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鹼

路易斯酸鹼

酸鹼質子理論的核心在於分子或離子間的質子轉移,顯然無法對不涉及質子轉移但卻具有酸鹼特徵的反應做出解釋。 因此在酸鹼質子理論提出的同時,1923年美國物理化學吉爾伯特·路易斯(Gilbert N. Lewis)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認為能接受外來電子的分子或者離子是路易斯酸、能給出電子對的分子或者離子是路易斯鹼。 酸鹼之間以共價配位鍵相結合,生成酸鹼配合物,並不發生電子轉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易斯酸鹼 
  • 外文名:Lewis acid-base 
  • 提出者吉爾伯特·路易斯(Gilbert N. Lewis) 
  • 要點:電子對的接受或者給與 
  • 歸屬學科:化學 
  • 別稱酸鹼電子理論 
路易斯酸鹼理論,公式表示,常見路易斯酸鹼,路易斯酸鹼的意義,相對於酸鹼質子理論的優勢,路易斯酸鹼的不足之處,

路易斯酸鹼理論

1923年美國化學家路易斯提出酸鹼電子理論,該理論認為:酸是電子對的接受體,是任何可以接受外來電子對的分子或者離子(具有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空軌道);鹼是電子對的給予體,是可以給出電子對的分子或者離子。這樣定義的酸鹼常稱為路易斯酸和路易斯鹼。

公式表示

路易斯酸+路易斯鹼=酸鹼加合物。
酸鹼之間以共價配位鍵相結合,生成酸鹼配合物,並不發生電子轉移。

常見路易斯酸鹼

H+ + OH- = H2O
HNO3 + NR3(胺)= [R3NH]+NO3-
Ag + 2NH3 =Ag(NH3)2+

路易斯酸鹼的意義

相對於酸鹼質子理論的優勢

酸鹼質子理論是路易斯酸鹼理論的一種特例。
路易斯將酸鹼的概念擴大了,能接受電子對的物質不僅僅是質子也可以是原子、金屬離子、中性分子等。
路易斯酸鹼進一步擴大了酸鹼的範圍,有人稱之為廣義的酸鹼理論。由於化合物中配位鍵普遍存在,因此,無論在固態、液態、氣態或溶液中,大部分無機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路易斯酸鹼的加合物。許多有機物也可以解析為酸鹼兩個部分。

路易斯酸鹼的不足之處

路易斯酸鹼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路易斯酸鹼的強度沒有統一的標準。例如OH- 和NH3都是路易斯鹼,但在和質子反應時,鹼性NH3<OH-,但是在和Ag+反應時,AgOH在溶液中全部解離,而[Ag(NH32]+穩定存在,則鹼性NH3>O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