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3年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同年3月,留校任教(現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從事歷史教育理論與方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1983年至1984年,在北京161中學從事歷史教學工作一年。
1984年至今開設的課程有:“中學歷史教學法”;“世界歷史與文化”;“中學歷史教育學”課程;“日本文化史”;“綜合課程(社會科)概論”;“歷史教育方法”;“比較歷史教育”;“歷史教育問題研討”。
1993年至2004年,曾在日本
三重大學教育學部、日本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教育發達科學科做社會科研究,在
首爾大學和教育開發院等教學研究單位系統考察韓國的社會科教育。
個人履歷
1979年1月,進入北京師範學院(分院)歷史系學習,修業4年,歷史學士。
1983年3月,留本校任教(原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現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1984—1985年,進修歷史學科教學論研究生課程。
1988年3—6月,在北京市科技學校進修日語,通過國家出國人員外語水平考試,取得出國人員資格。同年,獲得日本外務省出國資助,時間一年半(因故未成行)。
1993年9月,取得美國UB(United Board基督教海外文化資金會)組織資助,赴日本國立
三重大學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教授日本著名的中國史專家東晉次(1994年8月底回國)。
1999年5月,受韓國政府邀請,赴韓考察和交流基礎教育中的社會科教育,主要交流對象教育部中教課、國家教育開發院和
首爾大學師範學院。
1999年3月,考取
首都師範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生;2002年5月,獲得博士學位。
2002年3月,參加香港歷史教育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
2003年12月,應
香港教育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邀請赴港做公民教育交流和主題報告。
2004年3—5月,赴日本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教育發達科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者日本著名的社會科研究專家的場正美。
2006年8月,受日本東亞文化教育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
早稻田大學參加“全國背景下的基礎教育改革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
2009年6—8月,赴日本
東京學藝大學教育援助中心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者大森植樹。
講授課程
2.1987年,協助於友西先生承擔研究生課程“國外歷史教育比較”中的“日本歷史教育比較”部分。
3.1990年至今,講授本科課程“歷史教育學”。
4.1987—2001年,講授學校公共選修課程“世界歷史與文化”(學校精品課程)
5.1988—2004年,講授本科選修課程“日本文化史講座”。
6.2000年至今,講授本科選修課程“綜合(文科)課程概論”。
7.2000年至今,開設研究生課程“歷史教育學”、“歷史教學問題研討”、“歷史教育比較”和“社會科課程概論”。
獲獎情況
1.1988年5月,被評為學校十佳青年教師。(校級)
2.1990年9月,獲北京市德育先進工作者稱號。(市級)
3.1992年,所授課程“中學歷史教育學”被評為市級優秀課程。(市級)
4.1991年,《中學歷史教學法》(參編)一書,獲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評比一等獎。(國家級:主編於友西)
5.1992年,《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參編歷史卷)一書,獲北京市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市級:主編於友西)
6.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高校
骨幹教師。(市級)
7.1998年,《基礎教育現代化教學基本功》(參編歷史卷)一書,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市級:主編於友西)
8.1999年,“中學歷史教育學課程體系改革”項目驗收,所授課程“中學歷史教育學”被評為優秀課程。(校級;承擔人,趙亞夫、楊朝暉)。
9.2004年,主編歷史新課程系列圖書,兩冊獲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優秀獎;四冊為推薦的優質資源。(國家級;叢書主編趙亞夫)
10.2004年,《品德與社會教學培訓光碟》(副主編,主講人)獲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優秀獎。(國家級:主編)
11.2006年,《理解與實踐高中歷史新課程——與高中歷史教師的對話》(主編之一)獲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優秀獎。(國家級:主編)
國際交流
1.1993年9月到1994年8月,在日本
三重大學教育學部訪學,研究和考察日本的社會科課程(側重初、高中階段),訪問大阪教育大學、
大阪府立大學、
橫濱國立大學、名古屋國立大學、東京都
市立大學、京都國立大學,以及歧阜、三重、福島等地的六所國中、兩所高中和四所國小。
2.1994年5月,在日本三重縣津市參加“基礎教育的國際視野國際研討會”。
3.1999年5月,應韓國政府邀請考察韓國的社會課教育,訪問了教育部中教課、
首爾大學、國家教育開發院、國家電視製作中心歷史教育專題組等,並進行廣泛的座談。
4.2002年8月,在香港參加兩岸四地“歷史教學改革研討會” (主題發言:“中國大陸歷史課程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5.2004年12月,應香港教育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邀請做公民教育交流。
6.2004年3-5月,赴日本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教育發達科展開“中日社會科比較研究”項目,在附屬中國小校聽課、觀摩,旁聽“教育方法”(研究生)和“教育實習演習”(本科)課程,參加教學實習,撰寫“關於中國的社會科課程的變遷與發展趨勢”的報告書。
7.2006年8月,參加
早稻田大學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主題發言:“中國大陸社會科教育課程的嬗變與發展”)。
8.2006年9月,北京參加“中韓國際理解教育研討會” (主題發言:“歷史 文化 理解——國際理解視野中的歷史教育”)。
9.2009年6—8月,在
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援助中心做訪問學者,研究主題基礎教育中的人權教育。
研究課題
1.1986年,參與“中學歷史教學法課程建設”項目(主持人於友西先生)。校級。
2.1996年,主持“中學歷史教育學課程內容及體系改革”項目,校級。獲優秀獎。(3千元。驗收合格,獲優秀獎)。
3.1996年到1999年,主持校級“中學歷史教育原理”項目。校級。(3千元)
4.1997年,參與
教育部考試中心項目“歷史學科考試試題的理論與編制技術研究”(主持人聶幼犁),負責 “日本學校歷史學科考試試題的理論與編制技術研究”的分課題。省部級。(2千元)
