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節目

踝節目

已絕滅的古代有蹄哺乳動物中最原始也最一般化的一類。以雜食或草食為主。腦小。所有的牙齒都存在。齒冠低。上臼齒呈圓的三角形或方形 ,具5或6個主尖 。下臼齒具4個主尖,三角座不高,下第三臼齒的第三葉短或缺 。後面的前臼齒簡單或稍稍臼齒化,前面的前臼齒、犬齒和門齒簡單,很少區別,通常呈連續系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踝節目
  • :動物界
  • :哺乳綱
  • 英文名:Condylarthra
踝節目,外貌簡紹,分布範圍,出現早期,生活地點,發現地址,物種種類,真獸類,食蟲類,

踝節目

外貌簡紹

肱骨具滑車上窩和內上踝孔,尺骨體寬而粗壯,股骨具第三轉子,腓骨完全與脛骨分開。腕骨呈適度交錯排列,跗骨呈交錯排列。距骨頸明顯,距骨頭圓凸,多數具距骨孔,腳五趾,蹄趾窄,像爪或增大成蹄 。

分布範圍

踝節類代表早期有蹄類進化的主幹。

出現早期

最原始的踝節類出現於古新世早期,在整個古新世時很繁盛,少數延續到始新世,最晚不超過中新世

生活地點

主要生活在北美、歐洲亞洲,少數種類生活在南美洲。中國發現的踝節目化石很多,其中以中獸科的最豐富。

發現地址

它們最早的化石為發現於中國華南中古新統的閻湯掠中獸、上河中獸和湖口獸。另外,在中國晚古新世和晚始新世地層中也發現過不少它們的代表。在中國中古新世地層中還發現了許多豕齒獸科化石,如產於廣東南雄盆地的原新月粵齒獸、修仁古?獸和產於安徽潛山的嬌齒獸。另外,偽齒獸科以及熊犬科的化石在中國也都發現過。
踝節目褶邊獸科動物復原踝節目褶邊獸科動物復原

物種種類

真獸類

真獸類(eutheria)包括除單孔類有袋類及已絕滅的始獸、多瘤齒獸類、蜀獸類以外的一切有胎盤類哺乳動物,是現代地球上的主宰動物,分為約30個目,其中包括人類所屬的靈長目及一些完全絕滅的目。除了靈長類這一特殊的類群之外,全部現生與化石有胎盤類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食蟲目(insec-tivora)和踝節目(condylarthra)。食蟲目中可能包括靈長目、食肉目蝙蝠等小型獸類的祖先。踝節目是一個完全絕滅的目,幾乎一切現生及絕滅的有蹄類哺乳動物目可能都是由這一目中衍生出來的。等海生獸類可能來自古肉食類的祖先。

食蟲類

最早的食蟲類化石主要發現於北美西部(落基山脈地區)及亞洲(主要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下白堊統(距今約一億餘年)。中國遼寧阜新遠藤獸 (endotherium),時代可能為晚侏羅世或稍晚,可能是現知最早的有胎盤類的化石。最早的靈長類化石發現於美國蒙大拿州(晚白堊世),最早的踝節類也發現於同一層位。
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恐龍及許多爬行動物絕滅,有胎盤類或真獸類,在以食蟲目及踝節目為主的基礎上迅速分化發展。在古新世開始時(6500萬年前),不僅出現了大量小的食蟲、食肉動物,而且出現了好幾種大型的有蹄類,它們取代了一些絕滅的中生代爬行類,占據了它們空出來的生境。這是哺乳動物出現後,其歷史上第二次,也是最迅速多樣的分化。從踝節目中,特別是從其中的偽齒獸科(phenacodontidae),發展出早期的奇蹄目偶蹄目,可能還有長鼻目及好幾個完全絕滅的古有蹄類。化石分布最廣的是全齒目(pantodonta)及恐角目(dinocerata),它們的身體小的與相近,大的近似河馬
最近在南美洲(阿根廷)白堊系中發現了近似貧齒目的化石。這個目的化石在亞洲(中國廣東及蒙古)古新統中也有發現。這些大大改變了過去關於哺乳類起源與傳播歷史的假說。
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傳播與分布上,北美與亞洲間白令海區的白令陸橋(beringia)、巴拿馬地峽印度次大陸陸塊在始新世(約5000萬年前)時與“古亞洲大陸”撞接及“古地中海”(包括亞洲部分;thethys sea)的消失(或南移)與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對近代哺乳類(主要是真獸類)的分布面貌、各地獸類區系的組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真獸類包括已絕滅和現生的有胎盤哺乳動物,共分為30余目,這些目之間的關係或超目的劃分至今沒有統一的意見,但這些目之間仍有一些有較明顯的較近的親緣關係。
復原圖復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