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軍軍銜制其中一個等級名稱。
清末新軍軍銜制其中一個等級名稱。
清末新軍軍銜制其中一個等級名稱,協都統是清末新軍編制內一個協的統領的軍銜(協 相當於一個陸軍旅協的統領就是旅長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少將)...
按現在的軍銜稱謂,“都統”對應將官,“參領”對應校官,“軍校”對應尉官;“正”、“副”、“協”分別對應上、中、少各級;從“正都統”至“協軍校”這九級...
次等第三級,協軍校;1909年11月,軍咨處又奏請朝廷在軍階第一等第一級內正都統之上增設“大將軍”、“將軍”兩銜,與正都統同為上等第一級;設立士官銜三級,...
官名。別稱協統,清末新陸軍一協之長官。光緒三十年(1904)定新陸軍營制,始置。每協一人,從二品,由協都統充,簡放。掌統轄全協。 ...
清官職名。陸軍部陸軍大臣,正都統。特簡。副大臣,副都統。特簡。各一人。參事四人。檢察官八人。部副官四人。...
官名。清末新陸軍軍官。光緒三十年(1904)定新陸軍營制,始置。每軍一人,從二品,協都統充,簡放。贊佐號令,參畫機宜。唯平時不編軍,故不常置。 ...
按現在的軍銜稱謂,“都統”對應將官,“參領”對應校官,“軍校”對應尉官;“正”、“副”、“協”分別對應上、中、少各級;從“正都統”至“協軍校”這九級...
官名。① 清末陸軍部軍制司之長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由副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掌軍制司事。②清末海軍部軍制司長官。宣統二年(1910)設,掌軍制司事...
官名。①清末陸軍部軍法司之長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由副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掌軍法司事。② 清末海軍部軍法司之長官。宣統二年(1910)設,掌軍法司...
一等二級稱副統、一等三級稱協統,二等一級稱都領、二等二級稱副領、二等三級稱協領,三等一級稱都衛、三等二級稱副衛、三等三級稱協衛,此外還設有準衛一...
軍樞司司長,古代官名。清末海軍部軍樞司之長官。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設,掌軍樞司事。由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 ...
馮恕(1867~1948)民國藏書家、文物收藏家、書法家。字公度,號華農,又因購得乾隆“自得圖”匾而自稱自得圖主人。原籍浙江慈谿,寄籍河北大興。在載洵任海軍都統時,...
巡洋艦隊統領,古代官名。清末巡洋艦隊長官。宣統元年(1909)置。一人,從二品,海軍協都統充。掌督率該艦隊。 ...
軍儲司司長,古代官名。清末海軍部軍儲司之長官。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設,掌軍儲司事。由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 ...
如規定各級官佐的最高服役年齡為:正都統,65歲;副都統,62歲;協都統,58歲;正參領,55歲;副參領,52歲;協參領,50歲;正軍校,48歲;副軍校45歲;協軍校45歲...
軍衡司司長,官名。清末陸軍部軍衡司之長官。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設,由副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掌軍衡司事。 ...
1910年(宣統二年)海軍部授為協都統,後任資政院議員。1911年(宣統三年)創作大清國歌《鞏金甌》。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
清官署名。海軍艦制巡洋、長江艦隊統制一人。副都統加正都統銜。統領二人。協都統。海圻巡洋艦管帶,總管輪,正參領。一等參謀官,海籌、海琛、海容巡洋艦,南琛...
第三級,協都統,秩同副將,階從二品,職任統領官、總參謀官、炮隊協領官。(二)中等官共分三級:第一級,正參領,秩同參將,階正三品,職任統帶官、正參謀官、...
第三級,協都統,秩同副將,階從二品,職任統領官、總參謀官、炮隊協領官。 (二)中等官 共分三級: 第一級,正參領,秩同參將,階正三品,職任統帶官、正參謀...
王廷楨(1876-1940) 字子銘、子明,民國楨威上將軍,勛三位。漢族,直隸天津(今天津市大直沽人)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畢業生。歷任清朝禁衛軍協統,民國天津...
上等第三級: 協都統 中等第—級: 正參領 中等第二級: 副參領 中等第三級: 協參領 次等第—級: 正軍校 次等第二級: 副軍校 次等第三級: 協軍校 額外...
曾任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教官、陸軍速成學堂提調、監督、保定軍官學堂監督,參加過雲南辛亥起義,任38協協統。中華民國成立後任總統府軍事參議官、參戰軍師長、北京...
第五鎮第十協統領官,1911年4月7日賞給陸軍協都統銜,後代理第五鎮統制官,山東獨立時被舉為山東(都督為原山東巡撫孫寶琦)副都督,因為五鎮官兵對山東獨立意見不...
光緒三十三年設立軍咨處,以協都統一人充任軍咨使,下轄副使等員。宣統年間改立軍咨府,下設總務廳,置軍咨使二人,以副、協都統或正參領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