5.1998年,主持“校公共選修課程《世界歷史與文化》資源建設”。校級。(5千元)
6.1998年,主持北京市21世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社會課課程標準》的研製。市級。(8萬)
7.1998年到1999年,參與教育部基礎司“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走向分析研究項目”(主持人劉兼),負責綜合文科研究項目。國家級。
8.2000年,任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社會課程標準》(3-6年級)課題組第二牽頭人。(第一負責人高峽)國家級。(10萬)
9.200年,任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7-9年級)課題組核心成員。(主持人袁貴仁)國家級。(2萬)
10.2001年,任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課題組核心成員。(主持人魯潔)國家級。
11.2002年,任北京《社會》教科書主編。市級。(60萬)
12.2002年,任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教科書副主編。
負責教科書開發(與高峽合作)。國家級教科書。(10餘萬)
13.2002年,主持師範司與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項目“基礎教育新課程學科教學研究”——“歷史新課程研究系列”(項目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國家級。(6萬元)
14.2003年,任全國“十五”教育科學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分課題“國小綜合課程教材的開發與實驗研究”項目第二主持人。(AHA010019—14),國家級。(第一負責人高峽)
15.2004年,任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子課題《歷史與社會》實驗調研、對策分析及工作推進課題組” (專業支持組)組長。國家級。(20萬)
16.2006年,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主持人戚萬學),負責“實施建議”部分的修訂。國家級。
17.2006年,參與北京市重大項目“首都市民防災自救行動計畫”(項目單位北京出版社),負責編撰《首都市民防災應急手冊》,擔任執行主編。市級。(總經費900萬)
18.2007年,主持教育部“國培計畫”高中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項目。省部級。(3萬)
19.2007年,參與國家“十一”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深化研究”(主持人高峽),負責國外國中社會科、歷史課程標準的研究。國家級。(經費由中央教育科學所撥款)
20.2008年,主持教育部“國培計畫”高中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項目。省部級。(6萬)
21.2008—2010年,主持山東、海南高中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項目。省部級。(每年8萬)
22.2009—2010年,主持教育部“國培計畫”高中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每年14萬)
社會兼職
4.2007—2010年,教育部國家級遠程培訓專家組成員,高中遠程培訓首席專家。
5.2008—2011年,魯、瓊兩省遠程培訓高中歷史首席專家。
6.2011年4月—,教育部首批國家級培訓專家,高中歷史首席專家。
7.2004年6月—,教育部“歷史與社會課程專業支持專家組”組長。
8.2009年9月—,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5.2006年5月—,北京市基礎教育改革專家組成員。
主要論文
已發表文章190餘篇,其中在CSSCI雜誌發表的文章(只記原發作品)如下:
1.《西周教育模式初探》,《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2.《當今日本學校近現代史教育狀況評介》,《課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4期。
3.《對中學生歷史學習成就動機的初步研究》,《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4.《評日本高中新編歷史教材的基本特徵》,《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5期。
5.《【禮記·學記】教育論的現代意義》,日本《三重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紀要》第46卷,1995年3月版。
7.《日本歷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歷史教學》,1995年第7期。
8.《心源為爐,筆端為炭》,《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9.《中日歷史教育學研究之我見》,《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10.《試論日本社會科(歷史)教育學的理論建設》,《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11.《現代教育評價理論與中學歷史教育評價的體系化》,《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12.《歷史學科學習能力的測定概念、種類和途徑》,《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
13.《日本國小社會科的學科概念與特性》,《北京教育》,1998年第11期。
14.《日本國小社會科的教育目標與課程內容》,《北京教育》,1998年第12期。
15.《日本國小社會科的學習形態與教材》,《北京教育》,1999年第1期。
16.《日本國小社會科的學習指導與方法》,《北京教育》,1999年第2期。
17.《日本中學社會科教育目標的設計理念與內容》,《外國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18.《日本國小社會科的教育目的》(譯文),《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2期。
19.《美國學校社會科教育的誕生與發展(1916~1985)》,《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20.《論與新世紀相適應的社會課建設》,《上海師大學報》,1999年第7期。
21.《日本國中最新國語學習指導要領(譯文)》,《中學語文教學》,1999年第9、10期。
22.《日本高中最新國語學習指導要領》(譯文),《中學語文教學》,2000年第6、7期。
25.《試析社會綜合課的課程理念與內容設計方法》,《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26.《關於綜合文科中宗教問題的處理》,《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27.《國小社會課程的基礎和理念》,《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年第3期。
28.《試論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知識整合原理》,《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增刊。
