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跡(王繼紅著散文集)

軌跡(王繼紅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軌跡》是王繼紅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2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散文作品,包括《那幾位故人》《父親的輝煌》《女兒的背影》《那口老井》《那條小河》等等。該書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如何安放鄉土眾生的魂靈。蒼穹之下,廣袤大地,人們都是草木之人,懷著一顆草木之心。人們生於斯、長於斯,亦將終老於斯。當走過一生的路途,作者回望這片故鄉的土地,絕非廉價的時光逝去的感懷,而更是一種直面孤獨往昔歲月的心靈對話,是一種對整體生命消融的憔悴與緬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軌跡
  • 作者: 王繼紅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5萬字
  • 首版時間 :2021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軌跡》以親情和友人的舊時影像的回憶和紀念為主要線索,以對故鄉自然地理的歷史變遷的描畫及記錄,反映家鄉的市井風貌和風土人情,展現1940年代底層社會群體生活的辛酸與艱難、理想與奮鬥,表達了這一代從知識的洪荒年代中走出來的文化上的“小矮人”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對大學仰慕和人生的遺憾。

作品目錄

軌跡
乾娘
那幾位故人
父親的輝煌
丁香樹
女兒的背影
外婆家
我的爺爺
粗繒大布裹生涯
我與《山西文學》的擦肩而過
那口老井
那條小河
大山的蒼涼
那株老樹
濩澤水記
佛光穿過的蒼涼
老常家的鴿子
“胸無大志”話趙兄
板頭
老憨往事
男人你為什麼哭
老木的心結
人物小記
林賢治“曠代的憂傷”
聶爾印象
在北師大聽課
劉伯倫與《千字典對》
尋訪趙林松
讀原力詩集及序雜感
隨想錄

作品鑑賞

該書抒發了對親人的愛和對故鄉的愛。王繼紅的童年,是在晉東南的大地上度過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是一片孕育了趙樹理葛水平等文人的靈秀土地。水的溫婉,水的澄澈,浸潤了他幼年的心靈。而人的質樸、內斂、自尊與向上則內化了他兒時的精魂。這一雙“孩提時的鞋子”,成為他一生步履開啟的精神原鄉。而同時,這也使得他的散文呈現出直率而純淨的風格。且看外婆家那個溫馨的小小山村,在清晨的雞鳴牛哞聲中是那么悠閒、溫暖(《外婆家》);且看那口老井,不但井水甘甜、清洌,又仿佛一壇發酵了歲月流光記憶的老酒(《那口老井》);還有那條小河,好似披著輕紗的少女,在夏日的傍晚,於晚霞漸隱、薄暮升起之時,給人帶來蛙聲與螢火的朦朧光陰的幽情流淌。(《那條小河》);以及那株山民作為圖騰焚香祭拜的老樹(《那株老樹》),那座留存著古老鄉音的大山(《大山的蒼涼》),都有了溫潤的溫度,有了柔美的魂靈。正是有了這方溫柔的童年物境的氤氳,才使得作者眼中的自然物態皆為溫情之物,皆有靈性之姿。另一方面,每個人的童年總會受到一些長者的精神引領,這將成為滋潤一個孩童心靈苗圃的第一泓甘泉。在《軌跡》中,作者兒時亦受到了有趣靈魂的滋養。比如那位一生性情狷介、懷有仁厚之心的鄉村文化人復生先生,比如那位擅長女工、平靜中透著高貴的乾娘,均給予了他高潔情操的啟蒙……正是這些靜若湖水的靈魂,讓他領悟了人性之美、人格之貴。古人云,文之冰雪,在骨在魂。而這種骨與魂的情感底蘊與人格根基的鑄就,大抵也離不開初心世界裡自然與人文冰雪的浸潤。童年故鄉里那一汪茵夢之湖,讓他的心靈軌跡有了純淨的底色。
以一位底層卑微者的暗夜叩問,連綴起整個家族與時代的歷史脈動,這是《軌跡》中個體連通世界的途徑。寬泛地講,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一部流淌的歷史,個體與時代的交疊和碰撞、裹挾和介入的張力結構,是作品的閃光點所在。這種富有歷史嵌入感的述說,是建立在作者流動生命軌跡周邊每一位至親與友朋的命運格線之上的。這些人多半為遊走底層的窮苦人,包括他的伯父、乾娘、父母等親人,以及板頭、老憨等世間的普通人,他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哭哭笑笑、愛愛恨恨、生生死死,他們以自己默然、困頓而質樸、坦然的存在方式延伸著自身的軌跡,也延展著歷史的軌跡。個體與時代的小大之辯,是每每被觸碰的一個話語空間。《軌跡》之價值,在於深入歷史海面以下,將更多被湮沒與遺忘的生命體給予詩意打撈與人文關懷。這使得作品敘述穿透了歷史的厚牆,在傳統“傷痕”“反思”“改革”“民族”“文化”等時代大詞之外,有了更多細碎而溫婉的底層述說。在作品中,讀者不單看到了作者與時代的靈肉碰撞,也看到了廣袤大地上生存者的卑微與堅忍。更為可貴的是,作品以“我在”之叩問,解構了大歷史書寫的整一結構,使得多元、豐富的小人物的心靈史蜿蜒地流淌著,也詩意地綻放著。
是否每一位老者終歸要經歷精神返鄉,這不得而知。但在《軌跡》中,確乎讓人看到了作者在拉開時空距離後,對於故鄉具有反思力的深情回望。他以自然與自由為雙重尺規,寄託了一種對日益羈鎖土地與狹隘心靈空間的憂傷,亦潛隱了一種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鄉痛與鄉愁。那原本闊及百米、浩浩蕩蕩的濩澤之水,在經歷了鑿河造田運動之後被一再瘦身,最後終至洪水爆發;那蒼涼大山中兩位八九十歲、圍爐而坐的老者,正在成為一段行將就木的鄉村記憶的絕響……而同時,在紅塵大地、煙火人間,人們亦越來越活得局促不安。曾經戎馬征戰、輝煌殺敵的父親,卻在退伍後變得性情怯懦,一生清貧。年輕時精明能幹的板頭和老憨,卻在殘酷叢林法則下的金錢社會,晚年成為“壽則辱”的可憐蟲。在此,《軌跡》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如何安放鄉土眾生的魂靈。蒼穹之下,廣袤大地,人們都是草木之人,懷著一顆草木之心。人們生於斯、長於斯,亦將終老於斯。當走過一生的路途,作者回望這片故鄉的土地,絕非廉價的時光逝去的感懷,而更是一種直面孤獨往昔歲月的心靈對話,是一種對整體生命消融的憔悴與緬懷。他仿佛在娓娓訴說著故土的純淨與憂傷、溫暖與蒼涼,並有一股寂寞氣息淡淡逸出。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或許隨著代際輪迴,一切童年的記憶,一切記憶里的物態風情,都將如冬夜雪花一樣,簌簌潛入泥土之中,再也難以追回。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書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軌跡》
2021年12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6487-9

作者簡介

王繼紅,山西陽城人,1953年8月生,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年輕時曾有過文學夢想,1982年起從商,2016年開始發表作品,有小說、散文見於《山西文學》《芳草·潮》《山西日報》《太行文學》《都市》《太行日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