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網適應性

路網適應性

路網適應性是通過分析路網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間的相對關係,以此判斷公路網對城市的適應程度,是評價者對區域公路網現狀屬性與公路網需要之間價值關係的反映活動,反映了公路系統內部和外部環境保持一致、相互適應、協調發展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網適應性
  • 外文名:Road network adaptability
  • 套用:交通
作用,分類,方格網式道路網適應性,環形放射式道路網適應性,自由式道路網適應性,混合式道路網適應性,國內外狀況,概況,國內,國外,

作用

城市交通是一個獨具特色、由多種類型交通組合而成的交通系統。它是城市的社會、經濟和物質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城市交通把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城市生產、生活活動連線起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交通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汽車在城市中的大量湧現,使得城市交通越來越複雜,矛盾越來越尖銳,人們對城市道路結構網適應性和城市道路橫斷面布置的要求也隨之大大提高。
對於新建城市或城市發展外圍的新建城區,合理的路網結構形式和城市道路橫斷面的合理布置將促進城市的發展,並在整個城市交通中起到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問題,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建設資金,促進城市的快速發展。因此,正確地對城市道路網適應性進行分析和城市道路橫斷面合理布置研究,將有利於引導交通流的合理分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經濟,取得整個城市布局和運轉的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可以更好地指導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建設與管理,對推進城市路網規劃和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分類

方格網式道路網適應性

方格網式道路網是我國城市路網最普遍的一種布局形式,其優點是道路系統比較簡單,便於組織交通,且有機動性,不會形成複雜的交叉道口。同時,也有利於道路兩側建築物的布置。缺點是對角線間的交通繞行距離遠,交叉道口多,非直線係數較大,可達性也不很理想,行駛速度受影響。方格網式道路網的適應性如下:
方格式道路網多適合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區採用。對於歷史悠久、原有路網就是典型的棋盤式路網的古城古都,城市路網的規劃和發展應該保持其原有路網風格,以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發展旅遊城市。如北京舊城和西安城牆內道路網,都保持著嚴格的方格網布局。
方格網式路網布局還適應地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中等規模城市的局部路網布局。這樣城市的路網布局整齊,交通組織順暢,如太原、開封等城市的道路網就是方格網式路網:方格網式路網也並不只是平原城市的專利,對於一些地形有規律的起伏變化的中小型城市,也可以結合地勢變化相應設定方格網式道路網。這在國外的套用較多,而且運用巧妙。如古羅馬城市柯薩就是方格網式路網使用的一個典型,城市規劃者隨等高線的疏密變化適當調整路網密度,巧妙地解決了地形條件複雜所帶來的問題,使方格網街道布局與多變的地形取得了和諧。對於用地性質轉換和用地規模擴
擴張的城市,方格網也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方格網式路網布局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應對土地性質轉變,其開發用地在拆分組合上極其靈活。

環形放射式道路網適應性

環形放射式路網的射線路使中心與各分區、郊區、市區外圍、相鄰各區之間的交通聯繫,而環路與城市多數道路相通形成網路,使得交通選擇具有多項選擇和快捷性,較好地起到截流、匯流、疏導車流的作用。環形放射式路網的非直線係數小,可達性好,道路成網率也較好。但是其街道形狀不夠規整,交通組織不如方格網靈活,而且市中心交通常易集中,增大城市中心交通壓力。
80年代以來,城市環路建設已成為我國大、中城市道路網建設的熱點,並在路網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它與城市的數條道路貫通,形成網路。特別在大、中城市的基礎上進行環路工程改造,是提高城市交通功能的有效途徑。環形放射式道路網適應性如下:環形放射式道路網適用於城市地理環境較開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環形放射式路網的使用可以加強市中心與各分區的聯繫,減小過境交通對市區的影響,促進城市的發展和衛星城的形成。如莫斯科和中國成都的路網就屬於這種布局。
環形放射式道路網適用於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處地理位置受自然或人工障礙的阻隔,使得不同局部間的可達性小,可以局部規劃環形放射式路網,增加局部的道路可達性。如無錫市老區路網就是這種路網的規劃。城市規模較大的城市,以發展軌道交通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軌道交通網應該結合原道路網規劃為環形放射式路網。如北京、上海的軌道網路規劃就是這種布局。

自由式道路網適應性

自由式路網布局充分結合地形變化,道路幾何形狀多變,路網布局很不規整,不規則街坊多,建築用地較分散。非直線係數大、可達性差,不規則交叉口多,交通組織不容易。但是這種路網能夠充分利用地理環境,節省了道路工程造價。自由式路網適應性如下:
依山傍水,內部有天然或人工(鐵路等)阻隔的城市,一般隨地勢變化適宜發展自由式路網。也適應工、礦廠家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大慶市),這樣城市的建設需隨礦藏的分布而建,常常採用自由式路網。由於自由式路網的非直線係數大、可達性差,故具有以上特徵的城市規模較小時,適於採用自由式路網;如果城市規模太大,則交通組織不易,常採用自由式和其他路網形式(方格網式或環形放射式路網)結合的“團組式”路網。

