行業都對轉基因糧食的種植持反對態度。歐洲、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也一直強烈反對種植轉基因小麥。美國不僅是最早種植轉基因植物也是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但美國大面積種植的只是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木瓜,而這些都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而且,大豆和玉米主要用於飼料,還有許多是出口到其他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幾千萬噸大豆,中國進口的大豆占中國大豆市場的大部分,但是美國市場上銷售的大豆製品卻大多是非轉基因的。他們自己費心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自己不吃,卻用來餵養開發中國家的人們,這其中的利害還需進一步證實。

啟示

重視科普工作,引導公眾理性對待轉基因食品
2015年中央1號檔案指出要野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冶,首次將轉基因科普與研究,安全管理並列。科普有助於公眾建立對轉基因生物全面,客觀,理性的認識,對於當下轉基因食品呈現野污名化冶現象,加強轉基因科普顯得十分的必要和緊迫。當前,在轉基因食品的認知上普通公眾與科研人員存在著信息鴻溝,科研人員認為經過嚴格的食品安全評價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希望公眾肯定,接受轉基因食品。在轉基因食品推廣前期,公眾有牴觸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科普工作未做到位。轉基因科普工作任重道遠,要使科研人員從幕後走向台前曰要充分利用電視,網路,報紙等媒介實現多渠道多途徑科普曰科普語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把握公眾的心理認知規律,以此引導公眾理性對待轉基因食品。
提高科研人員的責任意識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默頓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科學的精神氣質為普遍主義,無私利性,公有性,有組織的懷疑主義。進入大科學時代,隨著科學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政產學研結合地越來越緊密,科研人員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多,默頓規範成了高標準。科研活動的產物轉基因生物從實驗室到大規模釋放至生態環境中再到市場化已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複雜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轉基因生物的大量田間釋放,轉基因食品的高度市場化,會使意外一旦出現,後果難以想像。鑒於此,科研人員應儘可能地排除社會因素的干擾,嚴格遵守倫理規範,加強責任意識,這樣才能使轉基因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
大膽研發,謹慎推廣
面對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牴觸情緒和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的現狀,中國給予自主研發的兩款轉基因水稻和一款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卻未批准其商業化種植。一方面是對轉基因技術科研工作的肯定與支持,另一方面是對13億人口的主糧持謹慎的態度,對轉基因食品應野大膽研發,慎推廣冶。當前,國進口玉米不斷增加(其中90%為轉基因玉米)並,消費的豆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進口的大豆占全球出口總量的65%(90%為轉基因大豆)。鑒於此,應積極利用豐富的基因資源,轉基因技術研發,在國際轉基因技術領域占有一定地位。

結語

轉基因技術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潛在著危險,引發人們對於健康問題、環境問題、倫理問題和國家安全的爭議。迄今為止,轉基因食品對於人和環境的影響仍然具有不確定性,既不能以個別不利的研究成果來否定整個轉基因食品,也不可對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視而不見。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未得到證實之前,爭議在所難免,但政府作為人民的服務機構,理應發揮其作用,儘量減少爭議,政府必須從安全、透明、負責等多方面,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加以規範和完善,保證人們對轉基因產品的知情權和消費權,使人們客觀、公正地評價轉基因食品,為全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穩定作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