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加官

跳加官

是一種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藝術,保存著許多古老傳統風俗,是進行人類學宗教學文學歷史學等學科研究的活化石。舊時戲曲重大演出的開場儀式。所扮人物系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因向觀眾展開的條幅上寫著“天官賜福”“加官進祿“等吉祥祝辭,故稱“跳加官”。跳加官又稱跳加冠、跳升冠。

基本介紹

簡介,習俗,相關傳說,具體介紹,跳加官的用途,

簡介

演員身穿紅袍,口叼面具,做醉步狀,樂隊演奏特製“加官”鑼鼓,是戲曲原始表演之遺留。
儺舞“跳加官”,是儺舞“跳鐘馗”的一部分內容又稱跳加冠、跳升冠,經西安鐘馗文化研究所組織專家考證,是唐宋以來流傳於 “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故里、劉海故里財神故里陝西西安終南山下戶縣石井鎮阿姑泉歡樂谷周邊的一種祈盼人們走上終南捷徑、加官進爵、馬上封侯、連登三級、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精忠報國的古老民俗祈福文化活動,又有很廣泛的內涵。它融合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藝術文化,它以原始文化為基礎,陰陽五行為先導,以法術、巫術為手端,並融入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舞蹈的活化石。唐朝以來跳加官就廣為流傳。
跳加官匯演跳加官匯演
西安鐘馗故里歡樂谷度假村和西安鐘馗文化研究所的“儺舞”班為“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單位,儺舞跳加官曾榮獲首屆陝西民間曲藝絕技大賽特別榮譽金獎並於2010年春節在西安大唐西市展演。
當地民間盛傳:開光鐘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鐘馗故里受邀為各種吉慶活動舉行世界文化遺產跳加官商業演出。

習俗

據說唐朝就有此習俗。每逢重要節日,這些地區都要“跳鐘馗” (又稱跳判,一般有六跳:跳五福、跳加官、跳蟠桃、跳魁星、跳財神、跳龍鳳,即跳福祿壽禧財子戲),以求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鐘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古時“跳鐘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鐘馗,在村中巡遊嬉耍。表演跳加官時鐘馗面塗紫金,口帶長髯,頭頂烏紗,足蹬朝靴,金銀墊肚,外罩紫紅袍,右手持皇帝金色聖旨,左手持一品官帽頂帶花翎,前有蝙幅引路,後有黃羅傘蓋,旁有書酒侍者,一步一趨。
儺舞跳加官主要有:鐘馗降神、鐘馗出巡、鐘馗賜福、鐘馗加冠、鐘馗凱旋等幾個段落。

相關傳說

相傳,跳加官起於唐朝,明皇喜愛歌舞戲樂,且經常不闈帝王之尊粉墨登場。
某日,他要求大臣狄仁傑也表演一段,礙於欽命難違,狄仁傑只好趁著酒意、踩著踉蹌的碎步、手持笏板、戴著面具、隨樂起舞,而舞姿詼諧不失曼妙。
傳說這就是民間跳加官的由來,代表加官進祿的意思。
按:此傳說不可信,因狄仁傑為武則天時期人,公元700年亡故,此時李隆基年僅15歲,他於712年方即位為帝。

具體介紹

舊時戲班中演出習俗。19世紀下半期(清同光年間),凡新戲園落成開業或舊戲園易主開張,在首場夜戲演出中,必先於鬧台鑼鼓[將軍令]演奏畢,正戲開演之前,加演由獨角表演的舞蹈戲《跳加官》與《跳財神》以志吉慶。京班戲園中遇有請客串登台獻藝者,其出台之前,亦必加演《跳加官》節目。
加官多由生腳演員扮演,出場時頭戴相紗、面具,身著大紅或黃色或綠色加官解袍,手執一迭條幅,上書“天官賜福”、“加官進爵”、“一品當朝”、“富貴長春”等字樣。表演者和著場面鼓樂的節奏,靈活運用各種誇張性身段、步法,循著獨特的舞蹈程式,欣然起舞,邊舞邊“跳”,邊向台下逐一展示條幅上的吉祥詞語,擺出各種富有塑型美的亮相架勢,形成莊嚴而熱烈的藝術效果,藉以向觀眾表示祝賀與歡迎。昆班與徽班都於《跳加官》、《跳財神》之後,更有一副末登場,口宣吉語。因表演者只有念白,並無肢體動作,與加官、財神之演法適相反,故市人有“只動手不動口”(加官、財神),“只動口不動手”(副末)的俗諺。清代末期,昆班演劇中已不跳加官,京班戲園除歲末年初加演外,平時亦不多見,惟徽班戲園和堂會演劇中仍保留此習。
清代,當戲園盛行跳加官之際,在上海民間的一些婚壽喜慶堂會上,亦必於正戲開演之前加演之,此習一直沿襲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凡戲班承應堂會,在演出中,如遇有官場顯貴或工商界巨子入場觀劇,不論台上戲演至何處,務必暫停,改由扮加官之演員出場獻舞,以加官與財神巧妙融合的“跳”法,展示“連升三級”、“招財進寶”、“鴻福齊天”等條幅,以示恭迎。這時,入場者當酬以賞資。此種跳加官在某些盛大堂會上,可多達數次乃至數十次,戲班所獲賞費亦頗可觀。五十年代後,跳加官在戲曲舞台上已不復可見。

跳加官的用途

跳加官主要用於民間進行開業(新業初開)、開台(影劇院落成)、開廟(廟宇新修)、婚壽(結婚和祝壽)、祈福(求子求財)、節慶(節日慶典),祈求盛世六和時舉行的節慶祈福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