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

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

《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是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靜。本書運用2005年以來收集的問卷、訪談、歷史文獻、財產糾紛和資產處置案例等資料,採用定性經驗分析,觀察了社會成員持有的公正觀念這個主題。

基本介紹

  • 書名: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
  • 作者:張靜
  • ISBN:9787300093314
  • 頁數:197頁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 次: 第1版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張靜,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中國社會變遷。
主要出版物有:專著《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利益組織化單位》、《法團主義:及其與多元主義的分歧》、《現代公共規則與鄉村社會》、《社會學論文寫作:學生幫助手冊》;主編《身份認同研究:觀念、態度、理據》、《國家與社會:研究及批評文集》;隨筆《哈佛筆記》、《香港讀書四年》。

內容簡介

《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是教育部跨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003)“轉型中國的社會公正觀”之研究成果。
包括:當人們對是否“公正”作出評價時,通常使用什麼根據,其中是否存在共識性的核心價值幾原則,影響其“公正感”的因素是什麼,在不同領域的事項上面,人們的評價標準是否存在差異,在社會變遷及轉型過程中,人們有關公正評價的價值和尺度是否發生變化,是什麼樣的變化。

目錄

前言社會公正觀研究
訪談研究
公正觀訪談:初步發現
問題與假定
樣本描述
生活意願選擇
生活意願選擇和個人特徵
基本趨勢小結
“自身作為”與“公共利益”
問題提出
已有研究
三種能力類型
主要原則:自身作為
“自身作為”原則的運用
輔助原則:公共利益
兩個原則的關係
兩個原則一致
兩個原則不一致
兩個原則互動框架的解釋力
公正原則:通用性與專用性變遷
問題提出
公正原則的種類
公正原則:領域模式與序列模式
公正原則何以變化?
資料來源和分析框架
土地改革之前的公正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的公正原則
修正的領域模式:通用性與專用性的混合
分領域的序列模式:正當性秩序
影響機制:國家的角色
其他資源:回到不平等
結論與討論
案例研究
不同關係中的衡平原則
“中國人的公正觀”
關係分析的框架
疏遠關係
親近關係
對比和討論
基於“比較”的公正觀
西方政治哲學中的公正原則
傳統中國鄉土社會的公正觀
鄉村資產分配中的公正觀
村民的差序資格
基於“比較”的公正觀
平均與平等:歷史緯度的比較
平均與衡平:村民之間的比較
結論與討論
社會言論:正當性理據的變化
問題
預設和方法
三個案件及社會言論
正當性理據變化
潛在趨向
公共、個體、公民性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