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豫劇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豫劇的代表作,《程嬰救孤》的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元雜劇《趙氏孤兒》的精華和主旨精神,並在某些地方又有所發展,特別是增加了畫外音的形式表現了程嬰“忍辱含垢十六年”的心理壓力和苦難的命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氏孤兒
  • 性質:豫劇
  • 地位:豫劇的代表作
  • 拼音:zhaoshiguer
豫劇簡介,故事簡介,豫劇改編,傳達精神,

豫劇簡介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 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台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故事簡介

據《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國語》和《呂氏春秋》諸書記載,晉靈公是個無道的暴君,他任意殺戮大臣和百姓,晉國臣民對其恨之入骨。大臣趙盾勤勞國事,屢諫晉靈公,被靈公視為仇敵。後來趙盾的同宗趙穿殺孔靈公,立成公。到了成公之子景公時,趙盾已死,趙氏內訌,景公殺了趙氏的一些大臣。但是,到了司馬遷的《史記》的《趙世家》和《韓世家》中,卻出現了景公朝的同寇(一國最高軍事長官)屠岸賈,他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殘酷地打擊忠臣趙盾之子趙朔並滅其族。趙朔的遺腹子趙氏孤兒被程嬰所救,後來孤兒長大成人,程嬰將其身世告知,於是孤兒率軍攻打屠岸賈,“滅其族”,實現了趙氏孤兒大報仇的目的。程嬰感到事情已經辦完,遂自殺,履行他生前的承諾,到地下去見公孫杵臼。《史記》與《左傳》相比,變《左傳》的君臣之間的鬥爭為臣僚之間的鬥爭,鬥爭的性質也變化了。到了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紀君祥根據《史記》創作了戲劇作品《趙氏孤兒》,此劇對《史記》主要有四處改動:(一)《史記》言韓厥未死,後來幫助孤兒報仇雪恨;雜劇謂韓厥是屠岸賈手下的將官,把守宮門,他發現程嬰攜帶孤兒,出於正義自殺而自滅活口。(二)《史記》言莊姬生下孤兒,“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未得,被程嬰偷運出宮(如何偷運,詳情未記);雜劇謂程嬰將孤兒裝入藥箱冒險帶出宮,屠岸賈搜孤未得,下令如不交出趙孤,就將晉國半歲以下的嬰兒統統殺死。(三)《史記》言有交孤兒的替代辦法“謀取他人嬰兒負之”;雜劇謂程嬰主動提出以自己的嬰兒代之,真正的孤兒被屠認為義子。(四)《史記》言孤兒長大成人後,程嬰畫了趙氏族滅的悲慘遭遇的手卷,元兇便是屠岸賈,孤兒觀後大怒,親手殺死屠岸賈,為趙氏報仇雪恨;雜劇謂被屠排斥到邊關16年的老將魏絳奉旨還朝,魏絳在景公的支持下,將屠賊處死,孤兒只起到前去屠府抓捕老賊的任務,並未親自殺死屠岸賈。

豫劇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創作演出的《程嬰救孤》,對元雜劇《趙氏孤兒》主要做了四處改動:(一)增加“審鳳”一場。公主莊姬夫人的貼身宮女彩鳳,知道孤兒被偷運出宮的詳情,屠岸賈審訊彩鳳,企圖打開缺口,彩鳳就是不說,屠嚴刑拷打彩鳳,她寧死不屈,並義正詞嚴的斥責屠岸賈,被屠殺死。此折的增設,加強了正義的力量。(二)用畫外音的形式編創“童謠”,童謠指責程嬰是個貪榮華、戀富貴和賣友求榮的無恥小人,加強了程嬰“忍辱含垢十六年”的心理壓力和苦難的命運,給觀眾以直感,使之更貼近和深入程嬰委曲求全的心境。(三)當孤兒舉劍要殺屠岸賈時,孤兒猶豫了,他認為義父雖然是仇人,但畢竟養育他十六年,“我該怎么辦?”內心一片茫然,不忍親手殺死屠賊。這樣的動搖、徘徊,也許作家追求的是人性的詮釋。(四)屠岸賈知道自己的義子就是趙氏孤兒時,精神遭到極大的打擊,他陰森冰冷地說:“還是沒殺絕呀!”然後,突然將利劍刺向孤兒,程嬰迅速地擋住而倒在血泊中身亡,表現了他徹底地完成了“救孤”的使命。這時,孤兒憤怒地舉劍把屠賊殺死,也徹底地完成了趙氏孤兒大復仇的使命。
豫劇《程嬰救孤》的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元雜劇《趙氏孤兒》的精華和主旨精神,並在某些地方又有所發展,我是基本認同的。前幾年北京話劇舞台上出現兩個孤兒,卻都不復仇。兩齣戲都對原著進行了徹底的顛覆,極不可取。而此時豫劇《程嬰救孤》挺身而出,在創作上尊重原著的基本精神,博得了評論界和觀眾的好評。當時有專家指出:“三個孤兒你信誰?”當然是信豫劇《程嬰救孤》中的趙氏孤兒。

傳達精神

《程嬰救孤》要傳達的精神是:程嬰救孤不僅是救下一顆復仇的火種,而是救下一種民族精神,是在善惡面前的莊嚴態度。《程嬰救孤》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就在於為了正義的事業,寧可犧牲自身和親生兒子,來呼喚民族精神的回歸和民族氣節的弘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