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骨骨折

趾骨骨折是指由於直接外力或傳導外力引起的趾骨斷折,如重物壓砸足背、足趾撞觸硬物等,以第1和第5趾為好發部位,遠側趾骨較近側趾骨骨折幾率大,可為橫行、斜行、縱行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常表現為足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等。出現後應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中文名稱趾骨骨折
英文名稱phalangeal fracture
定  義趾骨部發生的骨折。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骨傷科疾病(二級學科),骨折(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趾骨骨折
  • 外文名:phalangeal fracture
  • 就診科室:骨科、急診科
  • 多發群體:好發於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者、骨質疏鬆者。
  • 常見發病部位:前足
  • 常見病因:多因重物壓砸足背、足趾撞觸硬物造成
  • 常見症狀:表現為足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鑑別診斷,治療,急性期治療,一般治療,藥物治療,預防,

病因

趾骨骨折多由外力作用導致發生結構性改變,多見於重物碾壓、扭傷、撞擊硬物,長年勞損、高齡、肥胖等因素可增加骨折風險。

臨床表現

根據骨折的性質、部位、輕重程度不同,症狀各不相同,常以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症狀表現,嚴重者會引起畸形。

檢查

體格檢查

足趾畸形、腫脹、壓痛,縱向叩擊痛陽性,骨擦音明顯。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攝前足的正位、側位及斜位片,診斷骨折的部位、類型、移位情況,可提示趾骨原有結構破壞,骨小梁結構紊亂、斷裂,骨皮質斷裂、隆起等,可見骨折線,骨折塊有無移位。
CT檢查: 當足部發生隱匿性骨折及多處骨折時,針對足部進行多方向的圖像重建,能更清晰的顯示骨折的移位情況和骨折線。

鑑別診斷

趾骨骨折與跖骨骨折的發生原因、症狀等較相似,但骨折涉及的位置不同,需做如下鑑別。
跖骨骨折:表現為疼痛、腫脹、瘀斑、足跟行走以及行走受限等,但疼痛部位較趾骨骨折,更為靠近中足。根據外傷史、臨床症狀,結合X線檢查足部正、斜及側位片,提示骨折部位,即可鑑別。

治療

趾骨骨折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若傷後疼痛明顯者,可輔以藥物治療緩解症狀;開放性骨折需行清創處理。

急性期治療

受到外傷時,若皮膚表面有破損,可用清水沖洗後,用乾淨紗布進行包紮,或用紗布、衣物等進行按壓止血;若皮膚表面無破損,避免移動患肢,將腳部固定,立即就醫處理。

一般治療

  • 無移位趾骨骨折: 不需做特殊治療,休息靜養2~3周即可行走
  • 有移位趾骨骨折
· 單發趾骨骨折:行手法復位,將鄰趾與傷趾用膠布一起固定,可早期行走。
· 多發趾骨骨折:在復位後,用超過足趾遠端的石膏托板固定2~3周即可進行功能訓練。治療中需注意糾正旋轉畸形及跖側成角畸形,避免足趾因軸線改變而出現功能障礙。必要時可在麻醉下復位。

藥物治療

  • 止痛藥: 若患者傷後疼痛感劇烈,可酌情套用非甾體類止痛藥物緩解症狀,常用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
  • 抗生素: 需要進行手術,或開放性損傷者,可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常用如頭孢菌素。
  • 手術治療: 開放骨折需要急診手術處理,清創時可同時處理骨折。如果踇趾骨折累及趾間關節或跖趾關節,或者嚴重粉碎、不穩定的第1趾骨近節骨折,仍然需要手術治療,通常可採用克氏針或螺釘固定。粉碎性骨折多需要接骨板治療。術後先用行走石膏管型固定4~6周,然後再穿術後專用鞋4~6周。
  • 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預防

對於趾骨骨折的患者,病程早期若治療及時,一般預後良好,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合併其他併發症,則預後不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