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諸子百家學養生

跟諸子百家學養生

《跟諸子百家學養生》從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的聯繫入手,通過中醫文化,闡述專業的養生知識和實用的養生方法。上篇以戰國時期“九流十家”的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及聖賢的養生智慧娓娓道來,並探討相關的養生保健方法。中篇講述中醫發展史上的各家學說及其在養生方面的套用,介紹與一些疾病有關的治療保健方法。下篇以體質因素和藥膳的微調陰陽平衡為切入點,剖析男女老少體質特徵及生理狀況,設計飲食計畫及合理生活方式、健身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跟諸子百家學養生
  • 出版社:貴州科技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16
  • 作者:李丹溪 田丁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629211, 978780662921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說起養生,什麼是養生呢?《跟諸子百家學養生》告訴我們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養、補養之意。簡單地說就是謀求長生,並且要健康地活著——“活得要有意義”並且“有意義地好好活著”。

作者簡介

李丹溪,京城人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熱愛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幼承庭訓,跟隨外祖父程之范先生(1989年組建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史學研究中心,是我國西醫院校醫學史考業唯一的一名博導,並曾兼任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研習中醫多年。曾主持完成部級科研課題一項,並有多篇作品及論文先後發表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校刊》、《健康諮詢報》、《健康報》和《中華醫史雜誌》。
田丁,天津人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承祖父田德蔭(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畢業生,天津名醫,從事臨床工作五十餘年,中醫理論淵博,臨床經驗豐富),熱愛中醫與傳統文化,對中醫活血化瘀療法認識獨到。

圖書目錄

上篇 道法自然,九琉十家
第一章道法自然——道家
第一節明道以養生——道家哲學淺釋
第二節老子的養生哲學
第三節莊子的養生智慧
第四節身邊的道家養生經
第二章修身齊家——儒家
第一節愛人以長壽——儒家思想撮要
第二節聖人的教誨
第三節孟子論養生
第四節儒者亦醫
第三章墨守成規——墨家
第一節墨守成規,兼愛蒼生——簡談墨家思想
第二節從墨家思想看中醫學養生
第四章樸素辨證——法家
第一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辨證的方法論
第二節法家的養生啟示
第五章因人制宜——名家
第一節邏輯遊戲——名副其實的哲學
第二節從名家思想看中醫學養生——含有辨證因素的觀察和分析
第六章五行陰陽——陰陽家
第一節太極兩儀——雙魚的乾坤
第二節《易經》中的養生奧義
第三節陰陽養生髮微
第七章連天合人——縱橫家
第一節天時地利俱合人——縱橫捭闔自一家
第二節天人合一的養生謀略——從縱橫家思想看中醫學養生
第八章吉祥三寶——雜家
第一節觸類旁通——雜家風貌概觀
第二節淮南春秋養生法
第九章藥食同源——農家
第一節民本愛民——農家思想精要
第二節農家思想與中醫學養生
第十章青史傳醫——小說家
第一節街頭巷尾又一流——小說家概略
第二節歷史長河醫作舟
中篇 各家醫說,厚德濟生
第—章養生溯源——上古醫學
第一節神農嘗百草,得茶解百毒
第二節是藥三分毒
第三節湯藥煎服有講究
第四節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第二章治病之本——傷寒學派
第一節溫毒五大證
第二節防病治病,巧用石膏
第三節感冒的家庭防治
第四節天天泡腳,勝於吃藥
第三章熱用寒涼——河間學派
第一節保養身體莫上火
第二節夏天一碗綠豆湯,不用醫生開藥方
第三節糖尿病的日常保健
第四章調理脾胃——易水學派
第一節用藥歸經,有的放矢
第二節後天之本重脾胃
第三節補中益氣身體健
第四節四季脾旺不受邪
第五節胃不和則臥不安
第五章祛邪事親——玫邪學派
第一節以攻為守亦保身
第二節四季補益有詩情
第三節實用方法調二便
第六章滋陰降火——丹溪學派
第一節陰不足論與失眠
第二節保胎益母有良方
第三節六味地黃加減配,大同小異有專長
第七章脾腎並重——溫補學派
第一節打開人體生命之門
第二節先天也需後天養
第三節小兒保健有妙招
第八章攻伐戾氣——溫病學派
第一節智斗小兒水痘斑疹病
第二節從容面對傳染病
第三節銀翹解毒散,清解上焦疴
下篇 男女老少,藥膳飲食
第一章男女老少
第一節中醫文化之於男性健康——男人哭吧不是錯
第二節中醫文化之於女性健康——女人不哭
第三節中醫文化之於老年健康——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第四節中醫文化之於少兒健康——少年強則中國強
第二章藥膳飲食
第一節吃葷食素
第二節飲酒品茶
第三節飲食節制與禁忌
第四節醫食同源與藥膳
附錄 食療歌訣

序言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它承栽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而來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利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狀態,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近些年來中醫養生大熱,單看電視節目中就可以發現有《大宅門》、《神醫喜來樂》、《神醫大道公》、《大國醫》等諸多優秀作品,可謂是膾炙人口,老少成宜。此外,養生保健講座對話類節目也越來越多,各大中醫醫院更是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其中,掛號的不全是來瞧病的,諮詢健康知識和養生方法的人占了相當的比例。這帶動了諸多周邊產物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發展。真可謂有了“全民養生”之勢。
說起養生.什麼是養生呢?
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簡單地說就是謀求長生,並且要健康地活著——“活得要有意義”並且“有意義地好好活著”。
現在的中醫養生書籍大多只是一些具體的保健手段的介紹,缺乏正統中醫知識的指導。這種有“術”無“道”的介紹,很容易將讀者帶進誤區,使中醫的精髓——“中醫文化”流失。失去文化的中醫是無法生存的,而沒有活力的中醫是不能給大家太大幫助的。
在編著本書時。我們從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的方方面面入手,將中醫文化的內涵加以闡釋。通過中醫文化,給讀者朋友們傳遞專業的中醫養生知識和實用的養生方法,使大家既能獲得養生之“術”,又能真正理解養生之“道”。
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以戰國時期“九流十家”的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及聖賢的養生智慧娓娓道來,並探討相關的養生保健方法。中篇講述中醫發展史上的各家學說及其在養生方面的套用,介紹與一些疾病有關的治療保健方法。下篇以體質因素和藥膳的微調陰陽平衡為切入點,剖析男女老少體質特徵及生理狀況.設計飲食計畫及合理生活方式、健身方法。
在這裡,我們還要善意地提醒廣大讀者,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始終堅信這一點。其一,看書看電視的時候可以不帶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是之後一定要有所思考;其二,您在實踐養生的過程中,當需要用到中醫方法為您的健康服務時,請您務必諮詢一下專業醫生,聽聽他們給您的意見與建議,再予以施用。
感謝那些為我們提供浩瀚知識的聖人先賢,以及為本書的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由於吾等較之傳統醫學中之先賢大家,實屬後生,如有疏漏之處,還望海涵並指正。
在此.謹獻上我們對廣大讀者最真誠的祝願——祝君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