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出身背景,謀取代國,智伯之怨,晉陽之戰,心胸寬廣,宗法觀念,傳位風波,史籍記載,趣聞軼事,豫讓刺趙襄子,趙襄子學御,太子井,趙氏世系,趙氏宗主,趙國君主,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趙襄子為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在他小時候,甚至連趙鞅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於趙鞅。有一天,趙鞅召諸子前來,請子卿看相,子卿趁機舉薦了毋恤。趙鞅注重對兒子們的教育和培養。他曾將訓誡之辭,書於若干竹板上,分授諸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其要旨。並告訴他們三年之後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時,他的兒子們,甚至連世子伯魯,也背誦不出,以至連竹板也不知遺失何處。只有毋恤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於身,經常檢點自己。於是,趙鞅始信子卿所薦,認為毋恤為賢。及至諸子長大成人,趙鞅又對他們進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恆山,在河北阜平西北境)之上,你們去尋找吧,先得者有賞。”於是,諸子乘騎前往,尋寶符於常山。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只得空手而歸。只有毋恤說:“我得到了寶符。”趙鞅聞聽便讓他將情況道來。毋恤說:“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可歸趙所有。”趙鞅聽罷高興異常,頓覺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趙氏大業難得的繼承人。遂廢掉世子趙伯魯,破例立毋恤為世子。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毋恤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
謀取代國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因有這樣的姻親關係,在趙簡子死後,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占領代國,將其領土併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晉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為什麼立你為繼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
晉陽之戰
智伯率三家之軍兵困晉陽後,襄子憑地險與人和的優勢,與敵周旋一年有餘。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來臨,掘晉水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襄子估計到晉陽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因為趙氏的滅亡雖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對他們意味著什麼。遂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潛入韓、魏兩營,曉之以“唇亡齒寒”的利害,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共分其地。最後,智伯功虧一簣。在襄子的精心策劃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敵,落了個身敗名裂,禍及九族的下場。連自己的顱骨都淪為別人的酒器。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為三卿鼎足之勢,趙氏則在趙襄子的領導下,力挽狂瀾,消滅了必欲滅己的智伯,壯大了自家的勢力,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參見晉陽之戰)。
心胸寬廣
智瑤失敗被殺後,他的門客豫讓欲為主報仇,意圖刺殺趙毋恤被發現,趙毋恤放過了他。豫讓又以漆塗身、吞炭為啞,趁趙毋恤過橋時欲刺殺他,趙毋恤馬驚,豫讓又被發現。趙毋恤問:“你以前也曾效力范氏、中行氏,智瑤攻滅他們,你為什麼不為他們效死,偏偏為智瑤效力,為他刺殺我?”豫讓說:“范、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智瑤以國士待我,我就以國士報之。”趙毋恤很感動,但仍命士兵包圍豫讓。豫讓請求趙毋恤把衣服給他刺殺,以致報仇之意。趙毋恤更加感動,將衣服送給他,他三次跳起刺之,隨後自殺。趙國人聽說此事,無不為豫讓落淚。
趙襄子一生共有五個兒子,他晚年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卻欲傳位於其兄伯魯的後代。因伯魯和其子趙周都去世較早,遂立伯魯之孫趙浣為太子。襄子在位33年無病而終,趙浣繼承了趙氏之尊位,並正式建立趙國,史稱趙獻侯。
宗法觀念
