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鄉(江西修水縣轄鄉)

路口鄉(江西修水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路口鄉隸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位於修水縣西偏北,人口達到1.7萬餘人(2018)。東低古市鎮,南抵月塘、黃龍、西鄰白嶺鎮,北接全豐鎮,下轄盧橋、黃橋、路口、仙橋、柏林、小塅6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路口街,距縣政府駐地52公里。

路口鄉位於東經114°04'53"-114°07'59",北緯29°01'55"-29°06' 36"。版圖面積40.93平方公里,東西跨度7.8公里,南北為4.96公里。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建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電力,教育,醫療,民生,交通情況,風景名勝,歷史人物,

建制沿革

由於此地四通八達,距離周圍的古市、月塘、畫坪、白橋、白嶺、全豐均為10里,是一交通十字路口,故取名為路口。
民國前屬西鄉六十八、七十都和仁鄉六十五都,民國時屬黃龍區的路口鄉。
1949年9月分設為路口區(十一區)的路口、黃橋、蔸蘿、柏林4鄉和大橋區(十區)的楊坊鄉,
1956年9月合併為路口鄉,隸屬白嶺區。
1958年9月屬古市公社,
1961年9月設路口公社,
1968年9月併入白嶺公社,
1972年1月又再分出為路口公社,
1984年6月復名為路口鄉。

行政區劃

下轄盧橋、黃橋、路口、仙橋、柏林、小塅6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路口街,距縣政府駐地52公里。
2005年將石源村、劉莊村合併柏林村,蔸蘿合併路口村。
自然村也由原來的181個,增加到789個,以戶為單位的自然村居多。與本縣白嶺、全豐、黃龍、古市四鄉鎮毗鄰,遼南線公路貫通全鄉東西,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四面環山的盆形山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全鄉9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3200戶居民,15000人分居全鄉各地,耕地面積1.3萬畝,擁有山林面積4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00餘畝。種植業、養殖業、木材加工業、建築安裝業、旅遊業是當地的主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中央政策在農村的落實和因地制宜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的構思,高效農業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日趨擴大,逐步使全鄉從傳統農業走向特色、現代科技農業。

地理環境

本鄉鎮內山地約占15%、丘陵占50%、低崗地占35%,群山環抱,中部低凹,地勢由南西北三面向東傾斜,最高點蔸蘿山海拔863.4米,最低點仙橋石口183.4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四面群山環抱,中部低凹,地勢由南西北三面向東傾斜。地面平均海拔220米,最高點龍泉寺海拔863.3米,最低點噪口海拔173.1米。由小水嶺發源的路口水自南向北,由三千嶺發源的河流由西向東,兩水於轄區中心酒盅山交匯,向東流入噪口水,另一條發源於蔸蘿村龍泉寺的河流自西向東直入噪口水。氣候為16.1度,計降水量為1600毫米。

自然資源

蔸蘿山特產資源豐富,根據地質資料表明,儲金量在數噸以上,路口村蘊藏有大量的瓷土可供開採。

人口民族

1986年13654人,1996年14142人,2008年3354戶15960人,(蔸蘿遷出在外)近10年來,遷往武漢的有5戶,九江10戶,縣城的50戶,2005年移民扶貧搬遷在上奉鎮43戶397人,修水良塘26戶257人,南橋38戶211人

經濟建設

工農業生產近年來都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有提高,每年外出務工人數達4000人,是當地的經濟支柱之一。
2014年,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2504.39萬元,同比淨增896.39萬元,增長56.24%。
鄉鎮企業有仙橋石村廠,蔸蘿電站,盧橋環保沙石廠,柏林火紙廠,上述都是個體私營企業。
該鄉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經濟實體,始終堅持以產業富鄉,實現鄉黨委、政府提出的1234產業目標規劃,即“一廊”沿遼南線四個村為重點的“十里果業走廊”;“二帶”建立遼南線生態景觀帶,柏林河流域生態景觀帶;“三基地”以小段、仙橋、盧橋、蔸蘿四個村為重點造林基地造林1500畝,其中發展毛竹500畝,以小段、路口、柏林三個村為重點的茶葉生產基地,發展茶園500畝,以黃橋、柏林、路口、小段四個村為重點的蠶桑基地,發展桑園500畝;“四小區”即以丁彥江、周美福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專業戶,發展100頭以上10戶,200頭以上3戶,以付林漢為重點發展500羽雞鴨養殖專業戶32戶,1000羽以上專業戶21戶。建設成“茶山椒崗遍地桑,竹花柳青果飄香,牛羊雞鴨豬成群、生態經濟挑大樑”社會主義文明和諧新農村。

