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跋提
- 外文名:Bhadrika
- 又譯為:拔提、
- 別稱:婆提
跋提(梵名Bhadrika),又譯為拔提、婆提、跋提黎迦、婆帝利迦、婆提梨迦,意譯為小賢、善賢、仁賢、有賢。出身釋迦族,釋迦牟尼的堂弟,為佛陀弟子,五比丘之...
毗訶跋提法論,印度古代法論之一。毗訶跋提為一重要的吠陀神祇,虔城和信仰的化身。作為眾神的祭司,在人間的婆羅門進行獻祭活動時,會在天上為人類求情。《梨俱...
第六天魔王,又稱波旬、摩羅、六梵天主,梵文名叫“婆羅維摩婆奢跋提”。佛教欲界天魔之首,喜歡阻撓佛教中人修道,總是以誘惑、脅迫等方法企圖阻礙行者修道。在佛經...
像跋提王子、阿那律王子等,都是優波離為他們理的發,這些小王子們見他理髮細心,不但很快,而且不痛,大家很歡喜他,他也很尊敬大家。 [2] ...
但阿那律聽了父母的話後,一點也不灰心,他很高興的去找跋提王子,請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說了以後,他就一直望著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三摩缽底】(梵sama^patti,巴sama^patti,藏sn~oms-parh!jug-pa)指禪定時,身心經由定的勢力所領受的平等安和之相。又作三摩缽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
跋提死,子地粟袁襲位。地粟袁死後,柔然分裂為兩部:長子匹侯跋統領東部;次子縵紇提統領西部,後為北魏擊敗,降附,被徒居於雲中一帶。不久,縵紇提子曷多汗反叛,...
佛教典籍中所記載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憍陳如、阿說示(又譯馬勝)、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他們原為釋迦牟尼佛之父淨飯王派遣隨侍釋迦修道的臣僕,...
梵名Di^pavati^ 。音譯提婆跋提城。為釋迦佛前生從錠光佛受來世成道記別之處。又作阿摩羅跋提城(梵Amaravati^ )、蓮華城(梵Padma^vati^ )。據法顯、玄奘...
菩提正果釋尊修行大成時的境界。起初,釋尊向毗舍離國跋伽婆求道,後來又到王舍城隨數論派賢者阿羅羅迦羅摩和郁陀迦羅摩學習禪定。通過努力精進,釋尊雖禪定功夫...
地粟袁,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五代首領。約為4世紀中期人。東胡後裔,郁久閭氏。跋提子。父卒,繼領柔然部眾,仍役屬於鮮卑拓跋部,歲貢馬匹獸皮。冬率部入牧漠南...
三跋提梵語跋提。華言小賢。乃佛之家族也。遇十力迦葉梵語迦葉。又雲敷。(無翻。)亦佛之舅氏。非大迦葉。亦非三迦葉也。(大迦葉。即摩訶迦葉。三迦葉。即...
娑羅雙樹。也稱雙林。為 釋迦牟尼 入滅之處。 《大般涅槃經》卷一:“一時佛在 拘施郡城 ,力士生地, 阿利羅跋提 河邊,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大覺世尊將...
佛告跋陀波羅。汝今當知第一婆羅門。贊檀波羅蜜者。過去定光明王佛是。牢度跋提者。過去然燈佛是。時千聖王出家學道。見然燈佛修諸苦行。心生悔恨。於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