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慮

身高焦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定義
  • 名詞類型
簡介,原因,現象,主要影響,社會因素,身高文化,價值排序,

簡介

身高焦慮
身高焦慮

原因

身高焦慮
身高焦慮

現象

主要影響

社會因素

身高焦慮
身高焦慮
其實,早在2008年,鐵道部就下發《關於調整兒童票身高的通知》,對符合購買半價條件的兒童標準身高的上限做出調整,由1.4米提高到了1.5米。可見,身高不是孤立的,它在一定情況下具有社會性。
人們對於“人高馬大”一般持讚賞和鼓勵態度,身材高挑成為一種崇拜。但是,身高的增加其實也隱藏著一定的社會隱患。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人口即使不增加,光是身高增長,就要增加10%的衣服和16%的食物供應。據稱,如果雙腳大三分之一,美國每年製作的皮鞋就要多用掉一萬平方公里的皮革。麻省理工學院的未來學學家麥爾茲利警告說,人們往往只注意到人口膨脹給世界帶來的危機,並未認識到人類身高增高對生存環境造成的衝擊。而且,身高變化對公共設施也是一種挑戰。如公共汽車、公共廁所的高度和座位、百貨商場的層高、電梯規格,甚至床單和衣服尺寸都要重新設計或改造。

身高文化

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於某個身高尺度以下的人,社會上曾有一個比較惡俗的詞:二等殘廢。這樣的說法幾乎到了歧視的地步,但是背後的文化背景卻是深厚的。有個調查對女性心目中“完美先生”進行問卷,其中包括收入、座駕、飲食、穿著、衛生習慣等30項條件,但幾乎所有人都將“完美先生”身高定義為1.83米,其餘選項則各取所好了。
當人們對於身體的審美過多傾斜於高度,這種跑偏往往會導致荒謬絕倫的事情。據報導,北京海淀區曾有一酒樓招保全,明確規定,身高1米80以上月薪800,達不到1米80月薪600。就這樣,身高和身價對等了起來。
2002年1月,就發生了一件全國知名的訴訟事件。四川大學法學院畢業生蔣韜因身高原因被某公職單位拒絕錄用。當事人蔣韜接受採訪時說,自己身高雖只有1米65,但學業優良,其他條件均符合招工方廣告中的報名資格。在聽到學生這一遭遇後,老師周偉博副教授毅然決定擔任蔣韜的訴訟代理人。在周教授出示的行政起訴狀稱,被告招考國家公務員這一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依法擔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平等權與政治權利,限制了原告擔任國家機關公職的報名資格,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含有身高歧視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責令被告公開更正並取消報名資格的身高歧視限制。
輿論認為,針對不同專業和未來不同行業的工作特點,制定一些有關身體條件方面的要求和標準,還是需要的和必要的。法律容許“特殊崗位,特殊要求”,畢竟,身高對軍人、警察、體育專業等正常從業有直接影響。但身高與能否成為銀行合格員工不存在必然關係。銀行以身高為由將蔣韜拒之門外,當然屬於以不合理的差別對待,進而構成歧視。
當社會對身高的審美出現偏差,並引發一系列不合理現象時,法律就需要出來糾偏。應該說,這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平衡機制。

價值排序

其實人們對於身高的在意,有時候不光是“魅力指數”的需求,更是牽扯到其他方面的利益競爭。
比如,有一種說法叫做“身高政治學”,其中提到西方競選的電視辯論中,政治人物的身高對比和選舉結果有極大的默契。據統計,戰後16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由較高那一位勝出的總共有11次; 由較矮那一位勝出的卻只有4次。而在英國大選投票中,卡梅倫此次連任,竟也被認為符合英國流傳的“首相身高定律”:英國近40年來,還沒有出現身高低於180厘米的男首相。可見,有時候,身高就是好處,有一項調查詢問人們對身高的滿意程度,結果發現,近七成的人希望自己的身高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然而,身高的價值排序往前了,但是在“致命”的健康問題面前,可能人們要進行重新考慮了,畢竟,營養膳食的改善,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高的增加,更是肥胖和各種肥胖疾病的接踵而至。
現在,大胖子、小胖墩越來越多,富貴病頻發,一些疑難雜症、老年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這些都是營養過剩帶來的。以北京為例,2013至2014學年度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6%,與上學年度相比上升2.6%。對於這個趨勢,我們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營養改善條例》還處於草案狀態。但是境外有些國家已經走得很遠了。日本1947年頒布了《營養師法》,結果就是,“40歲以上的日本人比中國人矮,40歲以下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國人高”。2009年,日本甚至專門針對公民的腰圍立法,男性不得超過85厘米,女性不得超過80厘米,不管多大的官,腰圍超標就地辭職。
網上有這么一句話:你可以矮,但你不能又胖又矮。站在國家和政府的態度,應該對國民體質問題高度重視,為全民健身提供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