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母親、胎盤和胎兒等因素均可造成小樣兒。
1.母親因素
①母親身材矮小:屬遺傳因素,母兒均為正常。②孕母年齡過大或過小。③受孕時母親營養狀況不良和妊娠期母親營養不足。④母親慢性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母親糖尿病(出現微血管病變)、嚴重型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及鐮狀細胞性貧血等。⑤孕母吸菸、吸毒,接觸放射線,套用對胎兒有損傷的藥物如:苯丙胺、抗代謝藥(氨基蝶呤、甲氨蝶呤)、溴化物、菸草、古柯鹼、酒精、海洛因、美沙酮、苯環利定、類固醇及華法林等。
2.胎盤因素
胎盤種植位置不佳、異常血管交通、絨毛膜炎、無血管絨毛膜、絨毛膜缺血壞死、胎盤多灶梗死、胎盤早剝、單臍動脈、輪廓胎盤等。
3.胎兒因素
①染色體異常:如21—三體綜合徵。②先天性代謝異常及綜合徵: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甲狀腺素、胰島素等激素對胎兒生長也極為重要,任何一種激素先天性缺陷均可致胎兒生長遲緩。③先天性感染(如風疹、巨細胞包涵體病、弓型蟲病、梅毒螺旋體及皰疹病毒等)。④多胎妊娠。
臨床表現
1.小樣兒的類型
根據重量指數[出生體重(g)×100/出生身長(cm)]和身長頭圍之比可分為勻稱型、非勻稱型和混合型。
(1)勻稱型與遺傳、感染和染色體異常有關,多發生於孕早期,生長潛能降低,腦發育同等程度受限,低血糖少。
(2)非勻稱型多發生於孕晚期,生長潛能受限,腦發育相對不受影響,易發生低血糖,可能原因為胎兒慢性缺氧、母親高血壓、能量攝入不足。
(3)混合型較少見,病因複雜,先天畸形發生率高,有生長和智慧型障礙,死亡率亦高。
2.臨床表現
除伴有明顯畸形、先天性綜合徵及母患嚴重疾病所導致的勻稱型小樣兒外,大多數小樣兒有以下特徵:與軀幹四肢相比,頭相對較大,面容似“小老頭”,反應好。消瘦並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四肢皮下脂肪缺乏,皮膚鬆弛多皺紋、易脫屑。顱骨骨縫可增寬或重疊,前囟較大,指趾甲、皮膚及臍帶可因羊水胎糞污染而呈黃綠色,臍帶往往較細。足底有紋,陰囊皺襞多,但男嬰睪丸已下降,女嬰大陰唇能遮蓋小陰唇。生理性黃疸不明顯。生理性體重下降不明顯。神經反射大多良好。
檢查
1.產前超聲檢查
包括:超聲進行生物生理評分(呼吸運動、大的肢體運動、胎兒張力等);體格指標(頭圍、雙頂徑、腹圍、股骨長)分析;以及畸形檢查和羊水量分析。
2.產時及生後檢查
血糖、血生化、血氣分析、染色體分析、甲狀腺功能檢查。
診斷
1.產前診斷
比較困難,仔細的產前檢查、準確計算孕周及高危因素進行分析,也只有50%的小樣兒產前得到診斷。超聲是產前診斷的主要檢查方法。
2.生後診斷
對於孕周明確者,根據新生兒出生體重不難作出診斷。
併發症
足月小樣兒因孕周已足,但出生後能力低下,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胎糞吸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還有低體溫、紅細胞增多症、高膽紅素血症、低血糖、顱內出血、寒冷損傷綜合徵、宮內感染、產科因素引起的疾病及畸形等先天異常。
治療
1.有圍生期窒息者生後立即進行復甦。
2.注意保暖。有條件者置人暖箱中,維持體溫在正常範圍,減少能量消耗。
3.儘早開奶,預防低血糖。注意監測血糖,及時發現低血糖,並給予治療。能量不足者可給予部分靜脈營養。
4.症狀性紅細胞增多症—高粘滯度綜合徵如靜脈血紅細胞壓積>0.7(70%)可進行部分換血治療。
5.必要時要轉入新生兒監護病房進一步治療。
預後
小樣兒的圍產期死亡率顯著高於正常新生兒。主要死因包括胎兒慢性缺氧、出生時窒息、窒息致多系統功能異常(如缺氧缺血性腦病、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心肌損傷)及致死性先天畸形等。可發生髮育、神經行為及智力落後,神經系統及其他系統的發病率亦為正常新生兒的5~10倍。
預防
1.加強孕婦保健,避免一切不利於胎兒宮內生長的因素。及時處理孕母合併症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2.加強胎兒宮內監護,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生長遲緩,並對孕母進行治療。
3.如有宮內窘迫,應立即行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