第一產業

一、種植業
精耕細作既是人多地少的耕作模式,也反映出地方勞動人民的勤勞本色。路口鄉在人均不足0.6畝的水田狀況下,通過高標準、抓科技、整布局,使得全鄉所有耕地上呈現出水稻、紅薯年年豐收,蔬菜、蠶桑發展迅速,百合、藥材及時補充,其它雜糧收入豐厚,現已呈現一派大好形式。早稻改制上推廣良種3000畝,年產優質稻達1500噸;大棚蔬菜基地100畝,返季節蔬菜大量豐收,起到緩解西邊農戶用菜矛盾,年獲利80萬元;沉默了近20年的百合種植術悄然興起;種植150畝百合長勢良好,產品遠銷武寧、平江等地;試種粉葛100畝(右圖)、丹參、玄參500畝,現長勢良好,可望豐收,蠶桑支柱產業在波谷中奮勇直追,現擁有桑園500畝,產繭400擔,高標準種育桑苗100畝,現長勢喜人,為全年擴桑1000畝,三年步入全縣蠶桑大鄉鎮奠定了基礎;全鄉果園1500畝,板栗800畝,盛產鮮梨、板栗、竹筍等。
路口鄉(江西修水縣轄鄉)
二、養殖業
野雞野雞
養殖業異軍突起,全年在生豬市場滑坡的情況下,率先在全縣推廣瘦豬肉型良種豬繁殖和飼養,曾出現養殖超百頭專業戶三戶。野雞、家鴿飼養日趨增多,預估可為市場提供野雞幼仔1500羽,創產值1.5萬元,可供成品野雞2000羽,年出食用家鴿5000隻。水面養殖更是推陳出新,投資近50萬元,功能齊全,產卵、孵化、出尾一條線作業的魚種遠銷湖南、湖北及本省鄰縣等地。年產2萬尾的金魚繁殖分場為廣大養殖愛好者提供各色金魚。家魚飼養水面近200畝,投資20萬元,年產鮮魚10萬市斤,創利10萬元,創稅近2萬元。
三、木材加工業
木材加工業在外有銷路,有市場,而自身加工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走粗引進,精出口的路子,投資近30萬元,形成精細優質雜木地板木材加工業,產品遠銷安徽浙江、武漢等沿海大中城市。
2014年,全鄉糧食種植面積達1.43萬畝,產量達4600多噸。

第二產業

共引進項目5個,簽約資金1.2億元。新增規模企業2家,新引進企業去年實現稅收800多萬元。新上了灰沙磚廠、思韻農業等一批返鄉創業項目
四、建築安裝業
精於建築安裝的路口驕子在全縣乃至各大中城市均留有他們建築安裝的工程,特別是有近200餘築路工人,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信譽度為全縣的油路貫通、水泥路的鋪設立下汗馬功勞,每年為國家創稅收50萬元。

社會事業

電力

自一九九三年以來,供電從零的出破,到現在家家照止了電燈,99%的家庭有電視,電話或手機通迅,用上電腦的家庭已過3%。

教育

至2008年全鄉在校小學生1400人,教學網點7所。中學在校生最高時2002年990人,14個班級,教師達41人,2008年在校生560人,9個教學班,教職員工31人。現有校舍面積3000平方米,校園占地面積1.6平方米。

醫療

2006年全鄉6個村都建有村級衛生所,95%以上的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路口鄉醫院現有醫生5名村合作醫療從醫人員31名。2004年建有黃橋鶴窩社會敬老院,2005年蔸蘿建第二所社會敬老院,全鄉五保供養對象82人。

民生

集鎮建設從1993年過路大丘鋪設新街開始,逐年擴大集鎮建設規模,1997年拆景雲祠堂,新拓景雲路,建鄉政府大樓,2005年酒盅山建移民新村,建酒盅山路,老上街,老下街略有修繕,景東路、自街交叉口到光榮院,景西路街中間至橋行1.5公里也成規模,原來的山崗公路變成了平坦的街道,居民住戶由原僅有的50戶發展到2008年350戶。人口已達到1350人。
2001新建雲溪書院2001新建雲溪書院
村民的生活年年向上,由1986年的溫飽不均到現在家家有餘,人均收入達1400元,95%的農戶做起了磚混結構住房,2007年開始,先後有石路口村頭灣、沉莊、沖洞源、凹北源、橋形、張家山、橋頭新農村建設。家家不走濕路,水沖廁,燒沼氣,環境優美,面貌一新。

交通情況

22000年遼南公路改造鋪上了柏油,柏林村級公路也全線修通,2007年投資150萬元全部硬化,2008年小段村級公路全部硬化全長9公里的農戶居住點都通了簡易公路,交通運輸方便,全鄉機車達上1000輛

風景名勝

旅遊業群山環繞,丘嶺點綴,路口境內,風景迷人。高山龍泉寺,乃避暑聖地,蔸蘿十八潭,潭潭聞名,老蓋尖頂出過油鹽,雲溪堂上好念書,“百歲牌坊”亮“聖旨”,躍進水庫垂金鉤,東有潘家寨,西有山泉嶺,醉魂倒地中心臥,酒樂天仙不思歸。春暖夏涼的氣候條件,吸引了不少外來商人來鄉旅遊觀光。
高山龍泉寺高山龍泉寺
雲溪書院(2001年原址新建)

歷史人物

丁雲溪,路口小塅人,曾任明禮部省祭大夫,在京為官14年,為侍奉百歲老父,獲準辭官歸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