29.《制定歷史學科人格培養目標與評價方法的一般原則》,《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30.《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新探索》,《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第4期。
31.《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單元設計》,《學科教育》,2003年5期。
32.《韓國社會科中的國史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33.《美國國家歷史課程標準評介》,《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34.《追尋歷史教育的本義》,《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3期。
35.《論我國社會課程的終結與再生》,《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36.《歷史與社會的課程本質是發展學生的行動能力》,《課程理論與實驗》,2004年第2期。
37.《中國大陸社會科課程的變遷與發展趨勢》,《
名古屋大學研究紀要》,2004年10月號。
38.《特色鮮明的加拿大家政課程》,《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39.《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技能的策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第9期。
40.《現代教學理論在社會科課程中的套用》,《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41.《高中歷史課程設計有待改進》,《歷史教學》,2006年第5期。
42.《歷史教學的基本課題與方法》,《歷史教學問題》,2006年第4期。
43.《我對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幾點建議》,《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44.《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代化:圍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反思》,《教育學報》,2006年第4期。
45.《基礎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價值理念與行動指南》,《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第12期。
46.《中國大陸社會科蘊含的現代意義》,日本
早稻田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2006年版。
47.《歷史與社會的內容精選與整合原則》,《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4期。
48.《研究教學細節不等於講究教學技巧》,《歷史教學》,2007年第4期。
49.《歷史教學目標芻議:如何理解歷史知識》,《歷史教學》,2007年第5期。
50.《歷史教學目標芻議:如何理解歷史能力》,《歷史教學》,2007年第6期。
51.《歷史教學目標芻議:如何制定教學目標》,《歷史教學》,2007年第7期。
52.《課堂討論與交流技能》,《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5期。
53.《談談學材是個什麼樣子》,《歷史教學》,2007年第9期。
54.《怎樣幫助兒童了解歷史》,《歷史教學》,2008年第3期。
55.《從〈歷史課程標準〉的行為動詞看問題》,《歷史教學》,2008年第4期。
56.《怎樣鋪陳史實》,《歷史教學》,2008年5月上。
57.《歷史與社會課程中歷史學習的價值》,《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
58.《歷史與社會的整合與公民教育的效益》,《教育學報》,2008年第3期。
59.《歷史–理解–文化:歷史課程中的國際理解教育》(縮寫),《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9期。
60.《社會科課程體系中的歷史教育》,《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8期。
61.《怎樣理解活著的歷史——口述史》,《歷史教學問題》,2008年第4期。
62.《我的〈歷史課程標準〉的再思考》,《歷史教學》,2008年第12期。
63.《學校歷史課程的公民教育追求》,《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4期。
64.《日本高中歷史最新學習指導要領世界歷史部分》(譯文),《歷史教學》,2009年第6期。
65.《日本新編世界通史的特色》,《歷史教學》,2009年第7期。
66. 《日本高中地理最新學習指導要領》(譯文),《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年第12期。
67.《歷史教育學的學術歸位與研究的學術化》,《歷史教學問題》,2010年第1期。
68.《日本新訂世界歷史學習指導要領的基本特徵》,《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9期。
被其他雜誌全文轉載(主要為人大複印資料)
1.《對中學生歷史學習成就動機的初步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教學》,1994年第4期。
2.《日本國中最新國語學習指導要領(譯文)》,《中學語文教學》,1999年第9、10期。/載入中外母語教材比較叢書,《中外母語課程標準譯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397-405頁。
3.《個性·創造性:新世紀歷史教育的核心(歷史教育的前提)》,《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9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學》,1999年第6期。
4.《日本高中最新國語學習指導要領》(譯文),《中學語文教學》,2000年第6、7期。/載入中外母語教材比較叢書,《中外母語課程標準譯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416-426頁。
5.《個性·創造性:新世紀歷史教育的核心(怎樣的歷史教學過程才是合理的)》,《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學》,2001年第5期。
6.《個性·創造性:新世紀歷史教育的核心(歷史教育的個性)》《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1年第5期。
7.《制定歷史學科人格培養目標與評價方法的一般原則》,《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3年第3期)
8.《關於新世紀歷史課程與教材的若干思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3年9月)
9.《公民教育——新時期歷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3年10月)
10.《知識教育在新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新課程》,2003年第10期。/(《福建教育》2004年2、3期轉載)
11.《美國國家歷史課程標準評介》,《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4年第7期)
12.《追尋歷史教育的本義》,《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3期。/(《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4年第8期。)
