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桿式機械設備組合基礎——桅桿式機械設備混凝土預製構件組合基礎的簡稱,因此項技術的發明者為趙正義,媒體簡稱為“趙氏塔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氏塔基
- 發明者:趙正義
- 簡介:可組合、分解、搬運、重複使用
- 特點:構件重量輕等
簡介,相關新聞報導,
簡介
可組合、分解、搬運、重複使用,具有不同廠家生產的同型號使用一型號“趙氏基礎塔”的通用性,以非混凝土材料代替混凝土材料實現了基礎重力功能的構造,從源頭上節約了水泥、鋼材、砂石、等資源能源,安裝拆卸速度快(1-2)個小時;加快進出廠速度,為縮短工期創造條件。被越來越多的工程隊伍所使用,為中國的建築業騰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趙氏塔基”是中國人自己研發和創新的重大成果,是民族的驕傲。他同時解決了節能環保,綠色施工和破解世界難題三大突破,他有6大特點:
1、構件重量輕。
基礎混凝土預製構件總重量僅為原設計整體基礎混凝土總重量的40~45%,大量節約了材料,減少了運量和吊裝工作量;
2、地基條件低。
一般比現澆基礎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降低30~70%,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一些原來必須打樁的地區,使用“趙氏塔基”大部分可以不打樁;即使必須打樁的,也只要求樁的承壓力而不要求抗拔力,並且無須做承台梁,可減少大量投入;
3、裝拆速度快。
安裝、拆卸一次一般只需1~2小時,加快了塔機進出場速度,為縮短工期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寒冷地區。
4、適應地基環境能力強。
“趙氏塔基”有三種基礎設定方式:全埋、全露、半埋半露;對於地下有管線和其它設施的環境完全可以使用。
5、一基多用,通用性強。
幾個不同廠家生產的同型號同類連線構造(有底架十字梁或無底架十字梁)的塔機可以配套於同一套基礎,實現了基礎的標準化生產和通用性配套,為“趙氏塔基”的產業化奠定了最核心基礎的技術條件。
6、主要配件使用壽命延長。
由特殊創新構造作技術支撐,主要配件如鋼絞線的使用次數可達16次,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2010年,世界塔機保有量將達50萬台,作為塔機保有量世界第一大國,我國塔機保有量將突破25萬台,占世界塔機保有量的50%以上,中國已成為傳統塔機整體現澆混凝土基礎的最大受害國;因此,“趙氏塔基”產業化的意義愈益突出。
相關新聞報導
趙氏塔基躋身“中國科技創新中小企業100強”。
中廣網北京11月25日訊息(記者於聞)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中小企業家2008年年會上,“趙氏塔基”研發企業——北京九鼎同方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入圍從我國四千萬家中小企業中選出的“中國科技創新中小企業100強”,並以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轉化和經濟成長的三項主要指標綜合位列百強的第四。
前不久,“趙氏塔基”入選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網和中國科技發明雜誌聯合評選的“2008年度中國100佳科技發明”。
只有國中學歷、農民工出身的高級工程師趙正義是高新技術企業北京九鼎同方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歷經11年鑽研探索,經八次升級換代,發明並研製成功桅桿式機械設備組合基礎(世稱“趙氏塔基”),徹底破解了有80年歷史的桅桿式機械設備傳統整體混凝土基礎的嚴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世界性技術難題。中國塔機技術領域開拓者、奠基人劉佩衡認為:“"趙氏塔基"開塔基重複使用之先河,會給一切周期移動使用的桅桿式機械設備基礎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可廣泛套用於建築、電力、石油、信息、軍事等領域。”
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863計畫”發起人之一王大珩先生認真了解趙正義的事跡後,認為:“中國的發展是工業化與現代化兩步並作一步走,這就更加需要全民族創新能力的支撐。趙正義的自主創新業績生動地體現蘊藏於我國億萬勞動者身上的創造力。他不愧為自主創新的旗手。”
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我國信息產業開拓者、奠基人、中國工程院發起人之一的羅沛霖先生在全面考察了“趙氏塔基”的技術性能、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發過程和推廣套用情況後認為:“以極原始極簡單的方法利用現有材料解決重大技術難題是技術創新的最高境界。趙正義正是用再普通不過的混凝土和預應力材料,甚至是砂、石、土,通過空間結構的重新組合賦予這些材料在新的結構形式下新的性能,徹底破解了困擾人類幾十年的一道世界性技術難題,成就一項令業界驚嘆的節能減排標誌性新技術和經典發明。沒用國家一分錢,獨立完成國家級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建立完整的新技術體系,開闢了產業化道路,而這一切竟然出自只有國中文化的農民工之手。正是有無數的像趙正義這樣的平民發明家在不斷地推動華夏科學技術文明的進步,鑄造了幾千年雄踞世界前列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王偉光認為:“趙正義的創新具有自主創新的全部本質特徵——自主選題、自主投入、自主研發、自主產業化,對誰是自主創新的主體、誰是自主創新的核心力量、自主創新的動力源泉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新鮮的啟示;為引導近兩億農民工在現有國情條件下提高素質,激勵他們自學成才、崗位成才,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使之成為自主創新的一支生力軍提供了示範;為夯實創新型國家的民眾基礎提供了治本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