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骨間韌帶(interosseous ligament of tarsus)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跗骨骨間韌帶
- 外文名:interosseous ligament of tarsus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跗骨骨間韌帶(interosseous ligament of tarsus)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跗骨骨間韌帶(interosseous ligament of tarsus)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連於相鄰跗骨之間的深韌帶。常常緊密連線在一起。1出處《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內翻應力導致踝關節外側韌帶和距下關節韌帶損傷是極為常見的外傷之一。跗骨竇區可發現深壓痛,MRIT2壓脂相可發現跗骨竇區的高密度影像或骨間韌帶損傷表現,跗骨竇區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症狀可緩解。關節鏡下發現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滑膜...
跗骨間關節的生理學意義 跗骨之間還借韌帶相連結,主要的韌帶有:跟舟足底韌帶,是載距突與舟骨之間的堅韌的韌帶,對維持足弓起著重要的作用。分歧韌帶前至骰骨,2~4蹠骨底。跟骰足底韌帶(蹠短韌帶)位於足底長韌帶的深面,連結跟骨與...
跗跖關節系足部關節之一。由第1~3楔骨和骰骨與第1~5跖骨構成,此關節穩定性大,為平面微動關節。足關節由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趾骨間關節組成。解剖結構 包括距骨小腿關節(talocrural joint)俗稱踝...
囊內韌帶在關節囊纖維層內,仍在滑膜層外。四肢進行屈伸運動的關節多具有一對內一外側副韌帶。直接連線相對兩骨面的短韌帶稱骨間韌帶,見於腕骨間和跗骨間。少數韌帶由彈性纖維束構成,如項韌帶。韌帶斷裂可導致關節脫位和運動異常,恢...
跗端節的 跗返動脈 跗返靜脈 跗分節 跗骨 跗骨背側韌帶 跗骨併合 跗骨的 跗骨竇 跗骨竇頸韌帶 跗骨竇切除術 跗骨竇韌帶裝置 跗骨骨不連合修復術 跗骨骨間韌帶 跗骨骨折 跗骨骨折切開 跗骨關節融合術 跗骨管 跗骨管綜合徵 跗骨和 ...
人體足骨(足前半部由五塊跖骨構成,位於後足跗骨與腳趾趾骨之間)相關結構 跗跖關節背側的韌帶扁而薄,相鄰骨骼間呈縱行,橫行或斜行分布。除第1、2跖骨間無骨間韌帶外,相鄰跖骨間、楔骨間、外側楔骨與骰骨間和內側楔骨與第2...
大量精美的圖片展示了足踝部的精細解剖結構,如外側副韌帶、三角韌帶,以及跗骨竇區精細解剖;豐富的斷層解剖內容,與相應的大體解剖互為對照,可幫助讀者提高對於足踝解剖結構的認知和理解;不可多得的病理解剖內容,如腓骨肌腱炎和腓骨肌腱...
跗骨間關節包括距跟、距跟舟、跟骰、楔舟、楔骨間、舟骰及楔骰等關節;其中重要的是距跟、距跟舟、跟骰關節。①距跟關節又名距下關節,由距骨與跟骨後關節面構成,有獨立的關節腔,堅強的距跟骨間韌帶位於關節前方的跗骨竇內。...
分囊外和囊內韌帶。囊外韌帶在關節囊外,或與其纖維層相連。囊內韌帶在關節囊纖維層內,仍在滑膜層外。四肢進行屈伸運動的關節多具有一對內一外側副韌帶。直接連線相對兩骨面的短韌帶稱骨間韌帶,見於腕骨間和跗骨間。少數韌帶由彈性...
跟骨的前部呈方形,其上面參與構成跗骨竇的下壁,有距跟骨間韌帶和跗骨管韌帶的止點,有趾短伸肌的起點。外側的骨皮質較薄。內部的骨小梁較體部稍為稀少,在與體部相連的跟骨溝下處,有一個骨小梁稀少的“中立三角區”。跟骨骨折...
此外,當足部急劇內翻,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斷裂,內、外踝骨折時,可發生脛距關節暫時性脫位。當足部輕度跖屈位,強力內翻損傷時,距骨下關節的骨間韌帶撕裂傷,跗骨向內脫位,而距骨仍保留在踝穴內時,稱為距骨下脫位或距-跟-舟狀骨...
手術大體步驟:①“Z”形切斷腓骨肌腱,打開距舟及跟骰關節,切斷踝的骨間韌帶及腓側副韌帶,使跗骨在距下關節處完全向內脫位。②用小電鋸從距骨頸、體部的跖面和遠側按預先的設計去除楔形骨塊。去除跟骨上面的軟骨及骨組織,形成一...
脛腓骨的連結:上---脛腓關節,中間---小腿骨間膜,下---韌帶,幾乎不能運動.五,足關節 1,距小腿關節(踝關節):踝關節面和距骨組成,關節囊前後壁松施,兩側有韌帶加強(內側為三角韌帶,外側薄弱),可作背屈(伸),跖屈(屈).2,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