混合式道路網適應性

混合式路網是將前三種基本路網有機結合的產物,其形式有“方格網+環形放射”式、“團組式”、“指狀”等多種形式。規劃合理的混合式路網布局整齊合理、交通組織規劃容易,路網的非直線係數小、可達性好而且路網完善、成網率高,是一種理想的道路網布局形式。混合式路網的適應性如下:
適應於城市原有舊城是方格網式,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張和城市交通的發展,為減輕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而設定環路和放射路,從而形成“方格網+環形放射”式的混合式路網。
適應於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受限,原有路網是自由式,城市規模的進一步發展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這樣城市的原有路網不能滿足城市各行政區間的可達性,所以城市所在各交通小區規劃為方格網或環形放射式路網,形成“團組式”的混合式路網。如無錫、溫州等的路網布局形式。適應於城市的原有路網為環形放射式,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增大,為減輕其壓力。在各射線處規劃設定副中心,形成“指狀”的混合式路網布局形式。適應於一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原有路網由於某種原因各局部路網之間的規劃發展缺乏聯繫,如上海、大連原有路網由於被作為租界,所以城市路網規劃缺乏整體性,這樣在城市路網的重新規劃時,往往根據局部路網特徵規劃為混合式路網。

國內外狀況

概況

城市路網可以分為巨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巨觀的路網是城市道路網的整體,直接與城市規模、地理環境和城市的土地使用等相關;微觀的路網是一些細部的研究,如交叉口設定、路段通行能力和公交線路等方面。
城市道路網性能分析通常也分為兩個層次進行,一個層次是道路網總體性能分析,是從城市道路網整體出發,從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綜合發展戰略規劃的角度來分析評價道路網路的總體建設水平、道路網布局質量、道路網總體容量等;另一個層次是城市道路線路節點性能的評價,是從單條線路或單個交叉口出發,從城市道路網局部改建的可行性研究、城市交通管理的角度來分析交通線路或交叉口的容量、服務水平、延誤、事故等。
對於城市道路線路節點性能的評價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其成果已大量套用於城市交通工程、管理、建設中。尤其是國外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但是對道路網總體性能分析的研究卻沒有深入地展開研究,更沒有形成理論體系。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開始認識到巨觀路網布局研究的重要性。

國內

(1)城市用地結構與交通系統規劃相結合的思想。傳統的城市規劃是以土地使用規劃為核心的,城市交通規劃和道路系統規劃往往作為一種配套性的規劃依附與土地使用規劃。單純的土地使用規劃難以保證交通的合理性,而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又難以理解交通布局的意圖,致使土地使用和交通組織和道路系統脫節,城市中許多交通困境正是因此而產生的。通過城市用地和道路系統的調整,合理地組織城市交通,使得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經濟。
(2)從規劃布局著手解決交通問題的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與居住距離過遠,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首先要立足於規劃結構的合理性。
(3)城市交通系統的交通分流思想。“交通分流”的概念主要是指不同類型的交通在交通網路和道路網上的分流。不同類型的交通對道路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多種類型交通在同一道路斷面上的混雜必然產生相互影響,從而降低道路使用效率和交通效率,同時成為不安全因素。為了充分發揮各種交通工具和道路設施的效率,就把不同功能要求的交通流組織到不同的運輸系統和道路系統中去,這就是“交通分流的基本思想”。
(4)同濟大學徐家鈺教授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首先從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特點出發,研究論述了城市道路網的結構形式及技術指標;肖秋生教授在《城市總體規劃原理》一書中介紹了城市的起源和發展,城市規劃的內容,包括城市用地(對外交通、工業、居住、倉庫等的用地布局)城市郊區規劃和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等。在城市道路規劃中作者介紹了城市交通的問題及對策,城市道路系統的規劃要求,城市路網規劃的內容和靜態規劃;楊濤和過秀成教授根據對城市交通可達性含義的全面分析,提出了一套新的可達性指標,即可動性指標、易達性指標、通達性指標。

國外

西方已開發國家己經歷機動化、城市化的發展歷程,城市交通及道路建設己跨越由“馬車時代”向“汽車時代”轉型的考驗,因此其道路橫斷面布置經驗對我國城市建設極具參考價值。其中有代表性的美國是汽車交通較發達的國家,居民出行以小汽車為主,除紐約外,不少城市居民小汽車出行比例高達80~90%,道路面積占城市用地的30~50%。美國地廣人稀,在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時著眼於城市道路功能的發揮和減少事故,成為資源豐厚型工業化國家城市道路設計的典範。日本國土狹小,人口眾多,屬於土地資源奇缺的工業化國家,對每一寸土地都爭取利用到最大限度。因此,日本在道路橫斷面尺寸分配上對資源短缺型國家的道路設計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