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祠山是流傳於溧陽市社渚鎮劉家邊村一帶的傳統祭祀歌舞,是有異於鄂、贛等地表演風格的儺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跳祠山
- 開始時間:唐代乾寧二年(公元895年)
- 保護級別: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類型:儺文化項目、民間文化
- 地理位置: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劉家邊
- 參加人數:300餘人
跳祠山是流傳於溧陽市社渚鎮劉家邊村一帶的傳統祭祀歌舞,是有異於鄂、贛等地表演風格的儺舞。
跳祠山是流傳於溧陽市社渚鎮劉家邊村一帶的傳統祭祀歌舞,是有異於鄂、贛等地表演風格的儺舞。文化簡介歷史沿革及分布情況跳祠山歷史悠久,並以齊整的陣容,優美的舞姿,華麗的服飾和獨特的表演風格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這一宗教信仰舞蹈...
椏溪有18個祠山廟會,分東嶽祠山會、南嶽祠山會,祭祀時間不同,祭祀的方式,內容大同小異,各具特色。這種祭祀活動一直沿襲至今。祠山廟會弘揚了張渤的治水精神,激勵了青年人熱愛家鄉,改天換地的鬥志。祭祠山活動包容了挑花籃、龍燈、獅子燈、抬閣、龍吟車、打叉、跳五猖、打蓮湘、草台戲等民俗活動,集民間...
治水英雄、祠山大帝、祠山爺張渤二月初八生日前後三天舉辦的祠山廟會,聲勢浩大,江淮、蘇南、皖南、浙北之民數十萬一下子齊聚祠山,善男信女們簇擁著祠山爺神像載歌載舞,繞廣德老城遊街唱戲,到東門娘娘廟與娘娘一年一度會合後,再沿途接受祭祀、跪拜、香火,信徒們紛紛唱頌、趕會,觀看唱大戲、跳“五猖”、踩...
跳祠山是集傳統繪畫、傳統舞蹈、傳統音樂於一身的複合型古老藝術。展演過程包含了儺儀、儺舞、儺俗等內容,生動表達了古人與神靈的對話方式,是常州地區先民藝術智慧和審美創造的結晶,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觀賞價值。對於跳祠山的有效保護,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探討常州地區、溧陽地區民俗學和社會學,研究...
江蘇溧陽社渚鎮的“竹馬燈”、“祠山廟會”、“凍煞窠”、“跳幡神”、“跳五猖”、“跳觀音”、“跳祠山”、“祠山舞”、“關公舞”等 安徽郎溪梅渚鎮的“跳五猖”、“降福會”等 古老的戰陣文化遺存 九曲黃河陣又稱“九曲黃河燈”,簡稱“跑黃河”,流行於山西、遼寧等地,是一種通過走陣形式進行的...
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鎮中北徐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廟會活動。該村廟會起源於明朝已有六百多年,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祠山大帝而設立的。該村的跳五猖被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起源 中徐村的廟會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祠山大帝。相傳祠山是西漢時的治水功臣,姓張,名渤,字伯奇。祖上佐大禹...
趙村西莊裡有西漢張渤(民稱祠山大帝)紀念館,張渤因開鑿河流而受到兩岸人民緬懷。有人認為胥河兩岸古代村民保留的“跳五猖”儀式,也是為了紀念張渤,“跳五猖”現已申請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跳五猖”是在古代神靈出巡、祭祀的基礎上衍變的一種古典民間舞蹈。 “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