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分集劇情,獲獎記錄,全記錄圖書,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成就,
內容介紹
央視大型文獻電視專題記錄片《輝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國全景影像史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安排意見》(中發【2008】17號)精神,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文獻專題片 —《輝煌六十年》。
本片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題,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領域的視角,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勢,展示中國人民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分集劇情
第一集:浴火重生
第二集:奠基立業
1952年的國慶,毛澤東曾經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他焦慮的話語,道出了新中國一窮二白的現實和奮起直追的要求。從1949年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恢復時期,逐步形成穩定的局面。通過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畫的提出,逐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邁進。僅僅在第一個五年計畫里,中國人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第一批電晶體、第一台大型工具機、第一架噴氣飛機……之後又於1956年創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後來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
第三集:艱辛探索
毛澤東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以蘇為鑒,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他直言不諱地說:要引以為戒!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我們的工業化,工業建設,完全應該比蘇聯少走彎路。” 但是,1959年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進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使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濟建設上打斷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從1956年到1976年。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階段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進行艱難探索,其中走了不少的彎路。在國際上處於孤立,國內“左”傾錯誤干擾的情況,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深刻記憶。
第四集: 偉大轉折
1978年距文革結束已過去了兩年,但中國人人均年收入仍只有76元人民幣。9月,從朝鮮訪問回國的鄧小平到了東北,他行程數千里,號召大大小小的幹部都要開動腦筋,衝破禁區,破除僵化。1979年農曆大年初一,鄧小平達到美國,他向休斯頓揮手,震動的卻是整個世界。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所有見過鄧小平的人都對他宏偉的計畫感到驚異。從1976年到198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走出“階級鬥爭”陰影,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改革取得突破,城市改革開始試點,對外開放邁出明顯步伐,撥亂反正全面完成,中國的面貌呈現出勃勃生機。
繼續看6-9集
選集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單位 | 獎項名稱 | 結果 |
---|---|---|---|
2012年 | 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獎 | 獲獎 |
全記錄圖書
基本信息
作 者: 本社 編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字 數: 108000
版 次: 1
頁 數: 206
印刷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1008382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政治 軍事 >> 政治 >> 黨政讀物
定價:¥26.00
內容簡介
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改委、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了大型文獻專題片《輝煌六十年》。該片通過回顧黨領導人民的奮鬥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全景式、大跨度、多領域地反映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歷史性變化、歷史性成就、歷史性進步,深刻昭示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深刻揭示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成就
60年間的成就: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核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乾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中國教育總網文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藥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B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A肝和C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其中一些藥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套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此外,我國在雷射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瀋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工具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 ,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積體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積體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積體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慧型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慧型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中國教育總網文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矽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飛彈研製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飛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準。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併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畫”。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教育總網文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畫”,計畫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併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係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