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裳

越裳

“越裳”是中國典籍記載的古代部落,具體位置已無從考證。但越南人認為“越裳”就是越南的古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裳
  • 概述:中國典籍記載的古代部落 
  • 屬性駱越諸部之一
  • 位置:越南北部
簡介,腳註,爭議,

簡介

越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國家。
「越裳」之名始見於《尚書大傳》。周公居攝六年,越裳國向西周進獻白雉;周公給了越裳國使者五輛司南車,讓他們返回自己的國家。
後來孔子作《春秋》之時,以越裳為要荒之地,文物未備,故置之而不載。
越裳氏進獻白雉的說法後來被越南的《嶺南摭怪》所吸收。根據《嶺南摭怪》的說法,在雄王時期,文郎國分為十五個部落,越裳是其中的一個部落。雄王命令他的臣僚以越裳氏之名,向西周進獻白雉。此後的《越史略》、《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書,也都沿用了這個說法。
越裳所在的具體位置至今不詳。三國時期,東吳所設的九德郡轄境內有一個縣被命名為越裳縣。中國古代學者多認為越裳是今日越南南部之地。1802年,舊阮君主阮福映統一越南之後,取南越的「南」字、越裳的「越」字,擬定國號為「南越」,並遣使赴,要求嘉慶帝冊封自己為「南越國王」。但嘉慶帝認為南越之地甚廣,兩廣之地亦是昔日南越國屬境;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不應該以「南越」為國號;於是將「南越」二字顛倒順序,稱為「越南」。這就是今日越南國名的由來。
根據越南歷史學家陳仲金的考證,越裳位於今日越南廣平省廣治省一帶。

腳註

  1. ^《尚書大傳·歸禾》:“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懾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九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九譯而朝。”《古今注》:“周公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使者迷其歸路,周公賜軿車五乘,皆為司南(車)之制。”
  2. ^嶺南摭怪·鴻龐氏傳》:「東夾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至狐猻精國(即占城)。分國中為十五部(或作郡):曰越裳、曰交趾、曰朱鳶、曰武寧、曰福祿、曰寧海、曰陽泉(或作陽海)、曰陸海、曰懷驩、曰九真、曰日南、日真定、曰文郎、曰桂林、日象郡等部,分歸弟治之。」
  3. ^《嶺南摭怪·白雉傳》:周成王時,雄王命其臣稱越裳氏,獻白雉於周。其言語不通,周公使人重譯,然後相通。周公問曰:「何為而來?」越裳氏應曰:「今天無淫雨、海不揚波三年矣。意者中國有聖人矣,故來。」周公嘆曰:「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德澤不加,君子不享其物。及記黃帝所誓曰:『交趾方外,無得侵犯。』」賞以重物,教戒放回。越裳使忘其歸路,周公命賜之駢車五乘,皆為向南之制。越裳氏載之由扶南、林邑海渚,期年而至其國,故指南車常為先導。
  4. ^《越史略·卷上》:「昔黃帝既建萬國,以交趾遠在百粵之表,莫能統屬,遂界於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寧、軍寧、嘉寧、寧海、陸海、湯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懷驤、九德,皆禹貢之所不及。」
  5.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鴻厖紀》:(文郎國)「其國東夾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胡孫國(即占城),分國為十五部,曰交趾、曰朱鳶、曰武寧、曰福祿、曰越裳、曰寧海、曰陽泉、曰陸海、曰武定、曰懷驩、曰九真、曰平文、曰新興、曰九德、以臣屬焉。其曰文郎,王所都也。」
  6. ^清史稿·列傳三百十四·屬國二》:“(嘉慶七年)十二月,阮福映滅安南,遣使入貢,備陳備構兵始末,為先世黎氏復仇;並言其國本古越裳之地,今兼併安南,不忘世守。乞以‘南越’名國。帝諭以‘南越’所包甚廣,今兩廣地皆在其內,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不得以‘南越’名國。八年,改安南為越南國。”
  7. ^《越南史略》中譯本,14頁

爭議

《韓詩外傳》(卷五):成王之時(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周公之侄),有三苗貫桑而生,同為一秀,大幾滿車,長几充箱。成王問周公曰:此何物也?周公曰:三苗同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譯而至(參見司馬遷《史記》“重譯款塞而至”),獻白雉於周公。道路悠遠,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達也,故重譯而來。周公曰:吾何以見賜也?譯曰:吾受命國之黃髮曰:久矣,天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於茲矣。意者,中國殆有聖人,盍往朝之?於是來也。周公乃敬求其所以來。詩曰:於萬斯年,不遐有佐(《詩.大雅.下武》文,毛傳云:遠夷來佐也。鄭箋云:武王受此萬年之壽,不遠有佐。言其輔佐之臣,亦宜蒙其餘福也。)
五代十國時期的《中華古今注》說:“由鎬京(陝西西安)到越裳,須坐船一年。”從鎬京坐船出發,需由渭水入黃河,再由黃河入渤海,然後或往北、或往南,如此行船一年,按當時的航海技術推測,往北能抵達白令海峽一帶,往南能抵達馬六甲海峽一帶;結合周朝時對北“胡”、南“越”、西“戎”、東“夷”這種按方位給其它民族命名的規律,越裳應該是來自南方的部落;從“須坐船一年”看,應該就在沿海岸線的越南、高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某一地。
中華民國時期的《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說:“越裳不在今之越南,而在赤道非洲。”但是,按照古代的航海技術,抵達赤道非洲似乎有點困難。
近代越南的《越南古代史》說:“在揚子江(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確實存在過一個越裳國。”越南人把越裳視為自己祖先的國家。
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這部書中記載:“越裳,在象林界之外也,越之裳也。”在古代,“衣”是指上衣,“裳”是下衣。古人稱浙江為“越”,古人認為北方為尊,認為“南”這個方向是等級偏下的概念,用“越裳”來表達這個地方在浙江的南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