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改革官制,將原來的練兵處併入陸軍部,其軍令司改為軍諮處,附於陸軍部。下設總務廳,置軍咨使二人,以副、協都統或正參領充...
1909年軍咨處獨立並改稱軍咨府,因而當時又稱其為軍咨府軍官學堂。1911年又奉命改稱為陸軍預備大學堂。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2月,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清朝...
1907年7月21日,陸軍部軍咨處,任副使、陸軍正參領,正使馮國璋。1909年7月15日,軍咨處脫離陸軍部,成立軍咨府任副使,正使馮國璋。同年,參加籌組禁衛軍,任...
而軍事上的所有問題也不由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是由軍咨府大臣載濤負責。中文名 清朝責任內閣 外文名 Responsible cabinet of the Qing Dynasty 別稱 皇族內閣、...
官名。清末新設機構廳之副長官,協助廳長管廳事。也有隻設廳長而不設副廳長者,如軍咨府所屬四廳,廳長下各設副官一人。 ...
畢業後不久,清廷興辦新軍,張文應徵入伍,後被選送廣東講武堂學習,結業後,以優異成績考進設在保定的軍咨府軍官學校(民國後改為陸軍大學)深造。在軍官學校期間,曾...
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後改名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官,歷時五年 [2] 。1920年,南下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軍政府,任粵軍第一師副官長,...
韓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奉天省遼陽縣(今屬遼陽)人。歷任北洋軍軍咨府參事,北洋軍陸軍次長,後補陸軍中將,東三省兵工廠總辦,鎮威軍第一軍副軍長,第二...
胡龍驤(1888--?):字百城,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湖北將牟學堂,後任黎元洪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標隊官,1909年9月畢業於軍咨府軍官學堂(陸軍大學前身),曾任教練...
軍咨處 軍咨府 大理院 檢察廳 典禮院 督辦鹽政處 鹽政院 政務處 督辦政務處 會議政務處 考察政治館 憲政編查館 財政處 稅務處 練兵處 大清銀行 京師總銀行 修...
為了把軍事管理和指揮分開,1911年年決定把它升格為獨立於陸軍部外的軍咨府。 [22] 但清帝國沒來得及看到這些改革的成效就壽終正寢了。...
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第六子:載洵,側福晉劉佳氏所生,清末海軍大臣。 第七子:載濤,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謨為嗣,清末軍咨府大臣。...
載濤(1886-1970),清醇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帝之弟,溥儀之叔,過繼為鐘郡王奕 嗣子,襲封貝勒,宣統二年(1910年)受賞郡王爵章,三年任軍咨府大臣。....
官署名。清末軍咨處第四廳所屬機構。宣統二年(1910)置。設正、副局長各一人,庶務、文牘、收支、編纂、譯述、校對人員若干。三年,改屬軍咨府。 ...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簡稱“陸士”,為日本陸軍軍官(是少尉軍官,而非軍士)是在...字秀峰, 清軍咨府軍咨官、1911年9月19日補任翰林院侍讀學士。...
民國元年(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聯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將領,致電清廷內閣、軍咨府、陸軍部,一致要求“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清廷如不速斷,則江海盡失...
盧靜遠因為借款不遂,懷恨在心,於是在軍咨府負責人載濤(光緒弟弟)跟前給陳宧下藥。載濤見過陳宧之後,感到陳宧相貌寒苦,萎靡不振,再加上陳宧不善辭令,難免答非所...
我和馮系前清軍咨府老同事,認識最早,交情也很深,但擔任中行總裁,卻是梁、王的主意,不是馮自己找我的。王克敏和張嘉璈在中行在1918年到1928年間,中行總處...
官署名。清末軍咨處第四廳所屬機構。宣統元年 (1909) 設。負責軍事測繪。置局長一人,由第四廳廳長兼。轄三角、地形、製圖三股。股長由第四廳各科長兼。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