趙襄子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襄子不怎么恭敬,只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襄子論功行賞,以高共為首。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襄子說:“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幹將更重要,因為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宗法觀念在趙襄子的頭上,比同時代的人表現得格外突出。他自己是趙簡子的庶子,被立為世子,繼承趙簡子的爵位,從宗法習慣上來說是不正常的。他的被立與太子伯魯的被廢,屬於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宗法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相悖。他一直對此事感到不安,想方設法加以補救。在他即位不久,攻滅了代國,即把太子伯魯之子封為代成君。後來又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把伯魯之孫立為太子,他死以後,即繼承大權,是為趙獻侯。趙襄子尊重宗法傳統的行為,固然反映著他思想中的觀念信條,而在實際上也能起到維護趙氏宗族內部團結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贏得當時人們的敬重。
傳位風波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史籍記載
《史記》
《資治通鑑》
趣聞軼事
豫讓刺趙襄子
趙、韓、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骨塗上漆,作為飲具。智伯的家臣豫讓想為主公報仇,就化裝為罪人,懷揣匕首,混到趙襄子的宮室中打掃廁所。趙襄子上廁所時,忽然心動不安,令人搜尋,抓獲了豫讓。左右隨從要將他殺死,趙襄子說:“智伯已死無後人,而此人還要為他報仇,真是一個義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於是釋放豫讓。
豫讓用漆塗身,弄成一個癩瘡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啞嗓音。在街市上乞討,連結髮妻子見面也認不出來。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認出他,為他垂淚道:“以你的才幹,如果投靠趙家,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就為所欲為,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自殘形體崐以至於此?這樣來圖謀報仇,不是太困難了嗎!”豫讓說:“我要是委身於趙家為臣,再去刺殺他,就是懷有二心。我現在這種做法,是極困難的。然而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天下與後世做人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趙襄子乘車出行,豫讓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了橋前,馬突然受驚,進行搜尋,捕獲豫讓,襄子責備豫讓說:你何必這么跟我過不去?想當初你不是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么,智伯把他們消滅了,但你為什麼不為他們報仇,反委身做臣子,現在智伯死了為什麼要偏那么賣力為他報仇勒? 豫讓說:我侍奉范氏和中行氏,都曾像對待普通名士一樣對待我,因此我只能像普通名士一樣報答他。襄子聽後感慨,流著淚說道: 唉!豫先生,你為智伯盡已得到世人承認,而我對你寬恕已到極致。你還是做個選擇吧,我不能在放過你了!豫讓說:從前你寬恕我,天下人都稱頌你的賢德,今天的事情我應該伏法受死,這個我不怕:但是我沒有完成自己願望,死不瞑目,希望你給我一件衣服刺破他,以完成我替智伯報仇的意願,既是死也沒什麼遺憾了。襄子十分讚賞豫讓的義氣,便脫下衣服,讓人拿給豫讓,豫讓拔劍,三次刺破衣服。隨後,仰天長嘆;“我總算可以去九泉之下見智伯了!”於是伏劍自殺。
趙襄子學御
趙襄子向王子於期學習駕馭車馬的技巧,不久和於期賽馬,兩人交換三次馬而趙襄子三次都落後。趙襄子說:“您教我駕馬,技巧沒有全教給我吧?”於期回答說:“技巧已全部教給您,但您在使用時還有錯誤。駕馭車馬應重視的,是要讓馬的身體在車子裡感到安適,人的注意力和馬的動作相協調,然後才能夠奔得快,跑得遠。現在您落在後面,就想趕上我;跑到前面,又怕被我趕上。引導馬作遠程賽跑,不是領先,就是落後;不管您是在前還是在後,注意力都在我身上,還怎么能和馬協調一致呢?這就是您落後的原因。”
太子井
太子井位於今邢台縣太子井村。據《邢台縣誌》記載:“世傳趙襄子為太子時,獵於此,掘井得水。”
趙氏世系
趙氏宗主
稱號 | 領袖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年份 |
---|---|---|---|
趙衰 | 15 | (前636年──前622年) | |
趙盾 | 21 | (前621年──前601年) | |
趙朔 | 4 | (前600年──前597年) | |
趙武 | 43 | (前583年──前541年) | |
趙成 | 23 | (前540年──前518年) | |
趙鞅 | 42 | (前517年──前476年) | |
趙無恤 | 51 | (前475年──前425年) | |
趙嘉 | 1 | (前424年──前424年) | |
趙浣 | 15 | (前423年──前4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