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械物資供應,亦稱“軍械物資供給”。
相關詞條
- 軍械物資供應
軍械物資供應,亦稱“軍械物資供給”。向軍隊提供軍械裝備、軍械附屬物資的一項物資保障工作。主要依據軍隊實力、供應標準、消耗標準、消耗限額和作戰任務的需要,由各級軍械部門及其所屬的軍械倉庫具體組織實施。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械物...
- 軍械勤務
軍械勤務,拼音是jūn xiè qín wù,是組織軍械物資供應、管理和軍械技術保障的專業工作。是軍隊後勤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組織實施軍械物資的籌措、 儲備、補給,武器、 彈藥的保養、檢查、測試、修理,制訂軍械勤務條例、供應...
- 軍械物資
軍械物資,軍械裝備和軍械附屬物資的總稱。軍械物資門類多,品種複雜。按其使用範圍,可分為軍械通用物資和軍械專用物資。前者是通用於各軍兵種的軍械物資。後者是各軍種兵種專用的軍械物資。中國人民解放軍僅通用軍械物資已達3萬多種。為...
- 軍械附屬物資
軍械附屬物資,①廣義是指隨同軍械裝備配備到部隊的訓練、維修器材、鞍挽具、編外的檢修設備的總稱。即是軍械部門負責供應的訓練器材,附屬於軍械裝備的各種備附屬檔案、工具、裝護具,編外的維修測試機工具、設備,以及原材料、擦拭材料、軍械油...
- 軍械登記統計
軍械登記統計,將軍械工作有關事項記寫在特備的表冊上的一項業務工作,是軍械勤務的組成部分。用以反映軍械物資和軍械專業人員的數量、質量情況,為軍械部門組織軍械物資供應和軍械技術保障以及實施業務管理提供基本依據, 為指揮員了解軍械...
- 軍械裝備管理
交接、廢舊物資回收、安全管理等規章制度,組織開展無丟失、無損壞、無鏽蝕、無霉爛變質和會使用、會檢查、會保管、會排除一般故障等愛裝管裝活動,嚴格按規定比例和批准許可權動用,按編配用途、技術性能和條令條例使用裝備,確保部隊軍械...
- 軍事工業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的國防工業又稍有發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所接收的68個軍工廠,能生產部分武器裝備和彈藥等;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也建立了一些設備簡陋的槍炮工廠、火炸藥廠、軍械修理廠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防...
- 柯本仁
1950年至1969年,柯本仁先後任41軍121師後勤部長、副師長、41軍後勤副部長、部長,廣州軍區後勤部19分部、21分部部長,主要抓後勤建設、部隊訓練、生活管理、副業生產、軍械物資供應、營房建設和後勤保障等工作。121師後勤訓練受到軍區後勤...
- 後勤體制
物資器材供應、技術保障、衛勤保障、獸醫保障,由各級勤務主任負責。各級司令部設後勤副參謀長,負責物資保障、技術保障和衛勤保障的組織計畫。此外,直接隸屬總部、軍區和集團軍的還有軍械、工程、軍需、汽車與裝甲坦克、防化、通信、油料、...
- 基數(軍事術語)
基數是彈藥等軍械物資供應的一種計算單位,基數量是對單項裝備或人員規定的物資數量或重量,對於槍炮即為彈藥基數,常用於儲備、請領、報銷、補充彈藥。舉例 例如: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的一個彈藥基數量為200發槍彈,一門82迫擊炮一個彈藥...
- 軍事裝備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建立多個槍械修理和彈藥生產工廠。解放戰爭時期,各戰略區相繼成立軍械工作機構,組織軍械、彈藥的生產、供應、維修和管理。這一時期的裝備工作,既保障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也為新中國的裝備發展奠定了一定...
- 韓振紀
1959年3月,韓振紀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首任部長,1962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並主管軍械工作。韓振紀長期主管軍隊軍械工作,在領導加強軍械裝備的研究、生產、供應、保障、管理、倉庫建設及軍械物資籌措等方面做了...
- 張明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他十分重視後勤工作的業務和組織建設,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領導車管、運輸、軍械部門不斷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在主管軍械工作時,他致力於軍械物資的援外工作。他非常重視後勤業務幹部的教育訓練,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為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