13.《日本高中歷史教科書對侵華戰爭內容的處理》,《中學歷史教學》,2004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4年第12期。)
14.《歷史課堂教學實錄分析的價值與操作,《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5年第7期。
15.《歷史教育與讀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學》2005年第9期。
16.《日本教科書中的逆流》,《中學歷史教學》,200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5年第9期。
17.《歷史教育理論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歷史教學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7年第1期。
18.《歷史教育理論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歷史教育為什麼要有個全球視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7年第2期。
19.《高中歷史課程設計有待改進》,《歷史教學》,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6年第12期。
20.《找準歷史有效教學的原動力》,《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23日第6版。/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7年第06期;《素質教育報》2007年23日第4版轉載。
21.《歷史教育的終極取向:從根本上追問什麼是有效的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7年第07、08期。
22.《社會科課程體系中的歷史教育》,《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8年第12期。
23.《歷史–理解–文化》,《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9年第2期。
24.《日本新編世界通史的特色》,《歷史教學》,2009年第7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2009年第9期。
25.《我對歷史教育發展方向的一點看法》,《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0年第9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學》,201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專著(執筆10萬字以上的作品)
2.《歷史學科教育學》(與於友西、葉小兵合著,撰寫了3章),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4.《歷史教育價值論》(主編,撰寫了3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5.《國外歷史教育透視》(主編,撰寫了4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歷史教學課例分析》(叢書主編/修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7.《新課程與新教學的探索——〈品德與社會〉66問》(與高峽共同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8.《學會行動:社會科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9.《, 歷史教育人格論初探》(文集),未來出版社,2005年8月。
10.《國外歷史課程標準評介》(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11.《中國小教師教學智慧叢書: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叢書主編/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12.《國外歷史教學文獻選讀》(與唐雲波共同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
13.《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5.《中國小教師資格考試學習參考書》(國中歷史,與姬秉新共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6.《中國小教師資格考試學習參考書》(高中歷史主編,與姬秉新共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主編與參編(執筆8萬字以下的作品)
17.《中學歷史教學法》(於友西主編),撰寫《中學歷史教學的現代化手段》一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18.《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歷史卷)》,(於友西主編),撰寫《如何組織課外的歷史教學活動》一章,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
19.《基礎教育現代化教學基本功(中學歷史卷)》(於友西主編),撰寫《歷史教學方法》一章,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20.《走創新之路》(與張增強、賈美華合作撰寫《社會課課程標準說明》),北京出版社,1999年6月。
22.《歷史教學新視野》(叢書主編/修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3.《歷史學習方略》(叢書主編/修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4.《歷史教育測量與評價》(叢書主編/修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5.《基礎教育課程師資培訓指導:歷史與社會》(趙世瑜、劉北城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撰寫《國外社會科課程簡介》和《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方法》兩章)
26.《社會科課程與教學論》(沈曉敏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撰寫《社會科中的歷史教育》和《社會科中的教學方法》兩章)
27.《理解與實踐高中歷史新課程:與高中歷史教師的對話》(與姬秉新、
李稚勇共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28.《首都市民應急防災手冊》(執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6年。
29.《品德與社會教學基本概念解讀》(與高峽共同主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
教輔與教科書
1.《中學歷史測試與能力訓練》(主編),
開明出版社,1989年。
2.《3+2歷史試題解析 考試指導用書》(主編),
遼寧民族出版社,1995年。
3.《中學歷史同步複習手冊》(主編),6冊,開明出版社,1996年。
4.《國家義務教育審定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副主編),8冊,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