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張學派

趙張學派是南宋趙鼎、張浚等人創立的學派。兩人均四歲而孤,然聰敏好學,通經史百家之書。後趙鼎從學於邵雍之子邵伯溫張浚則師事程頤弟子譙定。兩人分別於宋徽宗崇寧和政和年間進士及弟,南宋初年相繼任過宰相,後來曾因故相繼被貶。兩人與汪應辰為友,與陳良翰、芮煜、陳鵬飛觀點相近。被貶期間,日以講論儒家經典、著書之說為事,因形成自己的學派,也稱“趙張諸儒學派”。

簡介,學術主張,主要著作,影響,

簡介

趙張學派是南宋趙鼎、張浚等人創立的學派。兩人均四歲而孤,然聰敏好學,通經史百家之書。後趙鼎從學於邵雍之子邵伯溫張浚則師事程頤弟子譙定。兩人分別於宋徽宗崇寧和政和年間進士及弟,南宋初年相繼任過宰相,後來曾因故相繼被貶。兩人與汪應辰為友,與陳良翰、芮煜、陳鵬飛觀點相近。被貶期間,日以講論儒家經典、著書之說為事,因形成自己的學派,也稱“趙張諸儒學派”。
此派弟子簽多,著名者有:趙綸、王大宣、張軾王十朋,張構、楊萬里、張忠怨、宋晉之、呂陟、羅博文、張傑、陸游等。

學術主張

趙張學派力主抗金,反對苟安求和,主張富國強兵,提出“興國在人”的社會政治思想。學術上繼承前人“氣”的學說,謂“太極,氣之元;天地,氣之辨;陰陽,氣之抄;五行,氣之顯”。強調元氣為構成宇宙萬物之本原。他們認為,“留意聖賢之學,愛養精神,使清明在心,自然讀書有見處、以之正身正家,而事業從此興矣。”
趙張學派特點強調“心”的作用,以為“天下之至神者,惟人心、見人之過、得己之過矣”。又說“人之為不善,一而足;為善,百而不足”,(《宋元學案》卷四十四《趙張諸儒學案》)提倡人們多做善事。

主要著作

趙張學派主要著作有:張浚《紫岩易傳》,趙鼎《忠正德文集》,王十朋《梅溪集》,楊萬里《誠齋易—傳》、《庸言》、《誠齋集》、《天問天對解》,宋晉之《樟坡集》等。

影響

趙張學派繼承二程學說,也吸收其他各派部分觀點,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全祖望曾評論說,“伊洛之學,從此得昌”(《宋元學案》卷四十—四《趙張諸儒學案》)。其弟子張拭在此基礎上另創“南軒學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